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9: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

永哥历史 2024-08-31 21:06:50

1、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创作于1515年到1516年间,是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罗马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而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该画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

《西斯廷圣母》,油画,1515-1516年,265×196cm

2、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该画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歌颂了圣母把爱子献给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的崇高行动。

3、画面上方,帘幕展开,圣母抱着小耶稣走来。她的衣着有白、红、蓝三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爱和真实。她清秀的脸上有一种柔和的凝重,这分明显现着母亲的忧郁和无奈,也昭示了圣子的命运。小耶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大眼睛望向画外,目光里有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似乎已明白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4、画面左下方是公元3世纪的罗马教皇西斯廷二世。他身披法袍,抬头跪向圣母。一脸上露出急切和卑微的神气。他手的姿态说明着他的虔敬和恳切。画面右下方是圣女巴巴拉,她是基督教早期殉道的圣者。虽然在理性上她有着和西斯廷一致的恳求,但是作为一个女性,她深知这个母亲内心所受到的折磨。因而她虽然跪向圣母,却又侧过脸,尽管面容恬静,但仍然隐隐透露出内心的痛苦与矛盾。

5、画面最下端有两个天真烂漫的小天使,他们张着稚嫩的翅膀,出神地望着云端发生的奇迹。在这里,两个小天使们,在拉斐尔的心中,也许是用以填补画面这个巨大的空隙的;然竟成为极美妙的穿插,使全画的精神达到丰满的境界。他们的天真和爱娇仿佛在全部哀愁的调子中,加入一个柔和的音符。

6、拉斐尔在画这幅圣母时,他脑海中一定有他同时代画的女像的记忆,比如他的《美丽的女园丁》。但他把他记忆中女像内在的形象变得更美,因为他要使它的表情格外鲜明。把这两幅画做一个比较,可见它们的确是同一个鹅蛋形的脸庞,只是后者较前者的脸在下方拉长了些,更加显得严肃;也是同一副眼睛,只是睁大了些,为的要表示痛苦的惊愕。

7、拉斐尔笔下的这幅圣母额角宽广,露出深思的神态,与他在佛罗伦萨创作的额角高爽的无邪的女像,全然不同,比如他1512-1516创作的《拉维拉塔》。圣母的额角画得更低,因为要避免骄傲的神气而赋予它温婉和蔼的容貌。嘴巴也相同,不过圣母的口唇更往下垂,表现悲苦。这是慈祥与哀愁交流着的美。

《拉维拉塔》,油画,1512-1516年,82×60.5cm

8、如果把圣母像和圣女巴巴拉相比,那么还有更显著的结果。圣母是神的母亲,但亦是人的母亲;耶稣是神但亦是人。耶稣以神的使命来拯救人类,所以他的母亲亦成为人类的母亲了。圣女巴巴拉并没有这等伟大的动人的力,所以她的脸容亦只是普通的美。她仿佛是一个有德性的贵妇,但她缺少圣母所具有的人间性的美。

9、从绘画技巧看,拉斐尔适当地运用了短缩透视法,从而使人物之间留出了纵深感的空间,给人一种厚重和真实的感觉。画家简短有力的素描风格也发挥得淋漓尽致,画中的线条被处理得简洁、壮阔,并有一种张扬的力量,比如圣母衣饰上的线条,西斯廷二世向右张扬着的长袍以及圣女巴巴拉向后飘拂的衣皱,仿佛都被一种神奇的圣风吹拂着一样。

10、从构图上看,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11、意大利诗人但丁点评这幅画时说: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

0 阅读:0

永哥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