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位于湘中偏北,处洞庭湖西缘,东邻湘阴、望城,南界宁乡,西接桃江,北临资阳。赫山区以湖南省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和益阳市创建国家休闲旅游示范城市为引领,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带动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举措,着力培育特色景区和特色旅游商品,以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生态休闲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主要景点如新市渡竹林风景区、会龙山佛教文化公园、白鹿寺、周立波故居、碧云峰、胡林翼故居等。

历史沿革
赫山区的前身为益阳县。清嘉庆《益阳县志》称,秦时,益阳县区域广阔,“东跨沅湘,西据梅山,南奄沩宁,北连汉寿(指东汉时汉寿县,故城在今常德市东北约30千米)”,拥有今赫山区、资阳区、沅江市、桃江县、安化县和冷水江市的全部,汉寿县、南县、宁乡县、湘阴市、望城县、新邵县和涟源市的一部分,总面积约21800平方千米。
三国时期,县域开始划小。吴国于太平二年(257)和宝鼎元年(266)先后在县西部、西南部析出两片辖地,设立新阳县(西晋太康元年更名新康县,即今宁乡县)和高平县(今新邵县和新化县的一部分)。
南北朝至唐代,县所辖区域多次变异。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宋将县东边缘地域连同罗县、湘南县部分地方设置为湘阴县;南朝梁普通三年(522),梁在县北划地设置药山县(今沅江市),南朝梁承圣元年(552),将县西北地域置为重华县。隋朝大业三年(607),新康县并入。唐朝武德四年(621),新康县恢复建制,武德七年又并入益阳县。

宋代,区域有过3次大的变动。太平兴国二年(977),北宋朝廷将原新康县域及长沙、湘乡的部分地方设置为宁乡县;熙宁五年(1072)、六年(1073),先后将县域梅山地区的南、北部划出,设立新化县、安化县。
元代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县域有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稳定。清末,全县行政区域面积约3180平方千米,地形呈鱼状,分布于资水两侧。中华民国时期,全县行政区域面积约3092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8。13′~28°44′东经112。36′~112°44′。南北长56.3千米,东西宽110.2千米。
新中国成立时,益阳县所辖区域包括今桃江县和资阳区,面积为3092平方千米。从1950年起,县域多次调整变化。
1950年9月,县城关镇析置为益阳市。是年冬,桃花仑、白马山、接城堤、金花湖和马良湖划归益阳市,朱良桥划归宁乡县,丰兴垸划归长沙县(今望城县),合兴、中洲、民利、永兴诸小垸及沙头镇划归沅江县;沅江的大兴垸、来仪垸、新兴垸、东巴垸,以及三乐、献白、孙家、南门各垸及曹家渡划入归县。
1951年2月,凤凰湖以东及烂泥湖东北面大堤以外地区,南起黄苏垸,西至东河坝,包括当时的西林、新开、车马、月中、黄义、庆沙、兆丰、雅模等8个乡,耕地6万余亩,全部划归湘阴县。同年7月,县所辖第六、七、八、九、十一区析出,分置桃江县。

1952年,将益阳市的白马山、马良湖、接城堤、金花湖划归益阳县。1953年6月,桃江县第十区划入塞溪乡(今泥江口镇大桥村及黄獭桥村之一部分),沅江县团林垸、杨家垸、柳叶垸划入益阳县。
1954年1月,沅江县第二区东山乡以及龙和乡的一部分划入;10月,沅江县第三区,即民主垸、乐福垸及其所辖垸外湖洲水面(西起石矶湖、东至明朗山)共18个乡及茈湖口、沙头两镇划归益阳县。
1956年1月,腰铺子区所辖大海塘乡划归益阳市。5月,长沙县利民乡划入。6月,赤心殿乡划归长沙县(今属宁乡县)。
1957年冬,因兴办县煤矿,宁乡县盘子山一线即今岳家桥镇高联村划入。同年,江家坪、南江寺、黄泥塘划归益阳市。
1958年7月,金花湖划归益阳市。1959年9月,谢林港公社所属8个大队中的北峰山、石桥、清塘、三吾村、雅雀塘、申家滩、黄泥湖等7个大队(梓塘大队划入江南公社)划归益阳市。刘家湖农场划给益阳市,用做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
1963年5月,益阳市属谢林港、邓石桥2个公社以及黄泥湖公社的仙峰、甘家仑、申家滩、包家村4个大队划入,刘家湖农场收归县管。
1976年,因开挖烂泥湖撇洪河而挖压望城县七里湖少量土地,益阳县从上湖公社东部撇洪河边划出1200亩土地给望城县作为补偿。

1984年4月,县域西北部长春区包括所辖杨林坳乡、新桥河乡、李昌港乡、香铺仑乡、过鹿坪乡、新桥河镇,成建制划归益阳市。至此,益阳县行政区域面积减为1631.82平方千米,为秦建县初期县域的7.49%,为新中国成立时县域的52.78%。
1994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益阳地区、益阳市和益阳县,设立益阳市(地级),益阳市新设资阳区和赫山区。原益阳县的沙头镇、茈湖口镇、张家塞乡、刘家湖农场划归资阳区;原益阳市的黄泥湖乡、金花湖乡、桃花仑街道、会龙山街道划归赫山区。

