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共封了多少个王?两千七百多个!封王之多之滥创历史纪录

娇洋看过去 2023-09-29 10:14:01

早期奉行“无大功不封王”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公元1851年1月11日 ), 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揭竿而起,正式起兵反清,成立太平天国之初,在永安(今蒙山)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并加封秦日纲为天官丞相,胡以晃为春官丞相,所以说,永安期间太平天国在“敌军围困万千重”时即已形成了从天王到两司马的十二级官制。

太平天国建立的最初两三年,面对清军大举围剿,太平军由南往北艰苦转战数千里,将士要想加官进爵必须凭战功说话,没点硬本事是不行的。太平军一克武昌后,太平天国的官阶已由十二级变为十三级:王、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最低级的是两司马。

在战事不断、前途未卜的凶险环境下,太平天国奉行“无大功不封王”之策,当时能封个侯爷都很不容易,必须是立下过显赫战功之人,能封王的更是凤毛麟角。

1853年至1854年间,太平天国最高领导层逐渐完善了官职的设置。天王洪秀全先后加封骁勇善战的秦日纲为顶天侯,长期担任攻坚克难的先锋、屡建战功的悍将林凤祥、李开芳为靖胡侯、定胡侯,骁将吉文元为平胡侯,朱锡锟为剿胡侯,老资格的胡以晃为护天侯,陈承镕为佐天侯,黄玉崑为卫天候,卢贤拔为镇国侯,李俊良为补天侯。已经战死的黄益芸亦被追封为灭胡侯。没多久,顶天侯秦日纲被晋封为燕王,护天侯胡以晃晋封为豫王。自永安封王以来,秦、胡是首次获封王爵的两位元老级人物。

名目繁多的官职称呼

在太平天国“中央政府”中,以天国名义称呼诸王的亲属,称前辈为国伯、国叔,称同辈为国宗,晚辈为国相,凡是称谓中带“国” 字的,级别都较高,和王、侯丞相相当,这些“皇亲贵戚”率兵外出征战或出任地方官时都被授予提督军务职衔。

天朝除王、侯外,以丞相的官职最高,分天、地、春、夏、秋、冬(官) 六个职衔,每个衔还分正副,一共有二十四人。丞相地位虽高,却无实权,仅仅执行诸王的旨意。除二十四个正副丞相外,还有三十六检点、七十二指挥、一百将军,其下还设有人数庞杂的属官为众多的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们效劳。

仅天王府内就设有侍臣、左右史、掌朝仪、通朝仪、掌朝门、月将侍卫、典天舆长、通赞引赞等官职一百多个,和检点一样位高权重。另外还设有一千多节气侍卫、典天舆、典天乐、典尉、典天柴等莫名其妙的典礼官,地位和指挥一样。

东王杨秀清负责全盘指挥,抓住了天朝军政大权,日理万机, 东王府里设的属官比天王府还多。早期的各级官吏虽多, 但大都是虚职,无实权,只有奉命外出征战或镇守某城时,才被授予军权或事权,全权处理军民事务。到后期,为笼络人心或以示恩赏,封官越来越多,封爵更是多如牛毛,既多又滥。

天朝后期朝政日益败坏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天王洪秀全尽管独揽政权和神权,但他“小富即安”,长期脱离实际,再加上沉溺于感官享乐,使其根本无力处理天国朝政,长时间拿不出一套符合广大军民实际利益的政策方针来。

天京变乱后,因洪杨内讧,韦昌辉滥杀无辜,面对天朝军民的信仰危机,尤其是对拜上帝教的质疑与无动于衷,洪天王竟无计可施,毕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于是他只能求助于上帝,希望通过强化神权来巩固自己的王权。他把自己的梦话当做圣旨来训导臣民,并用来指导对天朝大事的处理

任人唯亲

洪秀全深居后宫,没日没夜地和他88个王娘厮混在一起,在日益磨灭了当初积极进取的同时,他却背离拜上帝教宗旨,不断膨胀着封建帝王的思想 。因被天京之变、石达开出走吓破了胆,他对洪姓家族以外的一切王侯、高级将领都不信任,惟恐他们和杨秀清一样觊觎最高王位,并“篡权夺位”,于是便大封同姓宗亲为王,以保住洪氏王权。在洪秀全重用的同姓诸王中,仅有干王洪仁玕一个有能力、有所成就,其余的都是昏庸贪婪、无才无德之辈。

任人唯亲导致太平天国后期政局混乱不堪。重用庸才也使太平天国后期再也不能形成前期那样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洪秀全为笼络人心滥封诸王,封王多达2700多个,以至名号都不够用了。天朝军民嘲歌: 王爷满地走,丞相多如狗

从1861年秋天起,洪秀全为笼络人心,开始滥封诸王。彼时长江重镇安庆被湘军攻克,英王陈玉成被扣上救援不力的帽子,遭削夺王位。洪天王在削去陈玉成英王之位的同时,竟出人意料的加封了陈玉成部将赖文光为遵王、陈得才为扶王、梁成富为启王、蓝成春为祜王、陈士荣为导王、林大居为敬王、秦日南为畏王,如此一番“骚操作”,不仅让天朝官员、将士摸不着头脑,更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

1862年,忠王李秀成率数十万苏福太平军扫荡浙江,洪秀全担心他拥兵自重,因此特地加封童容海、谭绍光、陈炳文、郜永宽、陆顺德、黄文金、古隆贤、刘官芳等人为王,用以分权、掣肘陈玉成。

头条首发,剽窃必究

不久又加封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两王的部下若干人也被封王。综合史料记载粗略统计,到1863年4月,已经有90多人被封王。此风一旦吹开,就一发不可收拾,到后来天国形势急转直下,但封王赐爵却逆势而行,封王既多又滥,由零售变批发,王爷多得数不过来,以至因封王太多而出现无字号可用的尴尬 ...... 到天国末期,但凡参加过金田首义,从两广杀出来的人都封王,不仅他们,其宗亲也都封王,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也可封王。据统计,太平天国共封王2700多人,封王之多之滥,堪称前无古人,后难有追者。

洪秀全大封诸王本意在削弱李秀成、陈玉成等人的势力,使诸王相互牵制、相互攻讦,最终都只得俯首听命于天王。同时封王可以笼络将士之心,激励他们为自己抛头洒血、死心塌地拱卫洪氏政权。然而滥封王到后却适得其反,所封诸王拥军自雄、各自为政,愈发难以控制。譬如李秀成、李世贤、汪海洋等不愿救天京即为例证。 任人唯亲,批发王帽不仅使洪天王事与愿违,而且加剧了太平天国后期的军政危机。

太平天国后期,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是天朝两大军事支柱,岌岌可危的天国因而得以支撑。骁勇善战的陈玉成担负着拱卫天京以西屏障安庆的重任,皖南便成了他的势力范围;1860年,有勇有谋的李秀成攻夺常州、苏州,成立苏福省后,富庶的苏南就成了他的势力范围;随后侍王李世贤占据浙江,控制了浙南、闽北;1862年春,洪秀全担心李秀成尾大不掉,削弱了李秀成的权势,将常州地区划给护王陈坤书统辖,陈坤书趁机将苏南的一部分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王爵多如牛毛,又来个“分地制” ,使太平军诸王间矛盾重重,原本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原则遭到了破坏......似此,焉得不败?

(插图源自网络)

0 阅读:4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