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冯玉祥在南京的一些情况

义和江涛 2024-07-28 19:56:45

作者:宋聿修

冯玉祥在一九三〇年被蒋介石打败后,他的部下都纷纷投降了蒋介石和张学良,他便成了光杆将军。但是,他对那次失败并不甘心,仍然想找机会东山再起,重整旗鼓,报仇雪恨。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蒋介石和张学良宣布“不抵抗主义”,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冯便紧紧抓住“反蒋抗日”这个口号,极力图谋再起。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战期间,蒋介石曾被迫玩弄过一次假下野。冯玉祥那时住在汾阳峪道河,听到这一消息,兴高采烈,以为蒋介石真的干不下去了,于是,就想到南京去和汪精卫、孙科等合作,抓住军权,大搞一番。

那时,我和崔贡琛、王际通等,才在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回到冯那里不久,我们也以为时机大有可为,马上写了一个“抗日计划纲要”送给冯。并在给他的信上说:“顷闻蒋氏下野,关于收拾全国军事,领导抗日战争问题,国人皆属望于先生。谨拟具'抗日计划纲要’呈上,请作参考。”

我们这个意见书,他很赏识。不久,他便带着我们去南京“共赴国难”了。到南京后,才逐渐看出蒋介石预先已经摆好了圈套,使汪精卫孙科等玩不转。而军事大权掌握在何应钦手里,更是无缝可钻。不久,上海抗战以蒋介石的妥协投降而告结束,蒋又回到南京复职。冯的打算落空了,遂归隐泰山。

以后,冯王祥便把再起的希望寄托在他的旧部和东北军方面。他觉得旧部一般都有一些爱国思想。而东北军一般也都有打回老家去的愿望。他认为以抗日救国、收复失地相号召,是可以得到他们的拥护的。所以他在泰山和张家口居住期间,都曾派人秘密向这些部队联络,时机一到就打起抗日的旗帜,在北方形成一个局面。

听说东北军的张作相,曾表示愿意与冯合作。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之后,在日军威逼平津时,蒋介石再次向日本妥协投降,签订了《塘洁协定》。这时,冯玉祥认为时机已到,便在张家口组成了抗日同盟军。但是,参加这个同盟军的,除了他的旧部一些光杆将军外,便是由东北退下来的义勇军、游击队等,番号虽然不少,而实力却没有多大。按照冯自己的说法,净是些“三多”部队,即官多于兵,兵多于枪,枪多于弹。真正有力量的正规部队,参加的很少。结果,在何应钦指挥的十几万大军威逼之下,抗日同盟军便结束了。

冯玉祥再度归隐泰山后,对于能否再起,已经丧失了信心。因为他感觉到,在军队方面已经没有人真正拥护他。而在抗日同盟军将近结束时,虽然组织了一个抗日同盟会,也因为他自己和他的助手们对于搞党派活动是外行,看来也没有多大希望。

在这期间,吉鸿昌在天津曾有所活动。据说驻北方的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黄杰、关麟征等,表示愿意拥护冯玉祥反蒋抗日。冯觉得这些人也许具有爱国思想,真正愿意抗日。因此,便叫吉相机在平、津、保等地发动,如果能站住脚,他就前去领导。从后来的事实证明,黄杰等用的是“调虎离山”计,想把吉鸿昌等诱出天津租界,然后捕杀之。这次吉虽然没有中计,而以后终于在天津被捕,解到北平被杀害。从此,冯玉祥再起的希望更渺茫了。

正当冯玉祥彷徨苦闷、无计可施的时候,李烈钧连续三次由南京到山东访冯,商谈邀冯到南京与蒋介石合作抗日问题。听说冯开始时以蒋一贯出尔反尔,不讲信义,自己一个人到南京去,恐怕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不大想去。当时李烈钧向冯说:“你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又是国民政府的委员,开会时都有你的发言权。假如主张抗日的中央委员们都到南京,开会时力主抗战,我看是可以起一定作用的,这要比散在各地,各行其事强得多。以后经过几次商谈,他觉得在抗日救国的前提下,同蒋合作,倒也冠冕堂皇,说得过去,便答应可以到南京去。

一九三六年初,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冯接到开会通知后,便带少数随从离开泰山,前往南京。当他到浦镇时,听说汪精卫被刺受伤,他曾犹疑了一下,打算折回泰山,又觉得这样作不大好看,便继续前进了。

