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第八帝刘保
一、早年丧母元初二年(115年),汉安帝宠幸的宫人李氏生下刘保,而皇后阎姬专房妒忌,得知此事后用鸩酒毒杀了刘保的生母李氏(后追谥恭愍皇后)。
(互联网图) 阎姬
二、立为太子刘保自幼简朴淳厚,厚道诚实,宽仁温惠。六岁时,刘保入小学读书,吟诵《孝经》章句,邓太后对其大加表彰,并认为他能够继承大统,便于永宁元年(120年)立他为皇太子,以桓焉为太子少傅教习刘保武功,同时为刘保新修了居住的宫室,于是6岁的刘保在年幼而未加冠的情况下便独立就宫。
刘保学习《尚书》,具备文武全才,敏捷通达。
永宁元年(120年),邓太后诏令黄门令为刘保选拔中黄门侍从,选取一名年少温和恭谨的人,侍奉刘保读书,最终曹腾当选。曹腾年纪小却谨慎厚道,刘保对其“特见亲爱”。
永宁二年(121年)二月,邓太后病重,乘辇来到前殿召见了各个侍中和尚书,然后向北来到为太子刘保新修缮的宫殿中看望刘保。同年三月,邓太后去世。
邓太后
三、受诬被废延光三年(124年)10岁的刘保在宫中受惊吓过度而患病,终日惶恐不安,魂不守舍。于是汉安帝将刘保从东宫搬到野王君王圣(汉安帝乳母)的房舍里避难,由王圣照看刘保。有观点认为,刘保虽被立为太子,但是在后宫的处境却十分危险,很有可能遭到阎皇后及党羽的暗害,邓太后将刘保移到新修的太子宫居住,以及汉安帝将刘保移到宫外的王圣宅里居住,应是具有特意保护的目的。
安帝
然而,刘保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等,不希望刘保与汉安帝的乳母王圣亲近,便声称王圣的房舍是新修的,犯了土禁,也不能居住,双方发生了争执。王圣和她的女儿王永,联合阎皇后的侍从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与王男、邴吉等人在大殿上“互相是非”,而王圣、王永便诬陷王男、邴吉,导致二人被幽禁而死,家属都被流放到比景县。太子刘保思念王男等,多次叹息。
王圣与王永担心刘保继位以后会报复她们,于是与阎皇后及其党羽勾结,妄造虚无,共同构陷太子刘保与东宫官属合谋弑父自立。汉安帝听到刘保的“罪名”后,大怒,召集公卿百官,商议废黜太子刘保。大将军耿宝等逢迎意旨,皆认为太子刘保当废。然而太仆来历与太常桓焉、廷尉张皓商议说:“按理来说,年龄未满十五,过恶不在其身;且王男、邴吉之谋,皇太子(刘保)容有不知;应该选忠良保傅,辅以礼义。废置太子是大事,陛下应当三思!”汉安帝不听。退朝后,张皓又上书说:“以前贼臣江充造构谗逆,倾覆戾太子刘据,汉武帝很久才觉悟,追悔莫及。如今皇太子才十岁,未习保傅之教,怎可仓猝废黜!”书奏,汉安帝仍不听。
同年九月丁酉,汉安帝正式废皇太子刘保为济阴王(封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迁往德阳殿西钟之下居住。太仆来历便乃联合光禄勋祋讽、宗正刘玮、将作大匠薛皓、侍中闾丘弘、陈光、赵代、施延、太中大夫九江硃伥等十几个人,一同到鸿都门证明太子刘保无过。汉安帝与身边人感到忧患,便派中常侍奉诏威胁群臣说:“父子一体,天性自然;以大义割断私恩,是为了天下。来历、祋讽等不识大典,而与群小(庶民)一同闹事,岂是事君之礼!朝廷广开事路,故一切从宽,如果执迷不悟,当受刑罚!”谏者无不失色。薛皓磕头领旨,来历愤怒,责备了薛皓,前来劝谏的大臣都相继离去,唯独来历独守宫阙,连日不肯去。尚书令陈忠与各个尚书便共同弹劾来历,汉安帝便剥夺来历兄弟官职,削其国租,废黜来历之母武安公主的长公主名号,令其不得朝见。
四、政变称帝延光四年三月初十(125年4月30日),汉安帝到章陵祭祀,途经叶县时突然病逝,皇后阎姬和兄弟阎显以及江京、樊丰等人谋划说:“如今皇帝在道路上驾崩,济阴王刘保在朝内,万一被公卿知道后立为皇帝,反而成为大害。”于是假称汉安帝患急病,把汉安帝遗体挪到卧车中,所到之处上食询问起居照旧。三月十三日,汉安帝的车驾回到皇宫。三月十四日晚上,阎姬等人才为汉安帝发丧,从此阎姬升任皇太后,临朝摄政,任命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阎太后想长期独揽朝政,便迎立北乡侯刘懿为帝。刘保因被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汉安帝灵堂参与丧礼,悲号不食,内外百官都为之哀痛。
取自网络实在没有图
