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抗联战士:本是日本工头,却主动参加抗联,为掩护战友牺牲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08-01 23:39:28

在日本外务省的众多档案中,记载了不少当初日军与东北抗联交战时的资料,而在这其中,记录了一个十分奇怪的抗联战士。

之所以说着这个抗联战士奇怪,是因为他既不是因为受到压迫而奋起反抗的中国人,也不是当时活跃在东北的朝鲜族官兵,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一个日本人,怎么会参加了东北抗联呢?这就从此人的特殊经历开始说起了。

日军入侵东北之后,在1934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用以在日后更方便的攫取我国东北的各种丰富资源。

而按照当时日本的建设计划,需要从辑安(现吉林集安)经通化(现吉林通化)至山城镇(现吉林通化梅河口市山城镇)修建一条铁路。

只要这条铁路修建完成,那么日军就可以实现连接吉林、沈阳,以及北上跨鸭绿江对接到朝鲜铁路网,并在朝鲜北三港连接到直达日本本土的铁路。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这条铁路完工,那么日本就更加方便把中国东北的丰富矿产物资运回日本。

正是因为这条铁路的重要性,从1933年开始,日本就着手沿线勘察,勘探在进行到1934年时,才完成了山城镇至通化段的勘探工作。

之所以进度会这么慢,主要是当时东北抗联的队伍不断对日军进行袭扰,还给日军造成过包括人员、设备上的不小损失,因此就拖延了日军的进度。

不过,由于日军兵力众多,加上后期严防死守,最终,山城镇至通化段的勘探工作完成,并在1937年完成了这段铁路的建设。

在此之后,通化至辑安段勘探开始,而我们要讲的那个日本包工头,便是在这个时间段加入抗联的。

当时承担这段铁路勘探工作的,是日本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原名为日本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这个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是当时日本用于侵占我国东北的“急先锋”,打着修建铁路的名号,实则是为了搜集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情报的机构。

而在完成勘探后,满洲铁路株式会社便把通化至辑安段的铁路建筑工程,分段又进行了招标,当然,参与竞标的全部都是日本企业。

其中最长的一段,则被一个名为东亚土木株式会社的日本企业中标,而咱们要说的那个日本包工头,便是这个东亚土木的员工之一。

说是员工,更准确的应该说是基层管理人员,此人名叫福健一夫(有老抗联战士回忆说他叫富程一夫),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原本他没有机会来中国,还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单位中了标,这才随公司来到了东北。

抵达东北后,福健一夫负责的是土口子工程点。

土口子,是辑安东北方向的一个地名,当时按照铁路修建的需要,要在这里挖一条隧道,而福健一夫,便是这一块工程点的工头。

但根据老抗联战士的回忆,这个福健一夫与别的工头很不一样,首先他不打骂手下的工人,当时参与修建铁路的劳工,基本上都是日军用各种手段从山东、河北一带诓骗而来的工人,因此,日军以及日本工头对劳工们极其残酷,打骂是常有的事情。

但福健一夫却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不仅如此,如果赶上工程量大的时候,福健一夫还会与劳工们一起干活。

这就导致,当时的日本其他工头十分看不起福健一夫,甚至当着他的面侮辱他。

也正是因为如此,让福健一夫有了加入抗联的契机,时间进入1938年3月时,抗联一路军在杨靖宇将军的率领下,先后袭击了通化至辑安铁路段的建设工地以及木材采伐场,不仅解救了不少劳工,同时也破坏了日军的铁路建设进程。

之后,到了当年5月,抗联一路军副司令魏拯民带领部队抵达辑安,并顺利与杨靖宇将军会师,会师之后,抗联一路军召开了著名的老岭会议。

会议上,不仅确定了一路军扩编为三个军外,同时还做出了继续加大袭击破坏日军辑、通铁路的决定。

最终在当年9月,杨靖宇将军和魏拯民亲率一路军主力部队,对辑、通铁路展开了大破袭,而最后一场战斗,便是发生在福健一夫所在的土口子隧道。

经过激烈战斗,抗联在土口子隧道取得胜利,不仅捣毁了日军的建筑工地,解救了一批劳工哄外,还俘虏了几个日本人。

这其中,就有福健一夫。

战斗结束后,抗联对这几个日本人进行审查,在确定这几个人只是普通的工程师,且并没有压迫、残害中国人后,就准备将他们进行释放。

但就在这个决定下达后,福健一夫却主动找到了杨靖宇将军,并当场表示,自己愿意参加抗联。

一个日本人主动参加抗联?这让所有人都觉得怪怪的,因此在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个日本人说不定是间谍,想打入抗联内部刺探情报。

但经过几天的细致盘问,以及对福健一夫在工地上的表现进行了解后,杨靖宇就发现这个日本人还真是跟别的不一样。

所以,在权衡良久后,杨靖宇将军还是把福健一夫留了下来。

但留下归留下,防范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人心隔肚皮,万一这人是演技太好骗过了大家呢?所以最开始,只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搬运工作。

对此,福健一夫并不在意,反而在工作上十分积极主动,叫他干什么他就去,加上他中文说的也不错,很快就和大家熟悉起来。

并且在不久后,福健一夫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抗联名字。

什么叫属于自己的抗联名字呢?在抗联成立后,“上队”(即加入抗联,当时俗称上队)的战士们为了避免自己的家人受到牵连,因此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保密的,只有部队的领导才知道每一个人的名字。

