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900多字的“说明书” - 今日头条
在清朝盛世的故宫深处,一场关于味觉和文化的奇妙邂逅正悄然展开。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早晨,阳光透过宫廷的雕花窗棂,洒在精心铺排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斑斓的光芒。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一个异域的珍品——巧克力,即将在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一位名叫赫世亨的宫廷官员,他手持一份厚厚的文档——这是他精心准备的关于巧克力的“说明书”。这份文档足有900多字,详细记录了巧克力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在欧洲贵族社会中的地位,准备献给康熙皇帝。
究竟,这份满载期待和心血的“说明书”能否打动康熙帝的心?这次中西方味觉与文化的碰撞,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康熙帝对这来自远方的异国珍品究竟抱有怎样的态度?
铎罗的到来与康熙的欢迎
1704年的冬天,随着寒风中混杂着久远航海的咸味,来自远方的传教士铎罗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那年的冬天,天空晴朗而寒冷,铎罗穿着一身西方传教士的长袍,面带着旅途的疲惫却又带着对新世界的好奇和期待。
康熙帝,这位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对铎罗的到来显得异常关注。他派出了自己的使臣,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使臣们穿着朝廷规定的服饰,头戴黑色翎帽,面带庄重的表情,在寒风中等待着铎罗的到来。当铎罗的身影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时,他们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引领着铎罗前往皇宫。
康熙帝对铎罗的接待可谓是热情而隆重。在皇宫的正殿中,康熙帝亲自迎接了铎罗。殿内灯火辉煌,金碧辉煌的装饰与西方简朴的装饰形成了鲜明对比。康熙帝穿着一身精致的龙袍,头戴着华丽的朝冠,他的面容庄严,但眼中却流露出对新奇事物的兴趣。
铎罗被引入正殿,他穿过长长的走廊,两侧是身着华服的宫女和侍卫。当铎罗见到康熙帝时,他恭敬地鞠了一躬,而康熙帝则回以和蔼的微笑。两人的对话以翻译为桥梁,铎罗讲述了他的旅程和对中国文化的好奇,而康熙帝则询问了关于欧洲的情况。
康熙帝对铎罗携带的西方物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铎罗向康熙帝展示了一些西方的书籍、地图以及一些科学仪器,这些东西在当时的中国都是十分罕见的。康熙帝仔细观看这些物品,不时询问其用途和制作方法,显示出他对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好奇。
在接待铎罗的过程中,康熙帝特意安排了一场盛宴来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宴会上,康熙帝让宫廷厨师准备了中国传统的佳肴,同时也特意安排了一些西方的食物,以示对铎罗文化的尊重。铎罗在品尝了这些中西合璧的美食后,感到既惊讶又欣喜。
铎罗的宝物与康熙的期望
那是一个夏天,热浪滚滚的季节,康熙帝在前往热河避暑的马车上,忽然间想起了曾经的宾客铎罗。这位来自遥远西方的传教士,曾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回想起铎罗携带的那些西方珍品,康熙帝的心头涌起一股对西方医学的好奇和求知欲。
康熙帝随即传召了武英殿总监造赫世亨,吩咐他前往找寻铎罗。在那个时代,皇帝的每一道圣旨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威严,而赫世亨作为皇帝身边的重臣,更是对圣旨言听计从。
“你去找铎罗,向他索取一种名为‘deriyaga’的西药。”康熙帝面无表情地下达了命令。
赫世亨躬身行礼,回应道:“臣遵旨,必将皇上所需之物带回。”
康熙帝微微点头,然后转身继续眺望窗外的风景。
赫世亨立即开始行动,他派遣使者四处打听铎罗的下落。经过数日的寻觅,他们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教堂找到了铎罗。在那个封闭的年代,西方人在中国是极为罕见的,因此铎罗的存在很快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
当赫世亨的使者找到铎罗时,他正在教堂内静静地祈祷。使者恭敬地等待铎罗祷告结束,然后向他转达了康熙帝的命令。
“尊敬的铎罗先生,皇帝陛下有令,希望您能提供一种名为‘deriyaga’的西药。”使者低声说道。
铎罗略显惊讶,他沉吟片刻,回答道:“‘deriyaga’...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我会尽力寻找。”
赫世亨的任务与巧克力的神秘
在接受了康熙帝的命令后,赫世亨的任务不仅仅限于寻找“deriyaga”,还包括了从铎罗那里获取“绰科拉”,即巧克力。在那个时代,巧克力在中国是一种罕见而珍贵的物品,大多数人甚至没听说过它。
赫世亨在找到铎罗并交换了“deriyaga”之后,询问了关于“绰科拉”的事情。铎罗告诉他,他确实带来了150块巧克力,这是从远方的美洲运来的珍品。巧克力那时在欧洲已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食品,但在中国却依然是一个新奇之物。
赫世亨在铎罗的带领下,来到了存放巧克力的地方。巧克力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精美的木箱中,每一块都像是手工雕刻的艺术品。赫世亨仔细地观察和挑选,最终选择了50块最上乘的巧克力。他知道,这些不仅仅是食品,更是表达对皇帝敬意的礼物。
