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西北和外东北一样,都是近代以后才出现的新名词。外西北位于新疆以西,大致包括今天中亚的斋桑泊周围地区、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七河流域、伊塞克湖周围地区和绝大部分的帕米尔高原,总面积大约为54万多平方公里。
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包括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全部、东哈萨克斯坦州的一部分和江布尔州的一小部分,还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大部分领土。
1864年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西北被割让给了沙皇俄国。在此之前,外西北和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统称为西域,从汉朝开始,这里就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拥有中亚最湿润的气候,最丰美的草原,最多元的文化以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外西北在汉代隶属于西域都护府,唐朝属于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安史之乱后,这里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这一分别,就有千年之久!在这期间,喀喇汗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蒙古瓦剌部和哈萨克汗国相继统治这一地区。
当历史走进17世纪,包括外西北在内的整个内亚地区,各种政治力量正在进行重新整合。俄罗斯帝国一路向东,彻底兼并了广阔无垠的西伯利亚荒原,并以此为基地,积极向南方的黑龙江流域、蒙古高原和哈萨克草原进行渗透;而从满洲崛起的清朝在击灭了漠南蒙古后,又向南入主中原,企图重建中华大一统帝国。
俄国和清朝两大势力从东西两面向内亚草原进行挤压,在内忧外患面前,从属于漠西卫拉特蒙古之一的准噶尔部横空出世,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蒙古帝国——准噶尔汗国。在十七、十八世纪,准噶尔汗国就像惊雷一般滚过大地,深刻地改变着历史的走势。
而被中原王朝羁绊千年之久的外西北地区,也将在血雨腥风之中,离祖国母亲更近了一步。
01内忧外患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知道了在明末清初,蒙古一共分为三部。漠南蒙古作为最正统的黄金家族后裔,于1635年并入后金(第二年改称大清);漠北蒙古包括居住在外蒙古的喀尔喀三部和居住在贝加尔湖周围的布里亚特蒙古;漠西蒙古又叫卫拉特蒙古,一共分为五部,实力最为强大。
漠西蒙古分为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它们平时一直处于“分牧而居”的状态,战时才团结在一起。当时在漠西蒙古的周围,除了夕阳西下的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还有很多敌人在虎视眈眈,尤其以北方的俄国和西方的哈萨克威胁最大。
进入17世纪,伴随着天山北部牧场的不断萎缩,漠西蒙古各部之间的生存压力变得愈发强烈。各部之间相互攻伐,与中原王朝的贡市贸易也因“东蒙古本部”的阻挠而时断时续。不得已,他们再次把目光转向中亚和钦察草原寻找“出路”。于是,漠西卫拉特人的“西进举措”,不可避免地与哈萨克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1608年,哈萨克汗国联合和辉特部大举进攻漠西蒙古,但战斗以联军的失败而告终。到了1611--1615年间,哈萨克人卷土重来,最终“让整个卫拉特对他俯首称臣”。
1621年,哈萨克汗国再次联合辉特部向卫拉特四部发动了大举进攻。漠西蒙古再次遭遇惨重失败,部众四处逃散。
