改“附加税”后,欠发达地区税收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苕土 2024-07-31 07:10:35

应该有很多的企业是对前几天开会后降税有一定期待的,特别是对主要税收负担增值税的期待很高。为此我前段时间还发文,做过这方面的测算,只是我的测算角度全部都是站在企业方面的。

当时就有很多朋友嘲笑我,说上面很差钱,降税想都别想。很遗憾的是,这些朋友们的判断是对的,至少现在看来他们是对的,因为传出来的消息似乎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安排,甚至连想法都没有。

为什么要降增值税,原因是我们的增值税中固定资产抵扣的部分相当大,中小企业在一次较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税收负担就会比较轻了。为此,大量的企业就要不断地通过这种操作来降低这方面的负担,结果就是不管是什么行业,产能建设都很快接近天花板。现在,大多数行业基本上已经到了建无可建的临界点了,这个时候的矛盾就已经出现了,赚的钱,大半都要交税,很多企业都很难承受这些负担了。

现在算起来是前年了,当时就有官方新闻报道过,增值税还要下降1-3个百分点,认真了的企业们一直等到现在,但似乎这事已经不再提了。是不是现在企业们的情况比两年前要好很多呢?除了疫情下出行等那些困难现在没有了之外,似乎其他方面并没有好多少,甚至还更加困难了。

在失望中,马上迎来了财政部门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税收收入下降的数据,这更传出了不好的信号。似乎那些认为不会降税,还会实质性加税的说法更加确切了一样。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合并为“附加税”之后,如果由地方来定税率,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可能会把其定得远高于现在的10%-12%的水平。

刚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是不太相信的,但越来越多的人这样说,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会不会真的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呢?毕竟上面给地方开了口子,又考虑到流转税对收入稳定的保证上仅次于人头税,这比增设房产税等更靠谱。

仔细思考过,我个人还是认为,部分地区大幅把这类附加税提得很高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至少在现在民营企业还是主流的经济模式下不太可能,原因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想搞钱,必须加油搞钱,这是完全站在管理方的角度来看的,虽然企业的角度一直不受人重视,但毕竟他们还是纳税人。如果完全无视这些纳税人的感受,这些人算不过来账,虽然不敢说什么,最终选择关门或者搬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有朋友会说,到处都一样,往哪里搬呢?不是说由地方自己来制定标准吗?那么就肯定会有高有低的,除了采矿,房地产这些在当地必须有经营实体的企业以外,从事贸易和服务类的企业是可以很快搬走的;生产企业怎么办?重资产的企业短期内肯定是搬不走的,那么,他们新建项目的时候就会考虑去附加税比较低的地区。

那么重资产的企业怎么办?还在盈利的企业,当然可以持续经营。但是他们的成本竞争力肯定不如在税率低的地方的同行,税收负担越重的行业,这种竞争力差异就会越大。

这些企业如果没有尽快搬离后,去异地重建的实力,迟早就会在贷一堆款之后,最终走向破产。当然,这个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不会马上就大面积发生。

多年前,我首次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孩子问我,看着你们的城市还不错,为什么你们在四川就那么穷呢?

我告诉她,当深圳和厦门等交15%的所得税的时候,我们老家是33%;当成都的龙泉驿和高新区交15%的所得税的时候,我们还是33%。这一差异持续了20多年,当我们的优势企业都几乎全部破产的时候,政策告诉我们,如果你们的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是符合西部大开发的企业,你们的企业也可以交15%。当我们招商引资搞来了一些企业之后,安全和环保的高要求又来了,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新建的这些企业的成本又要高出很多,再加上深处内地,运输成本本来就高,工业就很难取得突破性地发展了。

前面我说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环境下,各地附加税的差异太大,不太可能,那么不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可能吗?这就有可能了,因为国企就无所谓了,反正主要的税都要拿到注册地去交,在地方上的工厂等实体,地方上就按照缺口来直接算一个附加税给这些企业,上面也当是大家在分配利益了,企业也无所谓,如果亏损了,就往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上去涨一些就可以了。

这种极端情况可不可能出现呢?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变化是很大的,人们也是很健忘的,我记得好像是2010年左右(准确说是2008年)才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费的,但现在就出来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说他们当时不交学费。所以说,一切皆有可能,只是,有些可能真的发生时,不见得就能让太多人满意。

不过,我还是认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模式很难再改变了,因为改变后的失业等问题,短期内是社会无法承受的。我们一直不重视纳税人的感受,是认为他们是代管理方,向个人提供消费品时,代收回来的增值税或消费税,反正是可以转嫁出去的。然而,提供消费品或者服务是受到市场竞争影响的,这种代收的行为要实现,和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都有关,先找企业收了,企业无法转嫁出去,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有人说,必须要节流才能解决这类的问题,甚至必须是用“零基预算”的方式,重新核定需要征收的比例后,重新制定新的标准才有可能持续运营。现在看来,这些想法只存在于无法影响政策的这部分人头脑中,估计还得拖上相当长的时间,不到万不得已,是没人愿意主动这样选择的。

有人说,发达地区要好一些,我并不相信这些说法,现在爆出各种怪事情的地方,发达的和欠发达地区都有,发达的地区除了有沿海等区位优势外,在增长期的表现比较好,但是,下行期的时候,不见得谁就比谁更牛多少,不信我们就等着瞧!

我个人还是坚持要降一些流转税,保住还在持续下降的税源,后续逐步考虑在所得和部分财产上征一些税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让躁动的中小企业稳定下来。至于说,稳定的法律环境这些,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当然需要做,但今天我们就不讨论了。

希望大家都稳定下来,在“后房地产时代”重新找好自己的定位,在人工智能取代我们之前,尽量再做点事吧!

0 阅读:4

苕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