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来:长相神似毛主席,贺子珍坚信他是失散的毛毛,38岁早逝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08-01 23:39:34

毛主席一共有10个孩子,其中,出生便夭折的就有两个,还有一个在四岁时因病夭折(毛岸龙),此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则是牺牲在了战场之上。

而在剩余的六个孩子中,先后失散的就有三个。

这三个失散的孩子,均是贺子珍所生,其中两个都是女孩,第一个生于红军二打龙岩期间,因为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毛主席当时也是十分的喜欢。

不过,由于战事吃紧加上部队转移,不得已之下,贺子珍只能忍痛将这个孩子留在了福建龙岩的一位老乡家中。

在此之后,贺子珍曾尝试过寻找这个孩子的下落,但得到的消息都是孩子早已夭折,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继续多方打听,得到的还是同样的结果。

另外一个女儿,则是在长征途中所生,当时前路漫漫,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能让这个小婴儿活下去,只能交给当地一个老乡收养,但从此就再也没了消息。

而在三个失散的孩子里,最有可能还活在人间,并最有希望找回的,便是小名叫“毛毛”的毛岸红。

毛岸红生于1932年,他是在毛主席和贺子珍所生的孩子里,唯一一个在年幼时,待在父母身边的孩子。

当时整体局势相对稳定,因此从毛岸红出生后到两岁,都一直在父母身边,乖巧懂事的他,总能让毛主席升起无限疼爱,而到了他刚学会走路和说话的时候,更是给毛主席带来了不少的快乐。

但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34年,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而考虑到路途遥远,有不少干部和战士不得不忍受骨肉分离之苦,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根据地。

毛岸红便是因为这个原因,被留下来的。

好一点的是,当时毛主席与贺子珍托付照顾毛岸红的的人,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一家,并且,毛泽覃的妻子贺怡,还是贺子珍的胞妹。

这亲上加亲的关系,也让贺子珍放心不少,毕竟毛泽覃与贺怡都是自家人,于是,在千叮咛万嘱咐后,贺子珍把只有两岁的毛岸红交给了妹妹贺怡。

临行之前,万般不舍的贺子珍,又给儿子亲手缝制了一件小棉袍,一边缝一边流泪,她太想带着孩子走了,但长征路上风险未卜,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会牺牲,到那个时候,儿子该怎么办?

所以,最终还是得忍痛分别,而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的毛岸红,已经会能和父母挥手再见了。

看着儿子小小的身影,贺子珍忍不住又一次泪流满面,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后来会发生那么多的意外。

中央红军的大部队离开后不久,毛泽覃夫妇按照组织上的指令,转战于都一带,而到了1934年年底,两人接到了组织上的一个命令。

命令中,要求毛泽覃率红军游击队向闽赣边界转移,而当时贺怡因为有身孕,所以组织上决定她不随毛泽覃一块转移,而是前往赣州,担任赣州县委书记,并在那里开展工作。

由于此次转移有很大风险,加上没有了贺怡的照顾,所以在部队临出发之前,毛泽覃便把毛岸红暂时寄放在当地老乡的家中,等到后期找机会再把他接走。

安排好一切后,毛泽覃与妻子贺怡分别,而小小的毛岸红就这样去了老乡家中,但没过多久,由于出现叛徒,毛岸红的存在被敌人得知,为了避免他落入敌人手里,毛泽覃又匆匆赶回将他接走带在了身边。

在此之后,毛泽覃率部继续不断转移,但在一次转移的过程中,毛泽覃为掩护战友撤退,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

由于毛泽覃师牺牲在了转移的途中,加上当时情况紧急,所以,对于他把毛岸红托付在了何处,又交给了什么人,旁人根本就不清楚。

而当时的贺怡也和毛泽覃分别多日,所以更不清楚毛岸红的下落了,就这样,只有两三岁的毛岸红,自此下落不明。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解放前夕,而一直对毛岸红失散耿耿于怀的贺怡,认为寻找这个孩子的机会来了。

这么几年来,她一直心里都怀着愧疚,当初姐姐把孩子交给了自己,自己却没有照顾好他,反而让孩子下落不明。

因此,她一直就有找回毛岸红的想法,而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结束,这个想法更加的强烈。

但当她去见毛主席,并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后,却十分意外的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毛主席当时的意思,是不要再去找毛岸红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觉得不理解,毛主席是毛岸红的父亲,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亲生骨肉吗?

