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曾怒怼吴晗:我林氏满门忠烈!是确有其事还是吹牛贴金?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08-16 09:44:45

1953年,北京因城市规划需要,兴起了“拆城墙”运动,即将那些老旧的城墙一一拆除,为城市发展让路。

该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乃是在解放后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当时的他想在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上大展拳脚,所以就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准备将老北京的城墙,以及各种明清时期留下来的牌楼等一众老建筑统统拆掉。

从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角度去看,吴晗的做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老建筑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交通以及城市建设。

但对于这个想法,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先生与妻子林徽因女士却持不同意见。

在他们看来,这些老建筑,是“土石做成的史书”,一旦拆了那就无法恢复,为此,林徽因还曾义愤填膺的对吴晗说,“你真要是把古董都拆了,将来肯定会后悔的!即便是再恢复,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当然,吴晗的想法也好,还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想法也罢,在最开始都只是理念之争,但不久后,吴晗的一番指责,让事情变了味道。

当时吴晗对林徽因的态度极为不满,恼羞成怒之余,他一时气愤就口不择言的说,“林家出身低微,思想因循守旧。”

正是这句话,彻底惹怒了林徽因。

一向心直口快的她,再也顾不上其他,马上就回怼吴晗,“我侯官林氏满门忠烈,你吴晗又算个什么东西?”

那么问题就来了,林徽因口中的“侯官林氏满门忠烈”,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在吹牛贴金呢?实际上,从当时吴晗被怼后“诺诺无言”的反应,就已经能看出答案了。

林徽因所说的“侯官林氏”,正是她的本家。

侯官林氏,其实是两个词,先说侯官二字,侯官即如今福建福州的古称,该称呼最早可追溯至两汉时期。

所谓“侯”字,《说文解字》里释义为“候,司(伺)望也”,当时的汉廷,正是在如今的福州设置了“侯官”这样的军事机构,主掌监察、监控边境等职。

到了东汉后期,“侯官”机构被并入更高一级的郡,但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林徽因的祖籍,便是福建福州(民国时也叫闽侯)人,所以,她所说的“侯官林氏”中的“侯官”二字,代指的就是她的家乡。

而“侯官林氏”中的林氏,意思就很好理解了,说的便是林徽因的本家。

说起来,林徽因的家族,在当地也是个名望家族,甚至民族英雄林则徐,也和林徽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林则徐也是福建侯官(福州)人,他的六妹林蕙芳,嫁给了同乡举人沈廷枫,而林蕙芳与沈廷枫的儿子,便是曾在晚清时期担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

有人可能不太清楚沈葆桢是谁,他便是与左宗棠一起创建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的人。

有意思的是,沈葆桢的妻子,正是林则徐的次女林普晴,这就意味着,林则徐不仅是沈葆桢的舅舅,还是他的岳父。

而沈葆桢的孙女名叫沈鹊应,她的丈夫,便是与谭嗣同齐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

林旭的老家,也是福建侯官(福州),而他老家的邻居,正是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这两人年纪相差不大,并且都是学霸级别的人物。

林旭在1893年考中举人,六年后,即1889年,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则一举考中进士。

所以从这个关系表中就能看出,侯官林氏的家族确实是颇有历史,且家族中的青年才俊相当多,外出为官也不少,所以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也实属正常。

而林孝恂本人,在考中进士后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知县等职务,并办有学堂,也是一个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人。

此外,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也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民国时曾担任政府的司法总长、顾问等,而林徽因,便出生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传承的家庭之中。

而她的名字,还是祖父林孝恂亲自为她取的。

当初林徽因出生后,林孝恂从《诗经·大雅》中的“大姒嗣徽音”这句话里,取了“徽音”二字,寓意是希望孙女能像“大姒(神话人物)”一样品德贤淑。

而到了林徽因长大并成为一名作家后,她便将“徽音”改为了“徽因”,自此一直使用这个名字。

说完林徽因的家族,再来说说她口中的“满门忠烈”,毫不夸张的讲,林徽因用的这四个字,确实理所应当。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为了推翻腐朽无能的清廷,革命先驱们义无反顾的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