战争的失败使原有的牧地格局被完全打乱,内部矛盾变得更为尖锐,终于引发了1625年的严重内江。在战争的洗礼中,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它以伊犁为根据地,在其首领哈剌忽喇和他的儿子巴图尔浑台吉父子俩的带领下,向西压迫土尔扈特部,逼其与杜尔伯特部、辉特部以及和硕特部的一部,于1628年开始西迁,2年后迁到欧洲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而和硕特部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主动外迁至青藏高原。
与此同时,沙俄势力也开始向西伯利亚南部慢慢渗透。1581年,俄国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脉,开启了征服西伯利亚的历程。1586年,俄国人在鄂毕河流域建立秋明城。1587年,在额尔齐斯河下游建立托博尔斯克城。俄国在1594年修筑了塔拉城。1604年,俄国修建了托木斯克。俄国凭借坚固的要塞,一步一步地向南蚕食,逐渐接近漠西蒙古的领地。
当时在西伯利亚南部,居住着吉尔吉斯人、鞑靼人和布里亚特人,他们都是漠西蒙古的属民。1605年,漠西蒙古主动接触俄国,对哥萨克的殖民活动提出严重警告。1607年,200俄国哥萨克部队遭遇5000准噶尔骑兵,俄军突围逃脱,随后双方互相派出了使者。
这时准噶尔部的首领是哈喇忽剌,在他统治期间,准噶尔部逐步从漠西蒙古诸部中脱颖而出,对俄国哥萨克的殖民活动予以坚决回击。1610年,准噶尔部袭击了塔拉城,斩获一些俄国殖民点居民。1612--1613年,俄国和准噶尔部交战,双方互有俘获。
1616年,哈喇忽剌派遣他的长子和多和沁(他就是后来著名的巴图尔珲台吉)分居,奉命驻守在额尔齐斯河中游两岸、雅梅什湖周围一带,防备沙俄。
1620年,被迫向俄国纳贡的吉尔吉斯人重新投入准噶尔的怀抱,不断骚扰俄罗斯城镇。
由于蒙古人没有现代国界概念,习俗就是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而俄国人采取的是近代化的殖民策略,依靠环环相扣的据点和堡垒线不断蚕食蒙古人的地盘。在争夺生存空间的竞赛中,俄国人的策略无疑更为有效。只是由于俄国在西伯利亚投放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有时候也做出了一些缓和的表示。
经过谈判,双方划定国界,以鄂木河和鄂毕河上的黑角沿线为界,大体上以鄂木斯克与托木斯克连成直线,以北属俄国,以南属准噶尔。
然而,嗜土成性的俄国依旧我行我素,不断越界渗透并建立新的堡垒线,陆续占领了库兹涅茨克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地。这触碰到蒙古人的底线,终于在1634年,准噶尔骑兵与俄军在亚梅什湖发生激战,俄军被逐走。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此时的准噶尔部虽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它已经成长为一股令人惊惧的力量。
02初露峥嵘1634年,哈喇忽剌死后,巴图尔浑台吉担任准噶尔部首领。这时的土尔扈特部已经西迁至欧洲,漠西蒙古名义上的盟主和硕特部南迁至青藏高原,漠西蒙古其它三部都听命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以实力为后盾,成了事实上的盟主。
当时放眼整个内亚草原,俄国向南压迫,哈萨克汗国向东袭扰,而东边的满清帝国已经连续击败漠南蒙古,漠西卫拉特蒙古面临着十分凶险的外部环境。1635年,黄金家族正统的林丹汗死于青海,后金统一漠南蒙古,皇太极以蒙古大汗自居。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对于还未臣服的蒙古各部,清帝国的野心绝不亚于沙皇俄国。
严峻的形势,迫使漠西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搁置了多年的恩怨,最终走到了一起。1640年,在巴图尔珲台吉的提议和倡导下,东西蒙古结束了近百年的纷争,还结为攻守联盟,共同制定了著名的《蒙古一卫拉特法典》。
经过这次盟会,名义上虽然还是以和硕特部为盟主,但准噶尔部的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实际上的领袖,“四部虽各有牧地,而皆以伊犁为会宗地。”
与此同时,巴图尔珲台吉与漠西蒙古其他各部结成姻亲,改善了与其他诸部的关系。和平与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准噶尔部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随后,羽翼渐丰的准噶尔部开始把矛头对准了外敌。为了控制中亚的贸易中心,巴图尔浑多次征讨哈萨克人,将势力范围推进到巴尔喀什湖一带,并向当地人征收实物税。
