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考扩招的趋势愈加明显,但本科生可报考岗位的招考人数却并没有显著增加,人数占比甚至接连下降,而研究生可报考岗位的招考人数以及占比显著提高,这意味着国考岗位报考的学历要求进一步提升。国考岗位的学历要求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出于哪些原因,又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期数说,将就以上问题作出呈现与分析。
本科生招考人数占比逐年下降本科可报考岗位招考人数虽从2022年的29051人上升至2025年的34555人,但招考人数占比却从2022年的92.99%,降至2025年的86.99%。其中,虽然2025年“仅限本科”岗位招考人数占比由2024年的11.44%升至13.12%,但与2023年的18.68%、2022年的19.88%仍相距甚远。
研究生招考人数占比显著提升
本科招考人数占比逐年下降,但研究生招考人数占比有了显著提升。仅限研究生报考岗位的招考人数从2022年的2188人上升至2025年的5142人,在几年间翻了一番。招考人数占比则从2022年的7%上升至2025年的12.95%。相比2024年国考,2025年国考有近60个岗位的学历要求从“本科可报考”变为“仅限研究生可报考”,这一现象表明,国考的学历门槛提升,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加大。
国家公务员考试政策越来越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倾斜。2025年国考公告明确提出,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年龄条件放宽至40周岁以下(本科一般为35周岁以下)。可见,国考愈加青睐高学历人才。当供需发生变化,考公的学历“内卷”也进一步加剧,甚至出现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竞相报考乡镇一级基层公务员岗位的奇观。
国考学历要求提升背后国考学历要求提升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公务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复杂的政策制定、精细的社会管理以及前沿的科技创新领域,都需要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高学历人才在知识储备和学术训练上的优势,使其更能适应这些工作挑战。其次,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人才供给结构发生改变。每年大量本科、硕士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为国考选拔提供丰富人才资源,在人才充足的情况下,提高学历要求成为筛选优质人才的有效方式。
这一趋势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广泛影响。从社会层面看,它推动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激励更多人追求高学历,提升全民素质。同时,也促使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学历门槛的提高也可能导致部分低学历人才就业渠道变窄,加剧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对个人而言,高学历者在国考中获得更多机会,有利于实现职业理想;而低学历者则需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或者寻求其他就业途径。
面对国考学历要求不断提升的现实,个人和社会都应积极应对。个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和能力。低学历者可通过成人教育、在职研究生等方式提升学历,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应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避免过度 “唯学历论”,为不同学历层次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出更多既有高学历又有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