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位于湖南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处洞庭湖西部,是位于湘西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是常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迄今已有2280余年的历史,史称张若城。武陵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要道,“左包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素有“荆楚唇齿”、“滇黔咽喉”之称,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开发西南的门户,又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境内主要有常德诗墙、白马湖文化公园、丁玲公园、武陵阁步行城、笔架城、常德博物馆、河洑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

历史沿革
武陵一词,源于逶迤在黔东北、鄂西南、湘西北边境的武陵山脉之名。其地土著人多为苗族、土家族,并与少数汉族错居,古称“武陵蛮”,为反苛政常聚而起事。西汉甫立,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秦置的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驻义陵(今溆浦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年),光武帝将武陵郡治移驻临沅县(今常德市武陵区)。武陵郡作为县以上的行政区域名,在此后五百多年中,时因时废。至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将临沅县、汉寿县和沅南县三县合并,置武陵县;原武陵郡之名,在隋、唐、五代、北宋时期,曾改名为朗州、鼎州等。郡、州、县治所均同驻武陵县城。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武陵县更名常德县。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析出常德县城,置常德市,隶常德地区行署。

1949年7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常德,8月5日,析常德城区及南站、德山设置常德市,成立常德市人民政府。常德市属湖南省直辖市。1950年7月,常德市改为常德专员公署直辖市。1953年4月,常德市又改为湖南省直辖市。6月,又改为常德专员公署直辖市。1959年3月,改归常德县领导。1961年7月,又改归常德行政专员公署领导,直到1988年6月,常德地区改称常德市,原常德市改称武陵区,各自的行政区划和级别不变。
行政区划
1949年8月5日,常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将常德城从常德县析出,建立常德市行政区划,并宣布成立常德市人民政府。9月8日,市人民政府将城区原常德县建置的启明镇、沅安镇、长庚镇(含南站)改名为三个区。
1950年8月,常德市划为东、西、南、北、德山5个街道(含近郊)行政区。

1956年6月,根据中央关于“撤区并乡”的指示,常德市撤销5个区公所和1个水上区公所,成立城东、城西、人民东街、和平东街、和平北街、人民西街、大河街、南站、水上共9个街道办事处;同时成立护城、德山两个郊区乡。
1958年9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撤销德山、护城2个乡,成立一个政社合一的、囊括全郊区农村的郊区人民公社,辖城东、城南、城北、城西、德山5个生产大队及其27个生产小队。
1960年,为适应人民公社化体制,撤销城区办事处和郊区人民公社,建立3个城乡合一的人民公社:将城东、城南办事处与东郊农村合并组建成东升人民公社;将城北、城西办事处与北郊、西郊农村合并组建成永胜人民公社;将德山办事处与德郊农村合并组建成德山人民公社。

1961年,管理体制缩小,实行城乡分治,又恢复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德山和水上6个办事处;分设护城、东郊、德郊3个郊区人民公社。
1972年7月,常德县东江人民公社全部、石门桥人民公社的龙甲山大队、河洑人民公社的岩坪大队、芦荻山人民公社的芦荻山大队所属3个生产大队划归常德市管辖。至此,常德市郊区有东郊、东江、护城、德郊4个人民公社。

1981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常德市护城公社中位于南站的红色、常沅两个大队和南站居委会划给常德县,将常德县河洑公社的聚宝大队划给常德市管辖。
1984年,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全国统一撤销建立26年之久的人民公社体制,常德市郊区的4个公社改称乡,职级和区域不变。
1985年,城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从城西办事处析出大西门以西的地方,设三岔路街道办事处。此时,常德市共设6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
1988年6月,常德地区行署申请国务院获准改称常德市,原常德市改称武陵区,各自的行政区划和级别不变。全区行政区域面积仍为70.71平方公里。

1992年5月,中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为了加快工业发展,设立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武陵区的德山街道办事处、德山乡人民政府和德山林场所辖区域,划归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共划出人口77290人,面积54平方公里,武陵区的行政区域又缩小到不足30平方公里。但德山开发区的人大、政协、人口和计划生育、民兵、司法等多项工作,仍由武陵区管辖。

1995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将鼎城区所属的芦荻山乡、南坪岗乡、河洑乡、丹洲乡、河洑镇,划给武陵区管辖。至此,武陵区的行政区域面积增加到270平方公里(含德山经济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全区边界线总长度150多公里,其中与鼎城区接界130多公里,与桃源县接壤13公里,同汉寿县交界4公里。

2005年,武陵区辖“六乡一镇”,自然行政村(居)88个,其中村改社区居委会的有20个;5个街道办事处,50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69.5平方公里(含德山经济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其中城区面积48.12平方公里,总人口40.92万(不含德山经济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其中农业人口10万。

2014年武陵区区划调整撤销护城、南坪岗、东江、东郊4个建制乡,成立4个街道;新组建芙蓉、芷兰2个街道;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范围,将丹洲乡的高泗、泽远、石灰3个建制村和河洑镇的青林、杨桥2个建制村,芦荻山乡的马家吉社区等6个村(居)划归城区街道管辖;对全区11个街道范围进行调整,对11个街道进行命名;调整社区管辖范围并对新组建社区和撤并的社区进行命名、更名。至此,武陵区11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个镇。共有社区103个、行政村25个。
2024年武陵区辖11个街道、1个镇、2个乡:启明街道、府坪街道、穿紫河街道、丹阳街道、白马湖街道、长庚街道、南坪街道、东江街道、永安街道、芙蓉街道、芷兰街道、河洑镇、芦荻山乡、丹洲乡。

大美湖南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