但这些起义,在清廷的镇压下均以失败而告终,不过尽管如此,革命先驱们还是前赴后继投身其中。

到了1911年,为了鼓舞全国范围内的革命热情,由黄兴、赵声等人领导的广州武装起义爆发,起义爆发后,一度攻占了总督督署。

但由于清军人多势众,起义军虽英勇作战,最终还是再次失败。

不过,此次起义虽说失败了,但却加快了全国革命的进程,所以意义以及影响相当大,而在起义之后,有七十二名烈士被同盟会成员潘达微先生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安葬完烈士后,潘达微先生把这里改名为黄花岗,所以,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而遇难的七十二名烈士,则被后世尊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在这七十二名烈士之中,仅林徽因家族的就有三人,他们分别是林尹民、林觉民以及林文,三人并称“黄花岗三林”。

这三人,论辈分均是林徽因的族叔,其中,写下著名的《与妻书》的林觉民,还是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的堂弟,他的父亲林孝颖,正是林徽因祖父林孝恂的亲弟弟。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觉民参加起义前夕,他不仅写下了令人动容的《与妻书》,还有一封感人至深的《禀父书》。

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而当林觉民牺牲的消息传回来时,他新婚不久的妻子陈意映正有孕在身,而在读完丈夫留给自己的书信后,陈意映一度 不愿独自苟活。

最终还是在林觉民父母的一再哀求下,陈意映这才暂时放弃了寻死的念头,但失去丈夫的她,自此如行尸走肉一般,到了孩子两岁时,始终走不出阴影的陈意映郁郁而终。

所以,仅凭家族中出了这三位烈士,林徽因就足以能坦坦荡荡的说林家满门忠烈。

但林家的烈士还不止这三位,林徽因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林恒(同父异母),同样也是一位牺牲在抗击侵略者战场上的烈士。

林恒,曾是清华大学机械系的高材生,1937年,面对日军入侵、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林恒毅然中断学业投笔从戎,并报考了中央航空学校,最终以优异成绩成为该校第十期学员。

1940年,林恒毕业,成绩为全年级第二(年级共125人)。

毕业之后,林恒来到成都,成为伊153型战斗机飞行员之一,伊153型战斗机,是当时苏联支援中国的战斗机,但该战斗机相比于当时日本已经实现列装的零式战斗机,则要落后不少。

但即使如此,林恒以及他的同学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保卫祖国的事业之中。

1941年,林恒驾机参加了成都保卫战,当时日军派出15架“九六”式战机,在零式的护航下,悍然向成都发起了轰炸。

随着防空警报的响起,停靠在成都双流的中国空军第五大队驾机升空,而这其中就有林恒。

不过,由于伊153性能落后,机动反应不足,所以在日军零式战机的围攻下,很快就处于劣势,几只零式战机抓住机会,组成小队死死的咬着中国战机不放。

危急时刻,林恒以及他的同学们,包括第五大队的大队长黄新瑞,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们利用伊153双翼能升至高空的特性,先是拉高高度,然后利用惯性,准备主动寻求与零式战机空中相撞,从而摧毁对方。

最终,有8名飞行员碧血洒长空,为国壮烈捐躯,除黄新瑞和林恒外,还有副大队长岑泽鎏、中队长周灵虚、飞行员江东胜、任贤、袁芳柄、陈鹏扬。

而林恒牺牲时,才刚刚满25岁。

这就是林家的烈士,不管是老一辈的林觉民、林尹民、林文,还是小一辈林恒,他们的牺牲,都是在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战中流血牺牲,而他们甘愿赴死的精神,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所以,这就是吴晗在被林徽因怼了后“诺诺无言”的原因,他竟然说满门忠烈的林家“出身低微”,难道在他眼里,只有过去是达官贵人的家族才是高贵的吗?

这些为国为民甘愿赴死的烈士,才是最高贵的,所以,他被怼也是自找的。

2 阅读:97
评论列表

史晓生追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