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驸马府,位于潮州古城,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虽经多次重修,由于应用北宋三项建筑技术,使一些宋代建筑构件保存完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珏,潮州人,娶宋英宗长女德安郡主(时英宗尚未登位)。宋英宗赵曙(1032-1067年),嘉祐八年(1063年)继帝位,宋朝第五位皇帝。许珏曾祖父是潮州八贤之一的许申,祖父许因是宋英宗为太子时的老师。
许驸马府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为主体建筑(三进五开间)、两条火巷、两从厝(cuò)以及后包。
大门,两侧的冰裂纹壁画和青砖,为明初遗留。许驸马府门槛较高,因为许珏不仅被封为驸马,官位也做到了广南西路兵马都监。

许驸马府的主体建筑格局为“三进五开间”。
首进,天井均为长且宽厚的麻石条铺砌而成,这些麻石条均为宋代遗留。

大厅,也叫正厅,是家人聚会﹑接待宾客的地方。大厅两侧房间为大房,是家中的长辈所居住的。
大厅后面有中门,一般处于关闭的状态,犹如屏风,只有家里有大型的祭祀活动才打开此门。平时进出都是走两侧小门。

后厅,位于大厅的后面,也称为香火堂,供奉着对整个潮汕许氏家族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三人牌位:太始祖(许天正)、二世祖(许申)和五世祖(许珏)。

后库,位于香火堂的后面。后库以前摆放棺材的地方,家中摆放棺材,意味着有棺有材,升官发财。由于摆放棺材,所以宋初遗留的地砖保存完好,
后库地砖的铺设排成“丁”字形,代表着出丁;房间的地砖排成“田”字形,代表有田地;而客厅里的地砖排成“人”字形,代表有人气,整个府第的地砖排列寓意着人丁兴旺、财丁兴旺。

东西从厝(cuò)巷里各有一口水井,始建于北宋(1064-1067年),历史悠久。



火巷,位于从厝巷外侧,连接着后包,相当于防火通道,这也是许驸马府免遭火灾的重要原因。

书斋,门前有从厝巷天井和水井,背靠火巷,由于与临近的外围民居有火巷之隔,又远离主厅的喧哗,适合读书。
楹联: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位于从厝巷内的房屋,窗棂别具一格。



每进院落都有一条横巷,连接从厝巷和火巷,形成四通八达的网格化通道。

大厅里暗藏着北宋两项建筑技术特色:竹编灰壁和石地栿(fú)。
竹编灰壁,为宋初遗留,墙体主要用竹片和竹篦编制,再和上泥土和贝灰做成,起到隔音和隔热的作用。
石地栿,为宋初遗留,穿斗式木构架的梁柱,全部立于条石地栿之上,不仅防潮起到保护木材的作用,而且在施工中起抄平作用。

第三项宋初遗留的“S”型排水系统,排水沟不穿房、不穿廊,排水顺畅且走水不直接外排,寓意着聚财集财、防财外泄。据说这项宋初遗留的建筑技术,在1999年进行全面维修的时候才被发现。

题小诗一首《潮州许驸马府》:
竹编灰壁古今殊,梁柱台基石地栿。
驸马原非等闲辈,抚观许府宋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