当车到浦口时,蒋介石亲自在那里迎接。到南京后,被安置在中山陵园四方城附近蒋的一所别墅里,一切都由军事委员会负责招待。

国民党中央全会开过以后,国民政府便发表冯玉祥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同时发表程潜为参谋总长(可能也是被李烈钧拉到南京的)。接着就和程一同在国民政府礼堂举行了宣誓就职典礼。那时我在南京参谋本部当参谋。参谋本部就在国民政府西边,并有便门可通,和国民政府共用一个礼堂。凡是国民政府举行“纪念周”或其他典礼和集会时,参谋本部的人员一般都要参加,所以冯和程的就职典礼,我也亲眼看到了。典礼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主持,蒋也亲自参加,李烈钧代表中央党部监誓。记得李在监誓人的致词中,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奖顺其美,匡救其恶”这样几句话,当时颇为一般人赞赏和传诵。

冯就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后,即由四方城移住中山东路头条巷一所大房子里,算是副委员长的官邸。另外,韩复榘的驻京办事处处长唐襄,在陵园新村给韩复渠盖了一所新房子。因为韩复榘很少到南京去,唐襄就把这所新房子让给冯居住,作为一所别墅。冯会客和办公,一般都在头条巷官邸,别墅作为休息的地方,他的夫人和孩子们都住在那里。在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里也设有副委员长办公室,但他只是每周开会时去一两次。

那时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例会,除了委员长和副委员长外,一般还有办公厅主任朱培德,参谋总长程潜,军政部长何应钦,海军部长陈绍宽,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训练总监唐生智等人参加。会上讨论军事方面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蒋介石出席时由他主持,蒋缺席时就由冯主持。当然,提到会上的问题,都是事先由各部门负责人和蒋商定了的,而且是可以公开的,在会上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

头条巷的官邸设立后,原在泰山的随从人员,也陆续调到这里来了。当时,作秘书工作的有王卓如和一个姓叶的老先生;作研究工作的有赖亚力、董志诚(李紫翔)、吴组缃等;作总务工作的有潘蕴玉、戴树勋等;作护卫传达工作的有冯纪法、孙冠贤、赵力军、周茂范等。另外还有来来往往的一些宾客,如刘定五、邓哲熙、高新亚、张锋伯等。那时他的一营(两个连)手枪队,已经编为军政部特务团第四营,粮饷每月向军政部领,但还留在泰山。头条巷官邸和陵园别墅的守卫,都由南京的宪兵担任。

冯到南京不久,蒋介石曾和他说:“我曾给瑞伯(鹿锺麟)先生去了几次信,请他到南京来,他始终没有来,请大哥(指冯)邀他来吧!”冯答:“可以”。那时鹿锺麟住在天津,接到冯的信,就到南京去了。当时冯问鹿:“蒋先生请你来,为什么不来呢?”鹿笑着说:“我已经五十多岁了,还能再嫁人吗!先生(那时冯的左右人员和旧部,无论当面或不当面,都是这样称呼冯)既然来了,我当然也可以来了。”鹿在那时候也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他到南京后,就以这个委员的身份,替冯和各方面联系,成了冯的重要帮手。以后石敬亭也由天津到了南京,也是冯的一个帮手。

这时南京“党国要人”中和冯来往比较密切的,首先是李烈钧。他一人时常见面,大概对一些重要问题,随时交换意见。当时有些人说:李烈钧把冯王祥和程潜拉到南京,好像一台戏,李在幕后作导演,冯、程二人出台主演。其次,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这时特别对冯表示好感,可能因为他二人是巢县同乡的关系,也可能是蒋授意他和冯联系的。据说当发表了冯为军委会副委员长后,冯所穿的第一套甲种官呢军装,就是张治中亲自带着南京有名的大同军衣庄的技师,到冯的住处量尺寸缝制的。张的别墅也在陵园新村,距冯的别墅很近。在公余之暇,时常来往军委会办公厅主任朱培德,除了公事接触外,公暇也不断来往。此外,和孔祥熙、孙科、于佑任等,也有一些私人来往。与冯最不对眼的,大概要算军政部长何应钦了。他们二人除了开会办公有时碰头外,私下不相往来。

冯在南京住下来以后,因为工作不忙,除了会客外,暇时仍然把读书当成大事。有时自己读,有时也请人讲课。一九三六年秋,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开学,冯便邀同张之江(那时任国术馆馆长)、鹿锺麟、石敬亭等参加旁听。冯每天到班听课,坚持了几个月,到“西安事变”后,就没有再去了。鹿、石二人旁听到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因担任军职而辍学。张之江则一直坚持到该期学员毕业。

在冯就任军委会副委员长后,他的一些失业的旧部和西北干部学校、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毕业生等,到南京找他要求工作的很多。事实上他没有用人权,不能给他们安排工作,只好分批保送到中央军校高教班和各兵科学校去学习。这些学校的学员,照规定都是带职学习的,只有他保送的可以例外,并由学校供给衣食和学习费用,这要算特别照顾他的老面子了。这些人在各校毕业后,一般都由学校介绍了工作。

