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剧名叫做《我的兄弟叫顺溜》,王宝强主演的。在这部剧里面,有个设定很有意思,那就是主角陈二雷所在的六分区。
按照剧中设定,这个六分区乃是新四军江淮军区下属的一个军分区,以陈大雷为司令员。表面上看,这个六分区似乎挺厉害,司令员陈大雷都能跑去和五十五师师长平起平坐了。但实际上,六分区根本就没几个人。
当初陈大雷去军区开会,给大司令交过底。说他这个六分区目前有三个营的编制,但是一营和二营仅仅只是一个招牌,压根儿就没人。真正按照编制建设的,其实也就只有一个三营。所以我们看到,在六分区除了司令员陈大雷以外,就是三营长最大了。
陈大雷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虚张声势,让别人都以为他手里有一个团,而不是一个营。
当然,六分区的水分并不只有这么一点儿。那个所谓正常编制的三营,其实也还差得远。按照正常编制,一个营里面怎么也得有三个连。但六分区的三营,就只有一个三连,至于一连和二连,那都还只是处于待建阶段,顶多就是拉了几个新兵蛋子,拿着木棍在那里练拼刺呢。
所以,陈大雷手下这个六分区,其实也就是一个连的战力。这便是为什么,在小黄庄战斗里面,陈大雷和他的六分区,仅仅只是面对日军的一个中队,却差点儿被团灭。按照二战日军编制,人家一个中队有小二百号人,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加强连,人数比起六分区只多不少;而在装备火力方面,那更是要甩开六分区一大截,打不过实属正常。
所以,别看陈大雷这个司令员的名头挺唬人,实际上就跟一连长差不多。
不过,这仅仅是针对陈大雷指挥的兵力而言。如果单论级别,陈大雷绝对要比连长高,当然也要比营长高,少说也是一个团级干部。
举个例子,当时六分区在军区里面排行老末,前面还有五个军分区。比如和陈大雷关系最好的刘强,那就是一分区的司令员。很明显,这六个军分区都是平级,而陈大雷与刘强他们几个军分区司令员,同样也是一个级别。
而那五个军分区可比六分区阔气多了,不然陈大雷也不会找他们要武器装备。尤其是一分区,辖下少数也有一个团。想当初联合作战的时候,六分区被日军包围,五十五师按兵不动。一分区司令员刘强直接点兵一个团,前往救援。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分区至少是个团级单位,刘强的级别怎么都不会比团长低。而与他同级的陈大雷,自然也是团长起步,六分区也是团级单位往上的水平。
当然,在我看来,陈大雷的级别应该比团长还要高一点。因为军分区这种编制,在我军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咱们可以从中找到一定的原型依据。
话说在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开始整编。全军共整编为七个师,同时以师为单位,分赴各地建立根据地,形成军民一体的作战体系,这样的根据地往往都被称为军区。比如苏北军区,就是新四军第三师所建立的根据地。
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基本上就是所在部队的师长和政委。而在电视剧中所出现的“大司令”和“大政委”这么两个角色,其实就能与之对应。
另外,为了方便管理和扩大规模,军区会在辖地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诸多二级军区,这种军区也就是剧中所提到的军分区。
一般军分区的结构,其实是和军区差不多的,只是低了一个级别而已。其乃是由各师下辖的旅为单位,分别建立根据地,而军分区的“司令员”和“政委”,便是所在部队的旅长和政委了。
不过到了抗战,根据地扩张得愈发快速,人手开始变得愈发紧张。所以新四军开始精简人员,只派出少数骨干人员,去新的根据地发展。往往这种军分区,家底都是比较薄的,实力不能与那些主力军分区相提并论,就比如陈大雷和他的六分区。
当然,从编制级别上而言,六分区和主力军分区是一样的。所以,六分区也该算是一个旅级单位,而陈大雷也该算是一个旅级干部了。
很明显,当初陈大雷就是因为家底薄。所以才想着先用编织搞个壳子,把架子拉起了。然后以三连作为骨干力量,一步步扩大队伍,像翰林、顺溜这些人,都是后来发展期新加入的新生力量。这就好比建房子,先把框架立起来,然后砌墙就行了,不断地添砖加瓦,一步步扩大队伍。不得不说,陈大雷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空手套白狼倒是有一套。
简单来讲,就是上级先给你一个旅长级别的筐,让你自己装,至于能装多少,那就得看你自己的本事。事实上,像陈大雷这样的军分区成型之后,主力部队最少一个团,而且军分区还要掌管大量的县大队区小队等其他武装力量。等到整编部队时,一般一个军分区都可以迅速地成立一个旅。
其实这样的发展模式,是非常符合咱们当初的历史背景的。我军在发展时期,往往会将部队化整为零,以连排为单位,依靠少数骨干去开辟根据地,最终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类似的情况在《亮剑》里面,也有过描写。在经历冬季反扫荡作战后,独立团损失惨重,李云龙为了壮大部队,便将独立团化整为零,以连排单位撒出去,令其各自为战,自力更生。等到后来攻打平安县城收拢部队一看,明明只是一个团的编制,麾下却有着近万人马。
这其实就好比是咱们玩游戏,陈大雷的六分区算是刚刚开服的“新区”,还在“内测”,空有编制,却无实名。但是不用担心,只要“内测”阶段底子打得好,吸引了一批骨干玩家,那么后面“公测”之后,就会大量的新玩家涌进来。