延光四年(125年)十月,刘懿突发重疾,病因不明,御医无人能解,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都在刘懿身边。江京将阎显带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北乡侯病因不解,国家继承人的事应该及时确定。先前没有立济阴王(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刘保,如果立他,以后必定要怨恨,又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征调其他王子,从中挑选立为皇帝的人呢?”阎显认为很对。大司徒李郃得知北乡侯病重的消息,暗中与少府陶范、步兵校尉赵直筹谋拥立刘保为帝。
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去世,阎显与宦官江京、刘安、陈达等奏请太后阎姬秘不发丧,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并紧闭宫门,屯兵自守。然而,在济北王与河间王的儿子还没到洛阳时,刘保的乳母宋娥便与中黄门孙程等人共同商议拥立刘保为帝,在十一月初四日晚上(西历12月16日),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斩杀阎太后手下的宦官江京、刘安、陈达等人,史称“西钟政变”,继而迎立刘保继位,是为汉顺帝。
五、太后逼宫刘保即位后,居于南宫,而阎太后居北宫。天子玺绶尚在阎太后手中,阎太后不承认刘保的皇帝之位,便派越骑校尉冯诗、卫尉阎景率军捕杀刘保。然而冯诗半路上息兵不前,卫尉阎景继续率军捕杀刘保。
刘保率领近臣与尚书到南宫云台,召集公卿百官,派虎贲军、羽林军驻守南北两宫各个宫门。此时,卫尉阎景已经率军冲入北宫,与尚书郎郭镇展开激烈交战,最终郭镇战胜并斩杀了卫尉阎景。
随后,刘保派使者到阎太后所居的北宫夺取天子玺绶,继而驾临嘉德殿,派侍御史持节收捕阎显及其弟城门校尉阎耀、执金吾阎晏,一并下狱处死。继而将阎太后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全部发配到边疆比景县;阎氏外戚全部伏诛后,刘保才下令打开宫门,撤回屯兵。继而对司隶校尉下诏说:“只有阎显、江京的近亲伏诛即可,其余人都务从宽恕。”于是,外戚阎显与宦官江京的近亲皆被处死,史称“夺宫之变”。
随后,刘保先后拜谒汉高帝宗庙与光武帝宗庙,然后以诸侯王之礼安葬少帝刘懿。
六、驱逐宦官刘保感念乳母宋娥拥戴自己即位,于是封宋娥为山阳君,食邑五千户。同时将协助宋娥的十九名宦官封侯,史称“十九侯”;然而只过了一年,刘保就将宦官“十九侯”全部驱逐。
永建元年(126年),中常侍张防滥用权势,收受贿赂,司隶校尉虞诩依法追究,但奏章往往遭到扣压,不得上报。虞诩愤慨之至,于是捆绑自己去见廷尉。而张防在刘保面前流泪为自己申诉,导致虞诩被罚去左校服役。
司隶校尉虞诩
宦官孙程、张贤、孟叔、马国等十九侯得知虞诩因忠获罪,便怀表上殿为虞诩伸冤,并大声斥责张防,刘保见状大怒,当即革除了孙程等十九侯的官职,并以“怀表上殿争功”为罪名,将十九侯全部逐出京师洛阳,徙往偏远的地区。
后来虞诩的儿子虞凯与太学生一百多人,都举着旗帜,到另一位中常侍高梵跟前,向他叩头流血,申诉虞诩的冤情。高梵于是向刘保说明此事,刘保幡然醒悟,便将宦官中常侍张防流放边疆,并将张防党羽贾朗等六处死或罢黜,当天就释放了虞诩。
刘保多次惩戒宦官、限制宦官生活用度,凡是擅权的宦官均遭到了刘保处罚,因此汉顺帝时期宦官始终未能得到实权。
七、收复西域永建二年(127年),班勇征服了西域的焉耆国,于是龟兹、疏勒、于胘、莎车等十七国皆来服从。
班勇(他是班超的儿子)
永建五年(130年)春正月,疏勒国王遣侍子入东汉,大宛、莎车国王皆奉使贡献。次年(131年),刘保认为伊吾以前是肥沃之地,靠近西域,匈奴经常资助他们,继而抄掠。于是下令在伊吾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并置伊吾司马一人。
八、阳嘉新制阳嘉元年(132年)春,正月,刘保册立梁妠为皇后。同年,刘保采纳尚书令左雄提出的“阳嘉新制”,对察举制进行改革,建立了考试制度。当时,该提议遭到了尚书仆射胡广、尚书史敞和郭虔等一干大臣上书反对,但刘保并不采纳反对派的建议,坚持推行阳嘉新制,并将带头反对的胡广贬为济阴太守。次年,济阴太守胡广等十多名地方长官因选举不实被刘保罢免,而汝南人陈蕃、颍川人李膺、下邳人陈球等30多人得以拜为郎中,这些人对促进东汉后期政局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从此,地方官员大为畏栗,再也不敢轻率举荐,一直维到汉冲帝永憙年间,东汉的察举选官都十分廉洁公正,得到了很多人才。
