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碗楼市上海
假期在家,把《繁花》再次刷了一遍。
又唤醒了自己对于老上海的理解。
上海的地段鄙视链,由来已久。
很多当时的上下尊卑,很多当时的鄙视链,已经完全没有感觉,甚至已经不知道了。
在当时:
上只角歧视下只角;
浦西鄙视浦东;
市区歧视郊区;
全上海一起歧视崇明。
上海的上只角,最早指的是人。
那些在租界好地方买房的人,形成一个封闭的社区。
上只角指的是这些社区,同时,也是指的是这批人。
49年以后,全上海城市建设停止,全上海户口固化。
最后的结果,上只角从社区,升级到了行政区。
你是卢湾区的,那就是上只角;
你是杨浦区的,那就是下只角。
一般来说:卢湾、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是上只角;
闸北、南市、普陀、杨浦,是下只角;
虹口比较特殊。如果按上下只角中分,这里是下只角,但很多虹口人,自认自己是中只角,介于上下只角中间的存在。
而事实上,哪怕是卢湾区内部,你在新天地的,依然认为五里桥是下只角。
内部还在分上只角下只角。
而上只角的人群,主要来源于三个地方;
广府帮、洞庭帮和宁波帮。
什么出身,就做什么生意。
哪怕来了上海,大的方向,依然如此。
今天主要结合繁花的一些剧情再聊聊这三大帮派。

广府帮
广府帮的最初来源,是广州的十三行。
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
英国人的重心,移到了上海。
既然英国人生意重心移到上海,十三行就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
这些做外贸的商行,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很快,大部分商行都迁来上海,在上海重操旧业。
至今金陵路一带,广式的骑楼,依然非常常见。
随着上海的发展,旧式的商行,逐渐衰落。
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广府人的生意和发展。
他们很快转型为买办,作为外国商人和中国人之间的纽带,依然在上海的商业领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进入民国以后,大型商场成为新时代的宠儿。
上海的四大百货,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家公司,创始人和管理层,基本全都是广东人。
这些人,也都是上海广府帮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以后,这些广府帮大部分也融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当时的时光。
繁花里面,其实并没有正面出现广府帮的后裔。
唯一一个非常有可能是广府帮出身的,是葛老师。

在进贤路有三上三下的一栋洋房;
进贤路口还有好几个门面出租。
进贤路往西,是巨富长地区,当年四大百货的创始人,几乎都住在这里附近。
进贤路往东,是金陵路,当年上海第一条商业街。
广府人来上海,第一站就是这里。
至今金陵路两侧,还是广式骑楼的建筑格局。
葛老师祖上,可能也曾经在上海叱咤风云过。
而如今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只是一个收租的老甲鱼了。
彩蛋:华联商厦

——永安百货(华联商厦)
繁花里面的沪联商厦,就是华联商厦,现在改名叫永安百货。
有很多人,对华联商厦改名永安百货表示不理解。
几十年叫惯华联商厦了,忽然改名永安百货。
其实,这个名字,才是华联商厦的原名。
南京路浙江路口这块地,当年就是澳洲华侨郭氏家族的永安百货。
而且当年他们是用数豆子的大数据方法,才把商场建在这个位置。
至今香港永安,依然是香港知名的百货公司。
而他们,给上海带来了全新的购物商场的概念。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大商场里面,就已经有了电梯,自动扶梯,空调。
很多人去商场,不一定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观光。
百货商场为了拉人气,花样多的很。
为了吸引流量,当时的柜员,都是年轻美貌的女性。
永安康克令专柜的柜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你可以把她们看成是现在的头部网红。
陈凯歌前妻洪晃的亲外婆,就是当年最负盛名的康克令小姐。
民国时期,永安稳坐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头把交椅。
解放后,公私合营,改名第十百货,
再后来,又改名华联商厦,
再后来,又改回永安百货。
值得一讲的是,郭家一直没有离开永安百货。
至今永安百货的董事会里,还有郭家后人。

洞庭帮
洞庭商帮,起家于太湖上的东西山。
太湖古称洞庭湖,这个商帮,就被称之为洞庭帮。
“钻天洞庭满地徽”,早在明代,洞庭商帮就已经名扬天下。
这个商帮虽然起源于东西山,整个太湖沿岸,包括苏州、湖州、无锡商人,基本都是这一体系。
而这个商帮的特征,是会做实业。
洞庭商帮会卖湖州的生丝、松江的棉布、江南的粮食、太湖的柑橘……
但是,它不是一个纯粹的贸易商,它是坐地商。
早在明代,洞庭商人都会拿地雇人,自己同时是生产者和经销者。
遭遇太平天国之乱,避入租界以后,洞庭商帮很快就以他们的特性,融入了上海的商业。
上海清末和民国很多实业家,都是洞庭商帮出身。
比如民国时期上海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荣家兄弟,荣毅仁先生的父辈,就是无锡人。
进入民国以后,银行业崛起之后,洞庭商帮也在其中分了一杯羹。
上海银行业,主要就是宁波人和洞庭帮的天下。
洞庭东山的席家,曾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做买办,开银行,办实业,全都不耽搁。
洞庭帮的后裔,最明显的就是宝总。