行政区划
1994年,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县,设立赫山区,益阳市(县级)资水以南的桃花仑街道、会龙山街道、金花湖乡、黄泥湖乡划入;资水以北的沙头区公所、张家塞乡、茈湖口镇、沙头镇和刘家湖农场划归资阳区。至此,赫山区辖4个区公所、21个乡、10个镇、2个街道,共33个乡级单位。4个区公所所辖乡镇分别为兰溪区辖兰溪镇、八字哨镇、羊角乡、千家洲乡、天成垸乡、羊舞岭乡;欧江岔区辖牌口乡、上湖乡、欧江岔镇、泞胡乡、泉交河镇、笔架山乡、张家塘乡、烂泥湖乡;沧水铺区辖朱波塘乡、沧水铺镇、槐奇岭乡、衡龙桥镇、白石塘乡、大泉乡、岳家桥乡;泥家潭区辖邓石桥乡、谢林港镇、新市渡镇、石笋乡、泥江口镇、樊家庙乡、堤卡子乡。
1995年3~12月,撤销兰溪、欧江岔、泥家潭、沧水铺4个区公所,邓石桥乡和谢林港镇合并,设立谢林港镇;槐奇岭乡和衡龙桥镇合并,设立衡龙桥镇;朱波塘乡和沧水铺镇合并,设立沧水铺镇;上湖乡和欧江岔镇合并,设立欧江岔镇;泞胡乡、烂泥湖乡和泉交河镇合并,设立泉交河镇;堤卡子乡、岳家桥乡和大泉乡合并,设立岳家桥镇;天成垸乡的白家段村划入兰溪镇;樊家庙乡的开明村划入泥江口镇;天成垸乡、羊舞岭乡合并,划入石笋乡的黄逸湾村,设立龙光桥镇;张家塘乡和笔架山乡合并,设立笔架山乡;谢林港镇的申家滩、甘家仑、仙峰、包家、和平5村和金花湖乡的沙河、新民、泥潭、黄泥湖4村及会龙山街道办事处的李家洲居委会,划入新设的黄泥湖乡;将金花湖乡的桃花仑村划入桃花仑街道办事处;将黄泥湖乡的红星村划入会龙山街道办事处;新设朝阳街道办事处,辖原羊舞岭乡的梓山、羊舞岭、明月、鸬鹚桥、帅家村、 石头铺,邓石桥乡的姚家湾,黄泥湖乡的江家坪,大海塘和赫山镇的七里桥、毛家塘共11个村;将金花湖乡的永丰村划入资阳区城内办事处,金花湖村划入大水坪街道。这样,原33个乡、镇、街道和1个农场撤并为24个,即牌口、笔架山、羊角、千家洲、白石塘、樊家庙、石笋、黄泥湖8个乡;欧江岔、泉交河、八字哨、兰溪、龙光桥、沧水铺、衡龙桥、岳家桥、泥江口、新市渡、谢林港11个镇;会龙山、金银山、桃花仑、赫山、朝阳(由高新区管辖)5个街道,484个村、42个居会。

2002年6月,谢林港镇划归益阳高新区。
2008年,实行乡镇、村组合并。合并后,全区设2个乡、10个镇、4个街道、1个工业园、268个村、42个社区,6341个村民小组、753个居民小组。2014年,成立鱼形山街道。
2014年7月1日,鱼形山街道经省民政厅批准设立,于2014年9月4日挂牌成立(由益阳高新区托管),由原岳家桥镇、沧水铺镇、衡龙桥镇析出部分建制村合并而成。

2015年,根据益阳市赫山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牌口乡、欧江岔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欧江岔镇。龙光桥镇、赫山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赫山街道。笔架山乡,泉交河、八字哨、兰溪、岳家桥、衡龙桥、泥江口、沧水铺、谢林港、新市渡9个镇的行政区域和乡镇人民政府驻地不作调整。
2023年,赫山区辖6个街道、10个镇、1个乡:赫山街道、桃花仑街道、金银山街道、会龙山街道、鱼形山街道、龙光桥街道、谢林港镇、八字哨镇、泉交河镇、欧江岔镇、沧水铺镇、岳家桥镇、新市渡镇、兰溪镇、衡龙桥镇、泥江口镇、笔架山乡,另有1个产业开发区:龙岭产业开发区。
2024年8月,益阳高新区所托管的谢林港镇、朝阳街道、鱼形山街道划转赫山区管理。

目前赫山区辖5个街道(不含朝阳街道)、9个镇、1个乡和1个工业集中区(不含高新区),147个行政自然村、61个社区居委会。自南至北依次为岳家桥镇、衡龙桥镇、泥江口镇、沧水铺镇、泉交河镇、欧江岔镇、龙光桥街道、新市渡镇、笔架山乡、兰溪镇、会龙山街道、龙岭工业园、赫山街道、金银山街道、桃花仑街道和八字哨镇。区人民政府驻地赫山街道洪家村社区。土地总面积1278.7平方千米,耕地44981公顷。年末户籍数273611户、人口772425人,常住人口688715人。
大美湖南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