在这时候,冯曾授意意陈天秩(典五)、宋秀德(聿修)等,设法把西北军学兵团、干部学校、军官学校的同学会组织起来。当时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同学在南京工作和学习的有四五十人,原来又有一本同学录可作参考,所以经过短时期的筹备和调查,就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同学学术研究会”的名义组织起来了。至于学兵团和军官学校的同学,因为原来都没有同学录,很难进行调查联系,所以都没有组织成功。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中央开会决定,由冯玉祥代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职务。但是,当冯到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去办公时,却找不到一个负责人员,只剩下一些看守门户的小官了。经过他的随从人员四下打听,才知道都挪到何应钦的公馆里去办公了。他也只好夹起皮包返回他的官邸。在那时候,何应钦和一些黄埔系的少壮将领,极力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实行“讨伐”。而宋子文、宋美龄等,则以营救蒋出险为主要目的,主张和平解决。当时,冯的主张与宋子文等的主张接近,宋曾亲自到冯的官邸商谈。冯曾以长辈身份(他和张作霖是换帖的结拜兄弟)致电张学良,劝他护送蒋回京。

在蒋被扣于西安的半月里,何应钦大权在握,而冯则赤手空拳。冯恐怕何应钦乘机加害于他,所以心里相当恐惧。因此,他除了出席一些必要的会议外,就呆在官邸里。并且叫护卫人员提高警惕,注意戒备。那时,他的手枪营还在泰山,只有几个随从副官带有手枪。为了加强护卫力量,特派副官孙冠贤到泰山去调手枪营的精壮士兵二十名到南京。

因为恐怕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批士兵都换着便服,并把武器藏在装有大白菜的麻袋里,乘津浦火车秘密前来。以往冯派人由泰山往南京运送东西,宪兵都没有检查过。而这次孙冠贤等所带的麻袋在浦口下车后,宪兵非要检查不可。冯事先料到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所以叫孙冠贤备有携带武器的军事委员会护照一份。宪兵看过护照后,才放行了。由此可见,当时何应钦对冯的行动是非常注意的。

那时候冯恐怕西安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他在南京“夜长梦多”,危险很大,曾派人侦察过经镇江、扬州及苏北地区往北去的道路,打算必要时化装逃出南京。不久,蒋被释放回南京了。那时,冯感到喜出望外,如释重负,因而非常高兴。他平常是不到电影院和戏院去的,那天晚上,特意偕同夫人和孩子们,到南京最有名的大华电影院去看电影。凑巧,那天演的是美国色情影片“父子风流”,他越看越生气,连声说:“这是什么混帐电影啊!”看了半截,便愤愤地回家了。

有一次,美国驻远东舰队的司令官要求拜访冯玉祥,并请他到军舰上去参观。何应饮听说后,想阻止冯的接见和参观。但他自己又不敢向冯说,就特转托参谋总长程潜去见冯。程向冯说:“何部长等觉得,如果副委员长答应了美国司令官的要求,恐怕日本驻华海军司令官将会援例提出要求,到那时候不答应不好,答应了也不好,请副委员长慎重考虑。”冯说:“答应不答应,答应谁不答应谁,这是我的自由,难道我冯玉祥连这点自由都没有吗?请你转告何部长,中国人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外国人更不能干涉我的自由。”结果他还是接见了美国的司令官和参观了军舰。过了不久,日本的海军司令官果然也要求拜访冯玉祥,冯也接见了他。他要求冯给他题字,冯当时拿起笔来,给他题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那个司令官便面红耳赤地辞去了,也没有再要求到他的军舰上去参观。

一九三七年春天,冯玉祥回安微巢县他的老家住了几个月,他生在河北保定,幼年和青年都是在北方度过的。入伍当兵后,一直没有回过老家,这次是他第一次回家乡去。这时候,家乡也没有什么很亲近的人了,只有一个叔伯弟弟(同一个祖父)算是和他关系最近的人了。他在家乡买了一些地,盖了几间房子,也算是安家立业了。

这年夏天,蒋介石在庐山办了一个暑期训练班,准备把全国高级文武官员轮流训练一遍,每期一个月,预定连办三期。蒋介石自己兼任团长,也邀请冯到庐山去,一面避暑,一面担任在训练团讲话。军事委员会特在牯岭给冯准备了两处房子,一处他自已住,一处安置他的随从人员和招待宾客。生活上的一切需要都由军事委员会供给。冯在训练团每期讲一次话,他主要是谈一些抗日的必要和必胜的道理。因为他很善于讲话,所以当时很受一般学员的欢迎。第一期开学不久,就爆发了“七七事变”。到八月上旬,蒋和冯先后回到南京。“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后,冯受命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从此实现了他抗日的愿望。

3 阅读:14
义和江涛

义和江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