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此时的国民党已呈现败退之势,战败只是早晚的问题。
陈布雷曾是蒋介石的心腹幕僚,那个深受信任的“文胆”,用他的笔耕不辍为蒋介石和国民党写下了无数宏图伟业的蓝图。
可是如今的蒋介石的独裁与腐化,国民党的败局,早已让陈布雷感到无路可走。

终于,陈布雷放下手中的笔选择服药自尽,他的死,注定无法改变国民党的战败命运,即便蒋介石为其追加了无数的荣耀但是依然难以改变国民党内部腐化的问题。
最终国民党退到了中国台湾,而陈布雷剩下的家人分别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那么陈布雷一生经历了什么?他的孩子最终的下场如何?
1927年,陈布雷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当时的蒋介石满怀雄心。
陈布雷当时并未把蒋介石放在心上,他只是一个刚刚步入政界的青年,带着理想与抱负,期待着能够为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蒋介石那时对陈布雷的聪慧与才干青睐有加,渐渐地,陈布雷被卷入了这场他最不愿参与的革命生涯中。
随着蒋介石的权力一步步上升,陈布雷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升,职位一个接一个地落到他手中,先是教育部次长到后来的总统府国策顾问。

要说跟随老蒋搞革命,陈布雷绝对是蒋介石忠心耿耿。
孙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虽然身处动荡的时代,却依然有着一种舍己报国的崇高理想。
而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陈布雷也深信自己和蒋介石是在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陈布雷很清楚自己所走的路,并不为个人的荣华富贵,只是为了实现那个曾经激励无数革命志士的梦想,是为了推翻腐朽的旧政权,建立一个强盛的新中国。但日久见人心,陈布雷渐渐发现,那个曾经充满理想的上司蒋介石正在逐步被权力、阴谋与利益蒙蔽。

如果说蒋介石真的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是不对的,更应该说其天才的伪装者。
最令陈布雷惊讶的是,他能在那么多人眼皮底下,始终保持一副稳重、果敢的领导者形象。
蒋介石能够将自己打扮成孙中山的得力助手,获得党内的高度信任。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蒋介石在孙中山面前,常常是一副忠诚、温和的模样,却能轻松地把那些更忠心于革命的同志们排除在外。
陈布雷逐渐意识到,蒋介石远不是他所想象的那种为国家大计而心怀热血的革命者反而更像是一个自私的独裁者。

身为蒋介石的得力文人,陈布雷的责任不仅仅是记录和传达领导的想法,更在于赋予这些文字灵魂,让它们能真正触动人心。
蒋介石后来全国的号召力如此强的原因离不开陈布雷的文案编排,除了文章有蒋介石的想法外还包含了陈布雷对祖国革命的热情。

在此期间陈布雷先后经历了三次婚姻,每一段婚姻都有孩子,尤其是在家庭中,他最宠爱的小儿子陈砾。
1929年,陈砾诞生在浙江余姚,他是家里最年轻的成员,父亲的宠爱与哥哥姐姐们的关心,使得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幸福与安全感。

陈砾从小聪慧尤其对政治与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他总是悄悄地聆听父亲与家中长辈的对话,陈布雷对儿子陈砾的未来有着深刻的忧虑,毕竟陈布雷经历了太多变革,身为蒋介石的心腹他深陷其中难以脱身。
看着儿子陈砾一天天长大,陈布雷不希望陈砾走上与自己相同的道路。
尽管父亲的关爱与劝诫不断,陈砾依然无法抑制内心的渴望,他亲眼见证了国家风云变幻,目睹了革命的蓬勃发展,心中那份责任感与使命感越来越强烈。

陈砾十分聪明,长大后的他看到了父亲对于自己困境的厌恶,因此陈砾渐渐地开始讨厌国民党。
1948年,陈布雷在留下了遗书后选择了吞药自杀,父亲的死,再次点燃了陈砾对国民党的痛恨。
于是陈砾走上了与父亲完全不同的道路选择加入共产党。

在陈砾看来,唯有这个方向,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归宿,他与那些曾经抵抗压迫的人民站在一起。
建国后,陈砾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看到父亲所承受的孤独与挣扎,明白自己肩负的不是权力,而是为这个国家带来真正改变的力量。