阳嘉二年(133年),刘保询问公卿“当世之敝、为政所宜”,李固上疏劝刘保遣送乳母山阳君宋娥出宫回宅,权去外戚,罢退宦官,去其权重,裁置常侍两人,选用正直有德的宦官伴君左右。刘保看了他的对策后,大多予以采纳,即刻将宋娥遣送出宫置于宅第,各个中常侍全部磕头认罪,于是“朝廷肃然”。在此之前,刘保就已经下诏禁止侍中、尚书这些中朝之臣的子弟成为官吏及察举孝廉,以防止其秉戚权,请托州郡,结党营私。到了此时,在李固的建议下,刘保又下令禁止中常侍(宦官)的子弟成为官吏及被察举为孝廉。东汉光武帝采取不让宦官参与政治的方针,基本上被明帝、章帝所继承,而刘保正式将其法制化、制度化,于是,“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逐渐成为了汉家旧典,为汉桓帝时期士人打击宦官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商大将军
阳嘉四年(135年),封梁皇后之父梁商为大将军。梁商认为自己因为是外戚才能位居大将军之职,所以常常谦恭温和,虚心荐贤。他前后举荐了汉阳人巨览、上党人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京师雒阳内都齐声叫好,称赞梁商为“贤辅”,刘保也让他参与国家重务。每次遇到灾荒年岁,梁商就把自家收取的稻谷运到城门处,赈济那些无粮的灾民,并且不说是大将军的恩惠,只说是国家的救助。他还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不曾凭借权势为非作歹。
九、整顿朝纲永和二年(137年),刘保的乳母山阳君宋娥坐“构奸诬罔”罪,刘保收回了她的山阳君印绶,将她放逐至田舍。宦官李刚等“九侯”因与宋娥相互收受贿赂,均被逐出洛阳遣至封地,削减四分之一的租税。
永和四年(139年),中常侍张逵、蘧政与石光、傅福、杜永等宦官合谋诬陷梁商以及与梁商交好的曹腾、孟贲等人谋反,刘保完全不信,并谴责这些宦官善妒。于是张逵等宦官便假传圣旨,逮捕并监禁曹腾与孟贲。刘保大怒,下令释放曹腾与孟贲,并逮捕张逵、蘧政、石光、傅福、杜永等宦官,将其全部处死。
永和六年(141年)八月,大将军梁商薨逝,刘保便改任其子河南尹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成为大将军后,专权放纵,引起时人不满。
跋扈将军梁冀
汉安元年(142年),刘保派出八使分行全国各个州郡,令其表彰贤良,彰显忠正勤劳;若发现贪污有罪的官员,如果是刺史和二千石长官,就用驿马将其送往京城论罪;如果是千石以下的官员,可以就地逮捕监禁。八使奉命出发后,侍御史张纲联想起梁冀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现状,愤怒地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于是返回朝中,弹劾梁冀贪赃枉法,京师震竦。刘保虽然知道张纲言论公正,但由于当时皇后梁妠宠爱方盛,梁氏戚族遍布朝堂,刘保并没有直接采用其建议,而是在八使到达各州各郡后,弹劾了诸多梁冀与宦官亲党,于是他们相互呼救,但都没有成功。刘保便毅然采纳吴雄、李固等人“八使所纠,宜急诛罚”的建议,将八使弹劾的不称职的官员全部革职查办,于是“朝廷称善”。
李固又进言说,地方选举的牧守,有很多不称职的,行为无道,欺压百姓。同时劝刘保不要出游,要专心政务。刘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下诏让全国各州检举那些不称职的地方官员,凡是“政有乖枉,遇人无惠”的官吏,免除他们一切职务。对于那些犯有罪行的官吏,即刻逮捕入狱。
十、英年早逝建康元年八月初六日(144年9月20日),刘保在玉堂前殿去世,时年三十岁。刘保死后,其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同年九月十二日,葬刘保于宪陵,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
初平元年(190年),经有司奏请,汉献帝废除了刘保在内的四帝的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