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他虽是亡国之君,却不像史书中描写的那般懦弱无能

晴朗书阁 2023-04-26 16:49:06

千百年来,汉献帝刘协的名声一直不怎么好,毕竟他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生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最后还断送了刘家400年的基业。

《三国演义》中的不少故事,也都是将刘协视为“背景板”一般的存在,似乎董卓、曹操这些人有多强,刘协就有多弱。

但是,当你穿越历史的帷幕,真正了解了刘协的故事,你就会发现,这位亡国之君,绝不像史书中描述的那般懦弱无能。

1

刘协出生于公元181年,是汉灵帝刘宏和王美人的儿子,虽然贵为皇子,但他一生历经苦难,还在娘胎时就已经命运多舛。

按理说,王美人出身名门,才貌俱佳,能够怀孕,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王美人得知有孕后却恐慌异常,每天都想尽各种方法寻找可以落胎的法子。

她之所以这么害怕,只因为汉灵帝的皇后是何皇后。

何皇后虽然只是一个屠夫的女儿,但她霸道惯了,就像《甄嬛传》中的宜修一样,是“打胎小分队”的队长。

不过何皇后比宜修更狠,她不仅要“打胎”,还要“杀母”,所以后宫上下,只有一个皇子得以顺利出生、长大,这个皇子,也就是何皇后的儿子刘辩。

王美人知道自己惹不起何皇后,所以每天变着法子寻找堕胎药。只是无论她服用什么样的药物,胎儿始终安稳不动。

这激发了王美人的母爱之情,既然这孩子命不该绝,那就拼尽全力把他留下吧。

181年,伴随着婴儿的啼哭声,汉灵帝的后宫终于迎来了一个小皇子。汉灵帝欣喜若狂,马上重赏了王美人。可王美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何皇后“赐”了一碗毒汤,结束了如花般的生命。

窝囊的汉灵帝不敢替王美人出头,但也不想失去刚出生的小皇子,所以把刘协交给自己的母亲董太后亲自养育教导,才算让刘协逃过了一劫。

2

五年后,随着汉灵帝的崩逝,何皇后的儿子刘辩继位了皇位,是为汉少帝。

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刘辩并未掌握实权,没有什么底气。加上强势的母亲对他的操控,刘辩丝毫不具备人君的气魄,也无力改变宦官与外戚乱政的局面。

189年,刘辩的舅舅,即大将军何进被宫里的十个太监密谋杀害,史称“十常侍之乱”。

手握重兵的董卓趁机以勤王的借口率领西凉军进入皇宫,控制了长安的局势。面对凶神恶煞的董卓,汉少帝刘辩吓得双腿发颤,舌头打结,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董卓十分鄙视,怀疑起刘辩的身份。

8岁的刘协见状主动站出来说:“将军请不要多疑,这位是当朝天子,我是他的弟弟。”

董卓一看,这个小孩不错,虽然年纪小,但比他哥哥上得了台面多了。没过多久,董卓便将刘辩毒杀,立了刘协为帝。

刘协继位的头几年,先后被董卓、王允、李傕、郭汜等人控制,过着傀儡皇帝的生活。194年,因为长安遭遇大旱,一斛米(五斗)甚至能卖到50万钱,长安城饿殍满地,白骨累累。

13岁的刘协用董卓死后自己手头仅有的一点点权力,下令开仓济民。发现民众还是在持续被饿死,刘协怀疑有人贪财作假,于是亲自在宫中取了五升米和豆子煮粥。

发现煮出来的粥足足有两大盆后,刘协意识到真的有人从中渔利,他怒发冲冠,下令将作弊的官员廷杖五十,长安城中的饥民才终于有了口饭吃。

195年,由于李傕与郭汜各自拥兵,互相攻击,长安城再次陷入大乱中,刘协自己也吃不上饭了。万般无奈之下,刘协向控制自己的权臣李傕求助:“我和臣子们长期吃不饱饭,能否给一些吃的,让我们充充饥。”

李傕大骂刘协:“你刚吃完饭还要什么吃的?”说完,李傕派手下找了些已经腐烂的牛骨扔给刘协,不屑一顾地说:“吃吧,这是赏给你的。”

