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迷恋的赵四小姐究竟有多美?看完这些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万千钧堂 2025-04-11 16:24:51

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会儿,王永忠老爷子都七十多岁了,他才又一次踏上了回乡的路。

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永忠心里头五味杂陈,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这儿,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给了她生命,也让她以前有过离开的念头。现在她回到了这儿,可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然而,王永忠对于当年选择离开家的决定,心里没有一丝悔意。正是因为踏出家门的那一步,让她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说起小时候,王永忠心里头就总不是滋味,那时候的事儿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心理创伤。

王永忠1913年在四川苍溪县云峰乡的一个贫寒家庭呱呱坠地,由于家境拮据,爸妈没办法,只好把她送到别人家,做了个小媳妇。

过去那会儿,童养媳过得可惨了,打小就当免费的小工使唤,等长大了,又成了专门生孩子的。一辈子啊,都得瞧别人脸色过活,没一点自己的地位。

王永忠小时候在婆家过得挺惨,他们老让她干活,却不给饭吃。本来就瘦弱的她,因为营养跟不上,身体越来越差,老觉得头晕,眼前发黑。

王永忠实在受不了那种煎熬,心里打起了逃跑的主意。等婆家人都呼呼大睡时,她便轻手轻脚地溜了出去。

一个小孩子能跑到哪儿去呢?结果没过多久,她就被婆家人给追回来了,一回去就等着挨一顿狠揍。尽管被打得浑身是伤,王永忠心里头那个想走的念头却一直没灭。

事情终于有了变化,那会儿,村里来了一拨共产党宣传员,专门讲革命的道理。每次他们开讲,王永忠都准时到场听。很快,“妇女解放”这事儿就成了王永忠心里头的梦想。

有次意外的碰面,王永忠碰上了共产党的秘密成员。她瞅准时机,果断决定离家出走,而且从那之后的好几十年里,她一次都没再踏进过这个家门。

她迈开大步,头也不回,心里没有一丝牵挂。她一门心思要获得自由,再也不想当那个命苦的童养媳了。

王永忠这人性子倔,他跟着一名中共的地下党员,一路来到了通南巴这块地方。到了这儿,他就成了儿童先锋队里的头一号人物,还当上了队长。

王永忠年纪虽小,但那股子热情劲儿可不含糊,一点不比别人差。她用自己清亮的嗓子,给周边的孩子们唱歌,带动他们一块儿参与儿童队的活动。

她一发起号召,儿童队的人数就从她一个慢慢增加到了两百多号人。

1932年那会儿,王永忠正式加入了红军,成了其中一员。领他进党门的是红四方面军里管政治工作的头头,叫张琴秋。

革命的路既坎坷又漫长,王永忠一加入红军,才发现队伍里有很多跟她一样的女性。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瞒着家里人,悄悄跑出来投身革命的。这让王永忠心里更加有底,觉得自己选的这条路,真是没走错。

1933年那会儿,通江地方有了个妇女独立营。王永忠特别下功夫练打枪,没多久,上面的领导就看上了她的本事,很快她就当上了妇女独立营的连长,还配了把挺酷的盒子枪。

那时候,红军手里的枪少得可怜,基本上两个人都分不到一把。因此,谁手里有枪,那就代表着他的身份不一般,同时也说明他挺有本事的。

那时候,王永忠碰到了她头一个老公陈玉高。陈玉高老家在河南,他跑到女兵连是为了教女孩子们怎么拆枪、怎么组装枪。

陈玉高这人,脾气好,性格又棒,让王永忠记得清清楚楚。反过来,王永忠身上那股子不屈不挠的劲儿,也让陈玉高心里头直犯嘀咕,觉得这人真不错。没多久,俩人就看对眼了,感情升温得快。后来,经过组织批准,他俩就喜结连理了。

结婚刚结束,夫妻俩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新婚的甜蜜,第二天,陈玉高就不幸离世了。

王永忠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大骂老天爷为啥这么不公平,但她就是不肯低头,铁了心要跟命运斗到底。

