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孙若微或许才是女主角,但是朱家五子的表现实在让人很欢乐。朱家五子演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皇室家庭,严肃起来又不正经,可是说是十分搞笑,十分跳脱了。由老戏骨王学圻出演的明成祖朱棣,是一个充满君王霸气和文韬武略的一代君王。
而汉王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看上去满脸大胡子,凶巴巴的咄咄逼人,其实智商并不在线。他们阴谋夺嫡,又不如太子朱高炽有智慧,所以他们的合谋被称为“倒数第一给倒数第二讲题”。
记得有个场面,朱棣让朱高炽拿剑砍了朱高煦,第二天兄弟俩一见面,一个说“大哥你一晚上瘦了这么多”,一个说“老二,快来让我看看你的脖子。”老爷子和他的四个儿孙在一起就是一部喜剧!
其实老朱家如此接地气,我感觉是有渊源的,我们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要过饭,当过和尚,可以说出身非常低了,所以他的后代接地气也是正常的。网上流传朱元璋的白话文圣旨就非常搞笑。
可能很多网友和我一样,也是看了《鹤唳华亭》的,《鹤唳华亭》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压抑、沉重,展现的是帝王之家的冷漠、绝情,把权力之争展现到了极致。台词、故事方面也都是权谋,利益,或者家国天下这样宏大的情怀、基调。
古装剧经常有半文不白的语言出现,这种语言在中国古代是书面语,是士绅阶层特殊身份的象征,中国古人并不这样说话。《大明风华》从台词到故事,从来没有追求过华美,因为《大明风华》中的台词继承的是明清白话小说的风格样式。
我们都读过《水浒传》,其实里边很多对话就是当时明朝人的对话情景,“哥哥”“俺李逵”等等,这才是最真实的,最接近普通百姓的,最接地气的语言。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朱高炽对于两个弟弟确实做到了仁至义尽,顾及了兄弟间的亲情。朱高煦最后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放逐,作为一个直接威胁而被清除。最后,朱高炽对他并不怀恨在心;朱高炽登基后不久就增加了这个亲王的俸禄,并授予他的几个儿子爵位。
朱高燧在朱棣得病期间曾密谋杀死朱棣,然后矫诏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朱棣总算没有再追究。
《大明风华》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皇室印象,除了有权谋,更有血脉情深的群像剧。古装剧很少展现“君王家情”,《大明风华》把皇室亲情拍得令人动容,这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体验,毕竟人世间的温情是每个人心向往之的。尽管朱棣为了皇位有靖难之役,他的儿子们也明争暗斗,但是温情也是存在的,不应该被忽视。参考:《明史》、《明朝那些事儿》、《六朝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