而在平时,大家相互称呼时,就用代号来喊,从1开始,按照“上队”的时间以此类推,而福健一夫当时在他所在的班,是第八个加入抗联的,所以编号便是8,。

不过,据抗联老战士回忆,当时大家都喜欢喊福健一夫为“老8号”。

之所以叫他“老8号”,主要是因为福健一夫年龄太大了,当时抗联的战士普遍在20多岁,包括杨靖宇也不过三十多,而福健一夫被俘虏时,都已经四十多了。

加上他来了之后,也不再注意个人形象,经常都是一脸胡子拉碴的样子,因此看起来更老,久而久之,大家就叫他为“老8号”了。

当然,他日本人的身份,战士们也是知道的,不过有一部分战士十分不理解,但碍于纪律不敢对福健一夫发泄,因此就在称呼上还是变味儿。

比如抗联1军的战士沈凤山就回忆,当时有战士喊福健一夫为“老日本子”。

刚开始只是一两个人这么喊,过了一段时间后,喊得人就多了,而福健一夫本人,却从来没有因为别人喊他什么而生气过,依旧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见谁也都是一脸笑呵呵的样子。

喊来喊去,这个称呼就被杨靖宇将军知道了。

得知此事后,杨靖宇将军专门开了一次小会,会议上,他严肃批评了那几个带头喊福健一夫为“老日本子”的战士,告诉他们既然福健一夫已经加入抗联,那就是抗联一份子,不能这么称呼他。

而据沈凤山回忆,他当时猜测福健一夫有可能是日本共产党,但问他本人,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算是成了一个谜。

最初在加入抗联时,福健一夫只是负责扛扛物资之类的工作,连配枪都没有,但在1938年年底时的一次战斗中,福健一夫立了个大功,杨靖宇得知后,专门让人给他配了一支手枪。

什么功劳呢?在1938年6月份的第一次老岭会议结束后不久,抗联1军1师的师长程斌叛变投敌,他的叛变,导致了包括宽甸、桓仁、兴京一带的密营和根据地遭到日军严重破坏。

因此,在这种极为严峻的形势下,抗联一路军又在老岭根据地内的五道沟召开了紧急会议(后因日军逼近,会议又转移至大阳岔沟里松木头子岭召开),这便是“第二次老岭会议”。

会议之后,抗联队伍按照计划向大西岔、六道沟、七道沟等方向分别突围,而在一天夜里,已经连续赶路几天,且人困马乏的突围部队,刚转过一个山头,就和一支日军讨伐队迎面遭遇。

由于遭遇的突然,加上突围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不小,因此如果开战的话,未必是对面敌人的对手。

而就在关键时刻,福健一夫站了出来,他利用当时天色昏暗,对面敌人也没看清这边到底是什么队伍的机会,站在高处用日语回答了对面日军的询问,称自己这边也是讨伐队,也在搜寻抗联。

由于福健一夫的日语纯正,且知道一些秘密暗号,因此对面的日军讨伐队便没有起疑,而是就此离开。

就这样,一场敌强我弱的遭遇战被福健一夫化解,事后,杨靖宇将军对福健一夫提出了表扬,并命人给他分配的一支手枪,还把福健一夫编入到了一路军警卫旅。

至此,福健一夫真正意义上成了一名抗联战士。

在此之后,福健一夫一直与警卫旅奋战在濛江、金川一带,并在1939年追随杨靖宇将军参加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

但即使再艰苦,福健一夫始终没有离开。

到了1940年1月,由于日军调集重兵围堵杨靖宇将军,关键时刻,为吸引敌人火力,一路军警卫旅在政委韩仁和的带领下,主动承担起了“佯做主力,引走敌人”的任务,在濛江县青江岗,警卫旅全体官兵与杨靖宇将军分手,开始大张旗鼓的北上桦甸。

而福健一夫,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告别了杨靖宇将军,跟随警卫旅离开。

但让福健一夫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杨靖宇将军,在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牺牲之后,福健一夫继续跟随警卫旅转战桦甸,但由于敌人处处围堵,警卫旅为保存实力,不得不化整为零,分散成小分队向敦化、宁安方向突围。

在此期间,警卫旅政委韩仁和所在的小分队,于宁安县镜泊湖上湾沟与敌遭遇,由于寡不敌众,该小分队在激战后,包括韩仁和在内尽数牺牲。

而福健一夫所在的小分队,也是损失惨重,但好在终于突围了出来,并抵达东宁二道沟一带,并在这里继续坚持与敌斗争。

但由于日军对抗联的持续封锁,就造成了抗联队伍物资奇缺,就在这年冬天,由于没有粮食和御寒的棉衣,福健一夫就奉命和其他几名战士下山搜集物资,但在路上,却遭遇了尾随而至的日军讨伐队。

为了摆脱敌人,福健一夫主动提出,把所有手榴弹都留给自己,让他留下来阻击敌人,好掩护战友们撤退。

最终,福健一夫与另外一名小战士留了下来,而据当时参加这场战斗的抗联老战士姜哲元回忆,就在他们与福健一夫分别没走多远,就听到后面一声巨响,随后枪声大作,但没一会就彻底恢复沉寂。

等到不久后大家来到战斗地点才发现,福健一夫和那名小战士早已牺牲,而尸体也被敌人残忍的大卸八块。

而在日本外务省的资料中,也记载了这场战斗,“在东宁半拉窝集岭西侧与抗联一军残部交战.....遗弃尸体2。”

在这个“遗弃尸体2”后面,有一行带括号的注释,“其一为日人班长福健一夫”。

这便是这个奇怪的福健一夫留下的最后资料,至于他籍贯是哪里,又是为何参加抗联已经不得而知,但老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为一个日本人,他在当时做出的选择,已经说明了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不正义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0 阅读:5

史晓生追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