后来陈砾专注于新闻领域凭借聪慧与坚定,他一路攀升,最终成为了国报的总编辑,官至副部级。
他在新闻界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不仅为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也为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陈布雷的另外儿子陈过也选择留在了中国内陆,与陈砾不同,陈过对父亲的政治生涯并没有任何兴趣。
他从不渴望权力、地位,反倒更喜欢待在实验室里,陈布雷同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陈过能继承家族的事业。

后来陈布雷将陈过送到浙江求学,陈过专注于医学研究,勤奋刻苦在大学毕业后,陈过顺理成章地被派往美国深造。
他在美国学到了许多西方医学的新理念和治疗方法,尽管他在美国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内心对祖国的牵挂始终没有消失。

或许陈过并不擅长权谋,但他清楚自己能做的,就是将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带回祖国,贡献于人民,助力家乡。
终于,深造归来的陈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回到祖国后的日子里,陈过成立了自己的医学研究团队,他带领着一群年轻的医生,致力于西医与中医的结合研究,
陈过探索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独特治疗方法,他将父亲未曾走完的路延续,但不是在政治上,而是在治疗和救人的道路上。
后来陈过凭借自己在医学领域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了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如果陈布雷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下来看到了自己两个儿子如今的成绩或许会感到十分的欣慰,可就是这样他还有一个孙子走上了截然不同道路。
陈布雷的大儿子陈迟,一心想接手自己父亲的的革命事业,陈迟,虽然深知父亲曾在蒋介石手底下受过屈辱,但却依然在新中国成立后,选择带着妻儿前往台湾定居,陈迟始终认为,只有在中国台湾这片土地上,相信凭借父亲的关系自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陈迟心中清楚,陈迟选择离开,并非单纯为了逃避,而是心中对未来的一种深深渴望。
那个年代的动荡与不安,使得许多人都在做着不同的选择。
陈迟的选择或许并不高尚,甚至充满了自私,但他也有自己的理由,那就是希望能够为自己争取一条更平坦的路。

如果陈迟当年留在中国大陆,凭借在抗战时期所做的贡献,肯定能够获得更高的地位。
即便时至今日,但是自己在中国台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他的儿子,陈迟的唯一血脉,却完全背离了曾经的理念,踏上了一条让陈家深感耻辱的道路。
陈迟的儿子陈师孟,从小便在美国生活,直到后来全家搬到台湾后,陈师孟受到了反动派的影响,并且将自己定义为“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
父亲和母亲偶尔提起大陆的事情,陈师孟总是心不在焉,已与他无关。

陈师孟后来虽然在经济学学术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他的内心却十分叛逆,初入政界时,陈师孟选择加入了国民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国民党内部的体制与改革阻力让他难以施展抱负于是又加入民进党。

尤其是在担任党内秘书长之后,陈师孟的手腕愈发老练。
作为党内的“台独”代表人物,他极力推动那些能确保政党资源的计划,他甚至鼓励党内的同志们认清现实,清楚地知道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劝说人们如何占得先机。

但陈师孟的野心不仅止步于此,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他果断地提出了一个提案:成立外地“台独”协进会,旨在加强别的地区在党内的团结,确保他们能够在党内有更大的话语权,享有更多的资源与机会。这个提案一经提出,便立即引起了党内的广泛关注。

在新的“台独”协进会成立之后,陈师孟不仅成为了这个组织的核心人物,还利用自己的地位,争取到了许多人在党内的实际利益。
随着更多的外省人士逐渐融入这一组织,陈师孟在民进党内的影响力愈发强大,不惜让许多人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支持纷纷前来求他庇佑。

陈布雷这个家族的奠基人,若是在世,恐怕也难以想象自己的后代竟会如此丧失原则。
家族的辉煌与荣耀似乎在这一刻彻底崩塌,陈布雷辛辛苦苦所建立的一切,竟在他的第三代身上被践踏得如此彻底。
参考文献:
陈布雷“尸谏”蒋介石之谜:死前为何向周恩来托孤?(人民网)
陈布雷八个子女无一是国民党 解密陈砾的非凡人生(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