爷爷的爷爷是地主,爷爷是资本家。
到了宝总这一代,虽然家道中落。
但是很多品性,依然还看得出来。
祖上是阔过得,家里还有很多规矩要守。
彩蛋:荣家

——荣宅
1946年,荣家掌门人荣德生遭绑匪绑架,要求赎金50万美元。
蒋介石大为光火,勒令上海警方择日破案。
在各种周旋之下,荣家支付了50万赎金,荣德生安全归来。
最后这群绑匪,也被警方抓获。
但是最终官方以及上下各级人员各种勒索金额,达到60万美元。
比绑匪要的还多。
荣家从此之后,认清现实。
和延安日益密切。
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的荣毅仁任国家政协副主席。
最后还做到了国家副主席,标准的红色商人。

宁波帮
宁波帮的崛起,在很多人眼里,是非常突兀的。
忽然一夜之间,宁波人在银行、外贸各方面,都成了一时之豪。
甚至连上海话的母体,都来源于宁波话。
宁波人,其实是非常矛盾的群体。
甚至从甬菜上都看得出来。
甬菜里面,既有冰糖甲鱼这样又甜材料又贵的菜肴;
又有蒸三臭这种材料又贱,又臭又咸的菜肴。
这些菜肴的来源,就是不同的宁波人。
一部分宁波人,是海上讨生活,在风浪里与天斗的渔民;
而另一部分宁波人,是商人。
明朝时期,宁波就是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
嘉靖年间的宁波双屿岛,是当时全中国最贵的地方。
甚至,整个嘉靖倭乱,就起源于宁波。
虽然到了清朝,宁波通商的地位大幅下降,但是,整个宁波商人的视野,却是面向东亚的。
一个能够开眼看世界的商人群体,以及一个铁头且互助性质非常浓厚的群体。
再来到上海以后,很快就脱颖而出。
耿直和狡黠,铁头和柔软。
进可聚众斗殴,退可喝茶讲数。
当银行业在上海繁荣以后,宁波人马上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行当。
整个民国时期,银行业基本都被宁波帮和洞庭帮把持,而宁波帮,更是执其中牛耳。
宁波人来上海学生意,都是以银行和外贸为主。
赚了钱以后,再回宁波置业。
浙博国宝万工轿固然在浙江,但是万工轿的工匠和东家,却来自于上海。
标准的宁波商帮出身的,自然是爷叔。

爷叔15岁来上海学生意,16岁进股票交易所,18岁有自己的经纪牌照。
他的青年时期,就是当时宁波商帮子弟来上海学生意的标准模版。
四大船王里面的董浩云,包玉刚,当年也是这样从宁波到上海,开始他们的一生的征程。
爷叔要是不犯错误,等到上海股票交易所成立,后台的老法师里面,说不定就有他的一席之地。
彩蛋:宁波银行

全国城商行里面,表现最好的是宁波银行。
甚至比浙江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浙商银行,成绩还要好。
当很多商业银行,城商银行刚刚组建,还在摸索:
银行是什么?
银行怎么赚钱?
银行怎么规避风险的时候。
人家宁波银行,是有前辈的经验,是有很多规章制度,直接可以用的。
虽然从1949年到90年代,人员断层了。
但这批人,还活着。
还可以提供正反多方面的经验。
宁波银行并不是最早组建的城商行,但却是表现最好的一所。
当然,浙江民间金融太过活跃,浙商银行整体表现不佳,也给了宁波银行更多的机会。
但是,再有多少外因。
能做起来,就是本事。

最后的插曲:雪芝是上只角那类人出身
雪芝整个做派,雪芝的生活环境,肯定是上只角出身。
平时的爱好,是临帖、是读书、是集邮,连折梅,都有额外的风韵。

但是电视里面没有细讲,她家到底什么来历。
只能做个猜测。
雪芝家里,住在曹家渡附近。
13路公交,走的是长寿路。
她家应该住在安远路附近。
长寿路苏州河沿岸,是中国纺织业的发源地。
她家祖上,应该是从事纺织行业。
民国时期曹家渡附近的纺织业,影响最大的是日本企业。
普陀的大自鸣钟,日本人建的;
五卅惨案的顾正红烈士,就在这里工作。
但既然她家解放后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她家不大可能是给日本人干活。
更大的可能,是任职于长寿路附近的民族资本家。
而江苏无锡,是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巨擘集合之地。
雪芝很有可能,祖籍是无锡。
那么她和阿宝之间的感情就更有基础了。
毕竟阿宝大概率,也是洞庭商帮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