刘协看着臭不可闻的牛骨,难过得泪流满面。

日子实在没办法过下去,刘协只好带着大臣们,趁着战乱逃离长安,向洛阳跑去。

到达洛阳后,刘协发现洛阳的宫殿已经被董卓烧毁,刘协和百官们只能靠着墙壁休息,在荒野和田间地头找吃的。

3

困境之中,刘协暗暗祈祷:如果能有一个在武力上力挺自己的人就好了。结果还真被刘协等来了这个人。

196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去洛阳拜见15岁的刘协,和其他觐见皇帝的臣子不同,曹操带上了粮食,并邀请刘协到自己的大本营就餐。刘协高兴地评价曹操:“还是你最懂我的心思。”

跟随曹操来到许昌后,刘协终于暂时“安定”了下来,至少不用为了吃不饱饭而发愁了。

刘协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他抓紧一切时间刻苦攻读,和臣子们探讨治国之道,期盼能让汉室复兴。

但是曹操又岂会让汉献帝轻轻松松实现目标,接下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刘协完全控制于自己的手掌心。

刘协不仅没能等来帮手,反而彻底变成了傀儡。这让他十分愤怒,一心想要从困境中突围。

200年,刘协用鲜血写出诏书封在衣带里,秘密传给了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希望他联合忠义之士,设法诛杀曹操。

董承虽然勇猛无畏,也联合了刘备、种辑等人合作,但是终因实力悬殊,计划很快暴露,董承、种辑、王服等人皆被处死,怀孕的董贵人也被残忍绞杀。

面对惨烈的失败,刘协没有妥协,他斥责曹操:“若是能够辅助我,那么希望你以礼相待;如若不然,希望你把我抛弃。”(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曹操听到这句话后汗流浃背,起身便离开了。(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这之后,刘协又默许了伏皇后的反抗。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希望父亲能够效法董承,铲除曹操。但是伏完没敢动手,这件事就此搁浅。

之后数年,缺少助力的刘协逐渐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斗志,只能选择默默承受,静待时机。

公元214年,伏皇后因为信件败露而被杀,临终前向刘协苦苦求救。刘协心如刀绞,但也只能绝望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哪里帮得上你呢?”

这句话,足足让刘协被嘲笑了两千年。

4

一次又一次的抗争失败彻底打散了刘协的精气神。

215年,34岁的刘协被曹操逼着立曹操的女儿曹节为皇后。从此,刘协彻底放下了光复大汉的梦想,学会了接受命运,做一个普通人。

曹操死后,刘协先后四次向曹丕提出“禅让”皇位,终于把皇位这个“烫手山芋”交了出去。

禅让之后,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和妻子曹节一起迁居山阳城(今河南焦作)。在那里,刘协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他用自己在宫中学到的医术,开起了医馆。他要么上山采药,要么免费给当地百姓看病,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和传说。

因为知足常乐,与人为善,刘协在退位后又活了14年。

234年,54岁的刘协寿终正寝,被魏明帝曹睿以天子礼仪和规格下葬。这在末代皇帝中,算是相当不错的结局了。

写在最后

从皇帝到郎中,刘协的一生“高开低走”,死后多年,还不断地受到世人的谩骂,说他昏庸、窝囊,是扶不起的“亡国之君”。

但其实这对刘协挺不公平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个在深宫里出生,毫无背景和实力的小皇子,能有多大的本领,多强的手腕去扭转乾坤呢?

无奈和忧愁,是刘协的生命底色。

但值得庆幸的是,刘协并没有任由自己的人生可悲地走向衰亡,而是努力寻找到了自我。无论是前期赈济灾民,还是后期治病救人,都是他践行内心的仁厚之道,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的铁证。

如果他遇上的不是曹操这样的能人,或许还有翻盘的可能性,但很遗憾,命运最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而他认清现实后,也不再徒劳挣扎,怨天尤人,选择躬身田园,悬壶济世,从皇帝到大夫,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使命和价值。

这样能屈能伸的生命格局,是很让人敬佩的。

作家刘同曾说:“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无论命运最终让我们走向何方,只有坚守内心的道义,人生才可以活得安宁而坦然。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11

晴朗书阁

简介:一起聆听旧时光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