所以,别看六分区开始的时候人少,只要把架子搭好了,后面扩张起来也就快了。想当初在小黄庄,六分区连日军一个中队都打不过,甚至差点儿被团灭,但最后却可以正面硬刚松井联队了。要知道,日军一个联队可是一个大型作战单位,满编近4000人的规模。
从战力对比来看,当时陈大雷手下估计就不止一个团了,想来把六分区当作一个旅级单位,是比较合理的。
事实上,对于陈大雷的级别分析,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总盯着他手中的兵力来看,从而忽略了他本身所承担的任务职能。大家要搞清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军正处于一个扩张期。单位级别和兵力人数并没有固定的搭配。
陈大雷的六分区是一个旅级单位,即便兵力再少,那也是一个旅级单位。这就好比李云龙他手底下有八个营,足足7000人的规模,比人家一个旅都还多。但他的独立团,依旧还只是一个团。
如果单从级别上来看,陈大雷估计不比李云龙低,甚至还有可能要高出一点。即便他李云龙有八个营,一个团能顶他十个六分区,但见面了一样得敬礼。
当然,这并不是说陈大雷就要比李云龙更牛了,毕竟双方所处的区域和面临的环境不同。剧中陈大雷建立六分区,其实已经是处在抗战后期。当时我军正处于一个大规模的扩张阶段,开始可能一两个连就是一个军分区,凭借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有利的敌我态势,发展壮大的极快。很可能陈大雷本身就只是一个营团级干部,只不过是碰上了这次扩建,一下子就升了上来。
所以,或许当时李云龙级别不如陈大雷高,但是却有着更高的资历和战功,二者的地位不可相提并论。甚至在后续的成长阶段,陈大雷也不一定能比得上李云龙。
主力部队跟地方武装能比吗?李云龙那可是129师的主力战斗团,陈大雷这种就是地方武装他招的兵随时会被抽调补充主力战斗部队
就是一个军都打不过一个联队吧!
李云龙有个386旅的顶头上司 陈庚大将 你说哪个官大 有前途
少了个夜双鹰,要不然能灭一个鬼子联队。
[吃瓜]李家钰一个集团军司令手下其实也只有两个师
打松井联队的时候也就几百人,没有几千人。最初三连也就一个排。[得瑟]
越打越多,估计陈大雷后来也数万人员。
当年我们当地的县大队就是几个人抢了几个日本兵发展起来的,到抗战胜利的时候已经几千人规模了
新四军不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么?三野最后兵力比二野雄厚多了
这么一分析,基本属于光杆司令啊[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二者根本不在一个级别,,,李云龙跟谁混的?陈庚啊,陈大雷跟谁混的?他的上司应该没陈庚大将牛笔吧
真是旅长级别那就直接任命三团长而不是三营长了[呲牙笑]
团长就是团长,李云龙的兵都赶上一个师你还是团长,他陈大雷光杆也是司令。
能被彭帅,陈大将指着鼻子骂,陈大雷差远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絮絮叨叨,颠三倒四!说得有条理一些!打小编屁股!
新四军军分区的的确确是旅级编制,但是 陈大雷是打肿脸充胖子把一个连的编制冒充了一个团[笑着哭][笑着哭],因为他自己解释的时候说(一营待建,二营待建,一连,二连正在建设中)
影视毕竟是影视,实际情况是平常一个人就发5发子弹,电视剧里子弹都不要钱的。
侬脑子瓦特了,陈大雷六分区说是军分区,其实就是一个加强连而已,
小编糊涂虫一个!军区军分区是行政单位,军区下设独立师,分区下设独立团,没有固定编制,属于野战军的后备军。
那可不嘛,后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直接就升成师长了。
封锁太历害。又没地形。很难发展起来。
乙等师下辖四个团,甲等师下辖九个团。
爷我饿死咧无所谓
一个山大王也可以称呼什么什么司令!但不会称呼营长团长!
神剧里某个村支书或民兵队长猛的一拍大腿或者使劲掐灭烟头,第二天至少报销几百个小鬼子。[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顺溜还是挺值得看的一部剧
架子军区啦,发展人数用的。先派干部,给编制不给人,有本事自己拉。
吃空饷就吃空饷,找什么借口
[得瑟]神剧里都是几个俊男靓女收服几个山寨的土匪,策反一队伪军再加区小队就直接开磕装备坦克大炮的鬼子联队旅团了,你们这发展的太慢了
就是吃空饷的结果
但凡沾司令员三个字,怎么也得是个少将起步,别管他手下有多少人,他的编制在那,团长上校
就像现在,东部经济实力强的一个镇,至少十几万人,加上外来打工的十几万,至少有二三十万人!一些小的山区乡,几千人口!但是他们级别还是一样的
六分区是游击队编制,跟李云龙这种八路正规军都不是一个编制[得瑟]
我孔二楞子两人一个团,骄傲了吗[笑着哭]
这和现在-样,大校旅长和地级市军分区大校司今员待遇一样。但是宁可是大校旅长,不当大校军分区司今员。前这更发展
国内神剧把鬼子削弱了,真实日军一个中队差不多两百多,一个联队三千左右,精锐加强类的更多。不考虑伪军,实际作战没有个1:3的人数基本不会考虑作战,后期日军战力下滑 能和日军1:1作战的也是国内精锐军队。
陈大雷那是开拓敌后根据地,先给编制后拉人,懂什么叫开拓敌后根据地吗?级别比李云龙高是肯定的,那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很多老总都是这样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