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
别看“小寒”有一个“小”字,但它的气温却是全年最低。
低温天气会消耗人体更多的阳气,因此,小寒养生勿忘护阳!
小寒起居 · 多睡一小时
《黄帝内经》记载的“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是因为冬季昼短夜长,人们的起居也要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规律,适量地延长睡眠时间。
入寐时阳入于阴,在养精蓄锐的同时,也利于顾护阳气的潜藏。
早睡晚起还可避免损伤肺经(3~5点当令),避免肺失宣降而气机失调、百病丛生。
在这节气也必须调节心情,避免受到不良精神的影响和刺激,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使肝气疏通而不郁。
小寒着装 · 首重保暖
小寒节气着装应以保暖为主,勿伤阳气,尤其应注意头颈、背部、手脚等部位的保暖。
头颈部向外发散热量较多,且为阳气汇聚的部位,所以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围巾。
背部为人体的阳中之阳,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做好背部保暖,可预防寒邪侵袭。
手、脚为四肢末端,血供少,表面脂肪薄,是皮温较低的部位,平时就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此时更应戴上手套、穿上棉靴。
小寒饮食 · 养肾保胃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人体阳气源于肾,因此寒邪易伤肾阳。
另外,寒主收引,当温度突然下降,易刺激胃肠道,导致脾胃功能下降。
小寒之时可多吃补益脾胃、温肾助阳的食品,如羊肉、核桃仁、大枣、桂圆肉、山药、百合、栗子等。
天寒之时宜多饮粥,晚餐应节制饮食,以顾护滋养胃气。最好不吃寒凉或生冷之品,如冰淇淋、生鱼片、冷饮等。
但也需注意不宜乱补,体虚多病者服用补阳药不一定有益,反而可造成燥热,甚至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体质偏热、易上火者尤其要注意。
小寒运动 · 注重藏精
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达到健肾强体的目的。但是冬季运动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适量活动,切不可盲目。
可根据天气适当进行晨练,遇有雾霾和大风天气,可改在午后或天气较好时到户外晒太阳,激发体内活力,还可兴奋大脑皮质调节体温、促进热量的产生以抵御严寒。
寒冷天气时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柔韧度降低,必须在运动前做一些热身,如擦面、拍打全身肌肉、拉筋等,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在外运动也需要注意正确呼吸方式,宜采用鼻吸口呼的方式,达到保护呼吸道的目的。
小
寒
三防
严寒的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三高”人群尤其要加强自我监测,防止疾病加重。
1
防血压波动
气温下降,季节变化,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要加强自我血压监测。
如有头晕、头痛症状,或者血压较平时水平升高的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
2
防血糖变化
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减少,糖尿病患者可能因饮食增加及运动量减少,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此时,一方面要适当增加室内活动,另一方面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控制血糖。
3
防血脂异常
冬令时节是进补的好时机,然而食补过度,如进食过多牛羊肉、动物内脏,可导致血脂进一步升高。
因此,血脂异常人群仍需注意饮食有节,不宜过度进补。
小
寒
三忌
1
一忌心火
心火过旺时,主要表现为心烦、口舌易糜烂生疮、舌尖红等症状。
对策: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多吃新鲜果蔬,少吃辛辣之物。
2
二忌急躁
人在急躁易怒时,肝火容易上升,导致头痛目眩、耳鸣、面红等。
对策:应尽量避免情绪波动、急躁、发火;注意休息,防止因身体劳累而情绪不稳。
3
三忌大汗
冬藏时节,过汗会使阳气外泄。平时,大家不仅要在锻炼时做到微微出汗,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做事“慢半拍”,防止扰动阳气。
小
寒
三养
1
泡脚
足部保暖是身体抗寒防病的重要方式,容易脚凉的人,最好在睡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
这样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2
晒太阳
冬季天气寒冷,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这时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
充足的阳光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阳光可以让人很快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中摆脱出来,心情得到舒展。
3
睡子午觉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
午时(11点~13点)“合阳”时间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
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