为了确保这份珍贵的礼物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献给康熙帝,赫世亨特地下了一番苦功于包装。他指派精细巧匠精心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外表涂上漆,内里则铺上丝绸,保证巧克力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整洁。
赫世亨还特意学习了欧洲上流社会的巧克力食用方法。他命人打造了一套精美的银器,用以盛放巧克力。此外,他还特制了一套黄杨木搅拌签子,以便在享用巧克力时能够体现其独特的风味和格调。
所有准备就绪后,赫世亨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珍品送往康熙帝所在的行宫。在路上,他不时检查包裹的情况,确保一切安好。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对皇帝的尊敬与忠诚的体现。
抵达行宫时,赫世亨亲自将这些礼物呈现给康熙帝。他先是展示了那精致的木盒,然后逐一打开,小心地呈现了里面的巧克力和银器。康熙帝看着这些前所未见的珍品,眼前一亮。
“这便是西方的‘绰科拉’?”康熙帝好奇地询问。
“正是,皇上。”赫世亨恭敬地回答,“据说,在欧洲,这是极为珍贵的食品。”
康熙帝点了点头,示意赫世亨继续展示如何使用那套银器和搅拌签子。赫世亨依照欧洲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展示了如何优雅地享用这西方的珍馐。
巧克力的“说明书”与康熙的冷淡
赫世亨在呈递巧克力的同时,还特意附上了一封详尽的900多字“说明书”。这份文档用精美的宣纸书写,上面详细记载了巧克力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以及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这份“说明书”是赫世亨经过详细研究,并从鲍忠义——一位在中国的西洋医师——那里获取的信息汇编而成的。鲍忠义对于西方药物和食品的知识十分丰富,他的讲述让赫世亨对巧克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说明书”中,赫世亨首先描述了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他详细地介绍了可可豆的产地,主要在遥远的美洲大陆和菲律宾群岛。接着,他解释了巧克力的制作过程:首先将可可豆烘烤、磨碎,然后与砂糖、牛奶和其他香料混合制成。赫世亨还特别提到了巧克力在欧洲上流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成为贵族们餐后的甜点,以及它在特殊场合中的礼仪用途。
然而,当这份精心准备的“说明书”呈现在康熙帝面前时,他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冷淡。康熙帝浏览了这份文件,然后抬头看向赫世亨,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
“赫世亨,你所呈上的这些资料固然详尽,但你并未提及这‘绰科拉’(巧克力)的医疗效用。”康熙帝的声音平静,但语气中透露出不满。
绰科拉的真相与巧克力的失败
在康熙帝的指责下,赫世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意识到,仅仅将巧克力作为一种异国风情的美食呈现是不够的,必须深入探究其对身体健康的潜在益处。于是,赫世亨再次拜访了鲍忠义,这次他的问题更为具体和深入:巧克力是否真的对身体有益,它的消费是否存在任何禁忌。
鲍忠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他对西方的医药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在赫世亨的追问下,鲍忠义开始仔细阐述巧克力的潜在健康效益。他提到,巧克力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缓衰老过程,改善心血管健康。同时,巧克力还含有小量的咖啡因,能够提振精神,改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然而,鲍忠义也强调,巧克力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其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和脂肪,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肥胖、牙齿问题甚至是血糖水平的不稳定。他还提醒赫世亨,巧克力中的咖啡因对于一些敏感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导致失眠和心悸。
赫世亨仔细记录下了鲍忠义的这些解释,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了一份新的报告。他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更全面地向康熙帝展示巧克力的双面性,既有其独特的健康益处,也有需要注意的风险。
当赫世亨再次进宫,将这份更新后的报告呈递给康熙帝时,他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也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认可。报告中详细列出了巧克力的多种益处。
康熙帝接过报告,缓缓翻阅。他的表情仍然冷静,目光在文字间慢慢移动。赫世亨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皇帝的反应。
然而,康熙帝最终只是简单地回应了一句“知道了”,然后将报告放置一旁。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巧克力进一步的兴趣,也没有更多的询问或评论。
赫世亨领命退下,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尽管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展现巧克力的好处,但显然,康熙帝对这种来自西方的食品并不怎么感兴趣。在康熙帝的眼中,巧克力可能只是一个异国的新奇事物,而非他所关心的医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