当然不是,毛主席何尝会不思念自己的孩子?但是,他考虑的更多更全面。

毛主席的想法是,假若毛岸红还活着,那么这几年来,养育他的那家人必定付出了不少的辛苦,也一定是把毛岸红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而在这个时候,如果去找到毛岸红并把他带走,这分明就是让人家被迫品尝骨肉分离之苦啊!

这个画面,毛主席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

所以,毛主席就对贺怡说,“当初我们把孩子交给人家养活,那么艰苦的条件,就等于人家会少生一个,虽说毛毛不是人家亲生的,但也是人家含辛茹苦养大的。”

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毛主席就是不愿意百姓受苦,与其那样,还不如让自己承受这种痛苦。

不过,道理贺怡是都明白,可她还是决心要找回毛毛,一来是弥补当年自己的错误,而来也告慰牺牲的丈夫毛泽覃。

就这样,贺怡踏上了寻找毛岸红的路途,之后,她亲自去了江西,不断的打听寻访,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在寻访途中,贺怡出了意外。

1949年11月21日,贺怡听说赣南好像有个当年红军留下来的孩子,得知消息的她马上启程赶往赣南,但到了之后发现并不是,没办法,带着失望的她只能返回江西吉安。

就在回来的路上,贺怡乘坐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贺怡本人不幸当场遇难。

贺怡牺牲后,寻找毛岸红的事情一度中断,一直到1953年,已经返回国内的贺子珍,给时任江西省长的邵式平写了一封信,委托他帮忙找一找儿子毛岸红。

收到信之后,邵式平极为重视,专门把这项工作交代给了当时在优抚处工作的王家珍。

而经过王家珍的不懈寻找,还真让他找到了重大线索,怎么回事呢?当时他在接到任务后,便前去瑞金一带走访,而在走访的途中,他打听到一个叫做坪乡的地方,当地有个朱坊村,村里有户农民当年收养过一个红军的孩子。

确认 消息属实后,王家珍很快就赶到了朱坊村,并且也十分顺利的见到了那户农民。

这户农民的男主人名叫朱盛苔,女主人叫黄月英,夫妻俩就告诉王家珍,当年确实有一个红军干部,曾匆匆来到他们家中,把一个孩子交给他们,并嘱咐他们说,部队要打游击,所以暂时没办法照顾孩子,因此请朱家夫妇暂时代为照看。

不过,当时的朱盛苔十分为难,因为家里已经有四个孩子了,再添一个吃饭都成问题,最后,还是善良的黄月英答应了下来。

见夫妻二人同意,那个红军干部便匆匆告别,连孩子的名字都没说。

在此之后,朱家夫妇便尽心尽力的养育着这个孩子,还给他取名为“朱道来”,寓意就是半道捡来的。

尽管朱道来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夫妻二人还是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甚至还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供他读书,单是这一点,就说明了朱家夫妻真的是难得的好人。

听完朱家夫妻的讲述,王家珍兴奋的请他们把朱道来叫出来,但朱家夫妻却告诉王家珍,就在他来的不久之前,朱道来被一个女人接到南京去了。

咋回事?原来,这背后还有另外一段故事。

接走朱道来的人,是一位名叫朱月倩的革命烈属,朱月倩的丈夫霍步青生前曾担任过红军宣传部部长,而在霍步青去世时,朱月倩已有身孕,但在生下孩子后不久,便因为时局原因被迫与孩子分离。

