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与高校建设策略|锦囊

新锦成研究院 2025-02-11 17:31:38

在科技快速发展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新工科”作为一种全新的工科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新工科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工程人才,为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对于高校而言,深入理解新工科的内涵与特点,积极探索建设新工科的有效路径,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新工科”的提出背景

“新工科”于2017年2月,在教育部于复旦大学召开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被正式提出。其提出的背景如下:

国际科技竞争压力。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的高校纷纷推进工程教育创新。如麻省理工学院启动“新工程教育转型”计划(NEET),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工程人才。在此国际大环境下,我国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国内经济转型需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新经济蓬勃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急需大量既懂技术又具创新能力、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

传统工科教育存在明显短板。传统工科教育存在学科专业相对单一、与产业需求脱节、学生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培养不足等问题。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工科人才已难以满足新经济、新产业对人才的多元化、高层次需求,迫切需要对工程教育进行理念更新和模式创新。

新工科的内涵与特点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它突破了传统工科的范畴,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新兴技术与传统工科专业深度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思维,具有鲜明的特点。

交叉融合性。新工科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例如,人工智能与医学的交叉产生了智能医疗,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催生了金融科技等。这种交叉融合不仅为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性。创新是新工科的核心特征之一。新工科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突破。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人才。

实践性。新工科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新工科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动态适应性。新工科具有动态适应性,能够根据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新工科专业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高校建设新工科的策略

优化专业结构。高校应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趋势,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优势,优化专业结构。一方面,要积极增设新兴工科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满足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将新兴技术融入传统专业课程体系中,提高传统专业的竞争力。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设立跨学科专业和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高校应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和前沿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要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其次,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工程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高校应加大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投入,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教学、科研、培训等多种功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高校还应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此外,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建设一批优质的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学案例。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资源。

新工科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诞生的新兴工科教育理念,对于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新工科建设的主体,应充分认识到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建设新工科的有效策略。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助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

0 阅读:4
新锦成研究院

新锦成研究院

专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分享最新数据与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