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在高等教育教学评价领域,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无论是本科学科、专业设置的优化调整还是高职“双高计划”建设,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和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越来越聚焦在专业上。可以说,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理解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高校应如何推动专业调整与产业需求匹配?本期专访,美国杜克大学管理学硕士、新锦成研究院高级专家张景岫,将与您一同探讨。
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关系
新锦成:张老师,您认为高校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景岫:我们可以用产业需求反馈专业建设的双环模型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先看内环,对于一所高校,专业建设有两个维度特别重要。一是专业规模结构是不是合理,二是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不是高质量。在外环,我们看到了产业布局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这两个维度,因为高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和社会经济产生密切的互动,高等教育要适当超前于社会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内、外环之间通过什么连接?一是岗位的要求。对一个具体专业来讲,培养质量高不高首先要看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不是能够满足对应岗位的要求。二是就业质量。就业质量包括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对口度、薪资等指标,能够反映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外环是需求侧,内环是供给侧。在需求侧,有两个维度需要重点关注。首先是数量链条,即人才供给的规模和需求规模之间是否匹配,这是一个数量的逻辑,它关系到高校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的调整。还有一个逻辑是质量逻辑,即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和真实的岗位要求匹配,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具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如何升级。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要思考应该怎么做,使得学校内部的招生、培养、就业形成良性循环,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
专业建设的生命周期
新锦成:张老师,在了解二者关系的基础上,高校如何从全局上理解、把握专业建设?
张景岫:高等教育领域有一个理论叫做专业建设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是什么决定的?一是专业建设自身的规律,专业从申报到发展,再到它的成熟、调整,有自己的时间规律。另一个维度是外部逻辑,即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专业建设周期的影响。
如果把一个专业的建设时间和培养成果贡献度结合在一起,可以把专业建设简单分成三个阶段,即申报期、发展期以及调整/升格期。对于一个新开的专业,在申报期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要做社会需求的验证,验证新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数量和质量上与社会需求之间有没有很好的匹配度;在发展期,高校自身状况以及外部的社会需求都在变化,这一过程中,高校需要做全过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测,了解学校全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调整/升格期,高校需要通过内、外部的综合研判来对专业作出调整,比如裁撤、合并、转型等。我们也可以从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匹配两个维度,把一个学校的专业分成优势、劣势、提升和转型四大类,比如有的专业的培养质量很好,社会需求匹配程度也很高,它就是优势专业;反之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匹配程度都较低,则是劣势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错,但已经和社会需求脱节了,那么这个专业就需要转型;专业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很高,但是专业还在建设期,人才培养质量比较差,所以那这类专业就是亟待提升的专业。
对学校的专业布局来讲,有三个链条关系到专业建设的质量与学校整体的发展。一是资源链,就是说要优化专业资源的分配,明确优先发展、削减资源投入的专业。二是绩效链,即要用非常具体的指标监测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是战略链,强调根据学校的定位、愿景与使命等,从一个较长的周期来规划未来几年的专业布局。
高校如何科学开展专业评估与专业建设
新锦成:张老师,您认为高校应如何有效地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建设?
张景岫:科学的专业评估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前提。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专业建设相关决策作参考。我们可以参考美国高校专业评价的模型,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评估方式。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个典型的分析模型——QPC模型,该模型是从质量、潜力和成本三个维度来对不同专业展开评估的,利用这个模型可以对每个专业的质量、潜力、成本形成“高、中、低”三个等级的评价,最后形成了27种分类。
中国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从人才培养质量和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两个维度来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是一个常态性的工作,比如新锦成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帮助高校建立起了全过程的人才培养监测体系,可以从招生入口、培养过程、毕业出口和未来职业发展多维度,针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这一监测体系反映了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体现了成果导向的OBE教育理念。全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也是高等院校内部的人才培养向社会需求衔接的过程。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分析重点体现在产业需求上,产业需求是当前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个产业需求分析框架。这个框架主要聚焦三个方面,首先是产业发展的综合背景分析,第二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三是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分析,包括数量维度以及岗位能力要求维度。产业需求分析工作基于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专业的调研、产业数据库、权威招聘平台以及公开资料等。实际上,新锦成自主研发的锦成智轩®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平台目前已经涵盖了上述所有重点数据,并且平台支持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利用综合指数或者多维度分析等评价模型,对不同专业进行交叉对比与评估,为高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提供有效抓手。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紧密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在科学的专业评估的基础上,精准定位专业发展方向,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当然,专业建设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专业布局的优化调整这一个方面,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同样重要,高校需要做好各方面的规划统筹,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锦成”,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