之后,朱月倩也是多方寻找,找来找去就找到了朱家夫妇这里,并一口咬定朱道来就是她当年失散的儿子,最终在说服朱家夫妇后,朱月倩带着朱道来去了南京。

得知这个消息,王家珍也不知如何是好,无奈之下,他只得把情况上报,最终,经过省长邵式平的批准,王家珍与朱道来的养母黄月英,踏上了去往南京的路。

抵达南京后,王家珍见到了朱道来。

看着眼前的小伙子,王家珍第一眼就觉得他太像年轻时的毛主席了,所以,他拍下朱道来的照片,火速寄给了贺子珍。

而当贺子珍收到照片后,同样也是这种感觉,她拿着照片不住的对大哥贺敏学说,“朱道来像是我的小毛毛。”

不久之后,在贺子珍的申请下,组织上同意王家珍、黄月英带着朱道来前往上海,终于,贺子珍见到了朱道来。

当两人见面时,贺子珍眼前一阵恍惚,因为朱道来真的太像年轻时的毛主席了,她拉着朱道来的手,一边流泪一边不住的喃喃自语,“毛毛,你就是我的毛毛!”

不仅如此,经过医院的验血,朱道来的血型也与贺子珍一致。

这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但为了保险起见,贺子珍又把当年哺育过毛岸红的奶妈也请到了上海,而这位奶妈在见到朱道来之后一眼肯定,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当年她哺育过的毛毛。

事情到了这一步,自然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于是,一份电报让朱道来、王家珍和黄月英去了北京。

抵达北京后,三人住进招待所,期间,包括朱老总、周总理等人都来看望过朱道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单从相貌来讲,朱道来与毛主席年轻时确实极为相像。

而朱道来的照片也被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端详良久,并没有说什么肯定的话,但却说了一句,“这孩子,很像年轻时的毛泽覃。”

这句话,让朱道来的身份几乎已经被确认,他正是当初失散的“毛毛”毛岸红。

但就在事情朝着水落石出、尘埃落定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人,让朱道来的身份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个人,便是当初带朱道来去南京的朱月倩。

在得知朱道来的身份几乎被确定是毛主席的儿子后,朱月倩连夜坐车赶到北京,并坐在朱道来所住的招待所门前哭闹,一边哭一边说,朱道来是她的儿子。

不仅是哭闹,当时朱月倩还声称,要是不把儿子还给她,那她就不活了。

鉴于朱月倩本身就是烈士家属,再加上她闹得着实是有点厉害,所以工作人员也没办法,只能把情况进行了上报。

不出意外的,这件事也被毛主席得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就不得不做出一个明确的裁决,来表明朱道来到底是不是毛岸红。

这个决定,对毛主席来说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他在看到朱道来的照片后,其实心里已经对朱道来的身份有了判断,但随着朱月倩的出现,毛主席又不得不考虑自己每一个决定的影响。

而朱月倩的举动,其实只是因为思念儿子太深,对于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毛主席是清楚了,所以他实在不忍心再去伤害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的感情了。

最终,毛主席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管他是谁的儿子,都是革命的后代,把他交给人民,交给组织吧!”

至此,关于朱道来身份的相关争议在毛主席的一锤定音下戛然而止,而朱道来也按照组织上的安排,被送到了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家里。

在此之后,朱道来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并去了清华大学附中读书,后来成功考上清华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国防科研单位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朱道来38岁时,因病突然病故。

结语:

朱道来到底是不是毛主席的儿子,没有人知道准确答案,但通过这件事,让我们再次知道了毛主席的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

他的妻子、弟弟、儿女、亲友,太多太多他的身边人,为了革命先后牺牲。

为有牺牲多壮志,正是毛主席一家乃至千千万万个先烈的前赴后继,才有了如今的和平与幸福,他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

1 阅读:7

史晓生追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