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9月29日,位于苏格兰北部的阿姆斯特朗船厂下水了一艘防护巡洋舰,当时称为穹甲快船。这艘军舰是大清北洋水师订购的,造价共计14万英镑。新军舰取名致远号,于1887年7月23日建成,年底与靖远等4舰及1艘鱼雷艇返回祖国。
致远号
北洋水师于1888年12月17日正式成军,就在十几天前的12月4日,同样是在英国苏格兰北部的约翰·布朗船厂,由日本海军订造的千代田号装甲巡洋舰开工。1886年12月初,由法国船厂建造的亩傍号巡洋舰在返回日本途中失踪,因此法方赔偿了124万日元,此后日本海军逐渐停止向法国采购军火,转而用这笔钱向英国船厂订造了千代田号。该舰1890年6月3日下水,1890年12月建成,次年4月返回日本。
致远舰火力配备
千代田号与致远号建造地相同,竣工时间相隔3年,排水量也差不多。建成较早的致远舰排水量2310吨,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动力系统为2座卧式3缸往复蒸汽机,4座燃煤锅炉,正常载煤200吨,双轴推进,正常通风功率3736马力,增压通风6892马力,最高航速18.5节,续航力6000海里/10节。
装甲为拱形穹甲,装置于舰身中间,两侧向下倾斜至水线以下,水线带不设装甲,只用煤柜防御。穹甲厚50.8~101毫米,司令塔装甲厚100毫米,炮盾装甲厚50毫米,编制280人。
千代田号
日舰千代田号排水量2439吨,舰长92米,宽13米,吃水4.3米;主机采用2座立式三汽缸三胀往复蒸汽机,燃煤锅炉6座,正常载煤240吨,最大载煤420吨,输出功率5678马力,双轴推进,最高航速19节;装甲防护:甲板装甲厚度25-38毫米,水线带厚92毫米,向艏艉减至82.5毫米,编制350人。从上述参数来看,两艘舰航速基本差不多,因为排水量都不太大,所以装甲防护性能均一般。
千代田号火力配置
两艘舰最大的差别在于火力。虽然致远号在英国建造,但是它的主武器却为德制克虏伯210毫米舰炮,采用前2后1的安装方法,在半封闭炮塔中,副火力为2门152毫米英制阿姆斯特朗舰炮,均带炮盾;近战武器为8门法制哈乞开斯57毫米速射炮,6门哈乞开斯37毫米机关炮,6门11.43毫米格林快炮,后来拆除2门;此外,还装备4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千代田号排水量稍大,但是配备的武器却比致远号简单。主火力为10门英制阿姆斯特朗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副火力为14门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近防火力为3门8毫米5管诺登飞排列机枪,36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
致远号210毫米主炮口径虽大,平均射速只有2.5分钟一发,作战中更慢。因为大口径炮结构复杂,自身重量大,本身射速就慢,并且射击时的后坐力传遍舰体,吨位小的军舰震动严重,实战中影响射速。152毫米舰炮射速稍高,可只有2门,其它近战炮射速倒是挺高,可惜威力小、射程近,起的作用有限。
反观千代田号,火力配置均衡,10门120毫米舰炮射速高达每分钟10发,在同样时间能输出大量的弹药,威力虽小,但是对于小排水量的军舰来说,毁伤力却是致命的,火力上的差距在几年后得到了验证。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致远号在包括千代田号在内的日舰速射炮攻击下沉没,而北洋水师各舰火炮普遍射速较慢,千代田号才被击中3弹,损伤不大。
清朝腐败落后,北洋水师武器多年得不到更新换代,造成致远号与日舰装备差距加大,这也是海战失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