1935年的时候,红四方面军为了帮中央红军一把,就打了西渡嘉陵江那一仗。就在那会儿,王永忠意外地碰见了她老爹,这才晓得,原来老爹和弟弟也都投身革命了。

王永忠心里头乐开了花,他拽着老爸的手,滔滔不绝聊了好多。到分手那会儿,他俩互相给对方加油鼓劲,说好了一块儿盼着革命成功的日子。

可那次分别后,竟然就成了永别,打那以后,王永忠就再也没能得知父亲和弟弟的任何一点消息。

长征之路异常坎坷,红四方面军跟红一方面军在懋功碰头后,王永忠瞧着战士们一个个穿得破破烂烂,心里头不是滋味,便琢磨着得想办法帮帮他们。

她召集起妇女团的所有姐妹,一块儿动手给战士们加急做布鞋。她自己一个人,就忙活出了100多双。

红军的三个主要部队在甘肃会宁集结后,红30军、红9军和红5军合并成了西路军,他们在河西走廊经历了残酷的战斗。就在这时,王永忠结识了她后来的老公马金六。

马金六性格温和,充满浪漫情怀,两人结婚后并肩奋斗,生活过得非常美满。可遗憾的是,马金六没能陪她一直走下去,在甘肃倪家营子那场战斗中英勇捐躯,王永忠也受了重伤,陷入昏迷状态。

王永忠睁开眼睛,一看周围,哎呀,全是倒下的人,有敌人,也有一直并肩作战的兄弟们。

她心里那股活下去的劲儿猛地涌上来,给了她一股子力量,拼尽全力往尸堆外头爬。半梦半醒间,她仿佛瞅见了一个人影,于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喊道:“救命啊,快点!”

接着,王永忠又一次不省人事了。

救下王永忠的是村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他和老伴两个人相依为活。老爷爷看到王永忠是红军的时候,心里头有点儿犯嘀咕,不敢随便救。但他实在看不得有人就这么没了,心一软,还是把王永忠给收留了。

王永忠睁开眼,发现有个老奶奶正在帮他擦身子。

两位慈祥的长辈帮她把伤口仔细处理好,接着给了她一个喜讯:她要做妈妈了。

王永忠心情复杂,眼泪止不住地流,他哽咽着说:“要是他老爸还在,看到这些肯定乐开了花。”

那对老夫妇不敢公然在家里给红军提供庇护,所以他们把王永忠藏在了地洞里。等到外面搜查的风声小了点,他们才悄悄地把她从地洞里带了出来。

过了好几个月,王永忠家添了个男娃,他给娃起了个小名叫“黑娃”。就在那一年,老两口也都先后走了。料理完老人的后事,王永忠琢磨着要离开这儿,去找他的部队。

在那个抗日战争的日子里,国共两党又携起了手。王永忠带着娃四处漂泊,巧的是,他们碰到了一个姓王的解放军战士。这位解放军同志心眼儿好,收留了他们,还帮他们找了个安稳的地方住下。

一块生活了两年多,老公动手给她砌了间砖瓦房,她这才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啥叫家的感觉。本来她琢磨着,日子可能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了,没想到老天爷又给她来了个晴天霹雳——她那第三任老公,在剿匪的时候不幸牺牲了。

生活一次次把重击砸向王永忠,但她心里头那股子韧劲儿却越来越足。经历了好一阵子的难过,王永忠硬是咬牙扛了过去,变得更加坚强了。

解放后,王永忠在肃南县安了家。她自己没法再像以前那样去当兵打仗了,但她心里一直盼着,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为国家出力,报答祖国。

朝鲜战争一打响,王永忠愣是把儿子赶上了前线,她讲道:“小伙子得上战场历练,把美国佬赶走。”

王永忠是个勇敢无畏的人,因此她心里盼着儿子能成为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黑娃去了战场,就在上甘岭战役快要开始的时候,他执行了一次侦察任务。在回来的路上,他倒霉地碰上敌机扔炸弹,结果左臂没了。等他回国后,政府认定他为一级二等残疾军人。

打赢那场仗后,王永忠决定让大孙子去西藏边防军队历练,小孙子呢,就在北京军区的炮兵部队里效力。在她心里头,男孩子嘛,就得站出来守护国家和家园。

活了快一辈子的王永忠,他所有的家当就两样东西:一床是徐向前家人赠送的毯子,还有一枚毛主席的瓷质像章。他把革命信念一直记在心里,记了一辈子。

2008年的时候,95岁的王永忠老人家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

王永忠老奶奶这一辈子过得不容易,但她从不低头,敢于跟命运较劲。她先后嫁了三次,可三位丈夫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就连她的儿子,打仗时也受了重伤,落下了残疾。有人问她这辈子有没有啥后悔的,她摆摆手说:“没有。”

没错,要是把爱情、亲情、满腔热血、青春活力乃至整个生命都奉献给革命,那还能有啥好遗憾的呢!

0 阅读:13
万千钧堂

万千钧堂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