1635年,巴图尔珲台吉率大军重挫哈萨克军队,俘获了江格尔汗。在缴纳了大量赎金后,江格尔汗才被释放回国。
1643年,巴图尔珲台吉亲率大军2.5万,再一次进攻哈萨克汗国。但哈萨克汗国依靠配备的最新式的火枪,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准噶尔人。
1652年,巴图尔珲台吉再起倾国之兵远征哈萨克,这一次江格尔汗没有能再创造奇迹,在交战中战死,哈萨克人大败。从此,哈萨克人“在所有事情上都仰望着巴图尔珲台吉,并服从他”,哈萨克成为准噶尔汗国的藩属。
巴图尔珲台吉在收拾哈萨克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教训老对头俄国人。1635年,准噶尔出兵2000击败渗透的俄军,继续追击并围困塔拉城,同时进攻俄军在西伯利亚的最大的堡垒秋明城,一度遏止了俄国殖民的步伐。
但俄国哥萨克仍然冒险向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尔吉斯人收取毛皮税,这引起了巴图尔珲台吉的不满。1649年,准噶尔骑兵攻击托木斯克,全歼俄军,获得大胜。
但是,准噶尔部一系列的胜利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沙俄南进的脚步,仅靠抗议交涉和偶尔出兵是不能挡住俄罗斯人的,准俄百年拉锯的大戏还要继续上演下去。
03主权属清1640年签订的《蒙古一卫拉特法典》,让东西蒙古结成了联盟,它有效地遏制了北方俄国的侵略。实际上该法典制定之初,也有针对南方满清政权的意思。由于满清实力很强,为了不引火烧身,早在1638年,漠北喀尔喀蒙古就向大清奉上“九白之贡”,表示臣服。
1644年,满清入关,很快席卷中原。1645 年,多尔衮在全国推行剃发令,天下由此大乱,帝国境内已是遍地烽火。孙可望、李定国开始经营云贵,永历帝在两广登基,郑成功在东南沿海誓师抗清,何腾蛟在湖南与大顺军合流后声势大振,北方各地因圈地、剃发、投充三大弊政引发的民变不下百起。清军四处救火,关内形势危如累卵。
在这种形势下,漠北喀尔喀蒙古开始蠢蠢欲动。1646年4月,在车臣汗的唆使下,已经归附清朝的漠南蒙古苏尼特部在腾吉斯的带领下,宣布脱离大清帝国,加入喀尔喀蒙古。
多尔衮知道后,为了防止出现连锁反应,决意好好给漠北喀尔喀蒙古上一课。5月,多尔衮命令漠南蒙古诸部在克鲁伦河集结,命令多铎为扬威大将军,率领八旗军从北京出发,征讨腾吉斯。
2万清军很快击溃腾吉斯,喀尔喀蒙古决定下水干涉,土谢图汗派出2万人、车臣汗派出3万人救援腾吉斯。两军对阵,清军先用重炮轰击对方的骑兵群,马惊则军阵自乱。然后两翼骑兵进行冲击,对手很快崩溃。7月13日,清军击败土谢图汗,第二天,清军又击败车臣汗。
此战过后,喀尔喀蒙古意识到,老虎的屁股是摸不得的,还是老实点好,于是派人到北京进贡、谢罪。漠西卫拉特蒙古也立即跟进,各部(包括准噶尔部)首领22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从而确定了主权关系。
04准噶尔汗国1653年(清顺治10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俄国兼并了乌克兰,并加紧向我国黑龙江流域扩张,大清顺治帝在北京接见了五世达赖。也是在同一年,准噶尔部雄才大略的巴图尔珲台吉去世了,他的第五子僧格继位。
僧格继承的准噶尔部当时已经是一个北及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鄂毕河中游、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外西北、南至天山北路的大国了,但他的汗国内部存在很大隐忧。他虽然继承了珲台吉之位,但父亲临终前把财产分成两份,一份给僧格,另一份则给其他八个儿子。财产分配的不均,必然会导致兄弟相残。
双方的混战持续了将近十年之久,最终僧格取得了优势。汗国内部稳定以后,他便腾出手来,开始对付外敌。在汗国的内乱时期,俄罗斯帝国趁机南侵,将原属准噶尔的贡民吉尔吉斯人扣留在托木斯克。僧格多次派使者交涉,始终得不到回复。
1667年,僧格亲自率军进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托木斯克,洗劫了城郊,杀死并俘虏大量俄国士兵,并在当地征税以宣示主权。
随后,僧格先是帮助漠北喀尔喀蒙古的札萨克图汗平定内乱,然后挥师南下,直取叶尔羌汗国,扶植傀儡政权。但遭到叶尔羌汗国贵族们的反对,致使准噶尔军队无法立足,被迫撤回本土,僧格想用宫廷政变的方法消灭敌国的计划失败。
下一步,僧格计划再一次袭击俄国人,但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彻底把他带进无尽的深渊。
1670年的一个深夜,僧格正在自己的宫帐里熟睡,突然被一阵嘈杂声吵醒,朦胧的睡眼里出现了数把寒光逼人的马刀,随着刀光起落,这个执掌准噶尔17年的珲台吉倒在了血泊之中。
僧格之死使得准噶尔一片混乱,直到一年后,俄国西伯利亚当局才得到情报,原来是僧格的异母兄弟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发动政变,在深夜将他袭杀在自己的宫帐里。
僧格死后,准噶尔部出现了权力真空,最后珲台吉的宝座落到曾在西藏度过金的活佛噶尔丹头上。
噶尔丹获悉自己哥哥遇害的消息,在师父达赖的允许下还俗,火速从西藏返回,第一时间对形势进行判断,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叛乱者发动进攻。他召集僧格的逃散部众千余骑,向阿尔泰进发。车臣率万骑迎战,声势逼人。噶尔丹“独当先,越马挺枪,最深入,斩杀百十骑,溃其军”。车臣退至阿尔泰山口,噶尔丹追到那里展开决战,最后大获全胜。车臣身死,卓特巴巴图尔逃亡青海。
1671年(康熙十年)初,噶尔丹即位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噶尔丹开始整顿内部,“招徕归附,礼谋臣,相土宜,课耕牧,修明法令,信赏罚,治战攻器械”。从此,准噶尔部重新强盛起来。
1672年(康熙十一年)正月,噶尔丹向清政府上疏,要求承认其继位的合法性,得到了清政府的确认。6月,由五世达赖授予珲台吉的印章。
噶尔丹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立志要恢复祖上蒙古帝国的辉煌。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合内部,首先要铲除的是自己的叔叔楚琥尔乌巴什。
老谋深算的楚琥尔乌巴什是准噶尔部实力最为强大的贵族,是噶尔丹集权的主要障碍。为了积蓄力量,他把都城从伊犁河流域的博克塞里,迁到阿尔泰地区的喀喇额尔齐斯。1673年,准噶尔大多数部落都已经归附噶尔丹,反攻的时刻已到,噶尔丹起兵攻打楚琥尔乌巴什,大获全胜。
楚琥尔乌巴什和儿子逃到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处避难,这给了噶尔丹吞并鄂齐尔图汗的借口。1675年,噶尔丹对正在越冬的鄂齐尔图汗发动突然袭击,鄂齐尔图汗措不及防,部众溃散,只得越过阿拉套山脉,退往塔拉齐。由于一再失败,最后鄂齐尔图汗不得不在1676年向噶尔丹投降,直到1680年去世。
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将牙帐迁到伊犁,这里从此成为准噶尔汗国近百年的统治中心。噶尔丹打败和硕特首领兼漠西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后,他大权独揽,把以往松散的漠西蒙古联盟高度集中在自己手里,从而完成了联盟制向国家政权的过渡。
1678年,噶尔丹获得了五世达赖喇嘛所赠 “噶尔丹博硕克图汗” 的称号,准噶尔汗国正式建立。
05结语就这样,经过准噶尔几代首领的努力,一个控制天山南北,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游牧帝国宣告成立。这是蒙古人建立的最后的帝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后的草原帝国。
而被我们魂牵梦绕了一千年的外西北地区,也从哈萨克转移到准噶尔汗国手里。噶尔丹及其后面的几位准噶尔汗王,逐渐把他们的帝国推向了历史的最巅峰。在新的世纪里,大清帝国的马蹄将要犁遍整个蒙古草原。美丽的外西北,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外西北史话(八):故土新归(上)外西北史话(七):失去的一千年(下)外西北史话(七):失去的一千年!(上)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敬请大家点赞、收藏、分享和关注
西西伯利亚平原原来与中华如此之近[呲牙笑]
噶尔丹是康熙的女婿,合力出兵攻打乌拉尔山脉俄罗斯,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