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国高铁以惊人的速度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延伸,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高铁时代,也越来越多的城市因为高铁而被边缘化。
今天我们选取安徽和湖北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省份,深入阐释中国高铁十年大洗牌。在全国激烈的竞逐中,安徽与湖北两省的表现尤为亮眼:安徽从“长三角末梢”逆袭为“高铁枢纽黑马”,湖北则依托“九省通衢”的底蕴,在高铁时代重新定义了“中部心脏”的地位。两省的崛起轨迹,既折射出国家战略的宏大布局,也揭示了内陆省份突破地理桎梏的智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b301718515e989d02b0af36b8dd731.jpg)
安徽与湖北同属中部地区,不同的是,湖北地处中部之中,安徽则更靠近东部,与长三角接壤。
安徽在2012年高铁里程仅726公里,彼时仍被视为长三角的“边缘省份”。随着2013年“长江经济带”战略出台,安徽抓住历史机遇,以“东向对接长三角,西向联动中西部”为轴心,启动高铁网络建设。2015年合福高铁通车,打通北上南下通道;2020年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形成“一纵一横”十字骨架。
至2023年,安徽高铁里程飙升至2432公里,密度达17.3公里/万平方公里,超越江苏跃居全国第三。其秘诀在于将高铁定位为“长三角产业转移通道”——合肥南站日均200对列车中,60%直达沪宁杭,直接推动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年增长12倍。
湖北号称祖国立交桥,因为在四纵四横高铁网时代,湖北坐拥沿江通道、京广通道,一个是我国最重要的横向高铁,一个是最重要的纵向通道。
2012年汉宜铁路开通,填补江汉平原高铁空白;2019年汉十高铁通车,串联“襄十随神”城市群;2022年郑渝高铁全线贯通,武汉至重庆缩至4小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b8b48acfe21127d3fee9a6f2dcbe4b.jpg)
截至2023年,湖北高铁里程达2348公里,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的开通更使其成为长江经济带“钢脊”的承重节点。与安徽不同,湖北更注重“枢纽辐射效应”——武汉三大火车站日均到发旅客超50万人次,中转占比达35%,真正实现了“流量变现”。
近十年,安徽高铁里程突飞猛进;湖北相对止步不前2024年底,安徽省高铁运营里程为2773公里,排名全国第三位。可以说从十三五到十四五,这十年的时间,是安徽高铁里程大跃进的黄金十年。
反观湖北省,号称祖国立交桥,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高铁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武广高铁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时速350高铁。但是在2024年末,湖北的高铁里程跌出全国前十。
安徽正全力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2.0版:合新高铁直插胶东半岛,皖北与青岛形成“朝发夕至”的港口联动;宁宣高铁建设加速,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进入“双核共舞”时代。
更值得关注的是“县城高铁争夺战”——安徽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90%县市通高铁,以此吸引长三角中小制造企业梯度转移。
安徽还在突飞猛进,湖北也没有闲着。沿江高铁2.0(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将于2025年全线贯通,武汉至上海缩至3小时;呼南高铁襄荆段建设提速,构建“中部地区南北大动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9de6779854832748d7379d18433fc3.jpg)
同时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铁公交化”试点,开行武汉至长沙、南昌的30分钟一班动车组。其终极目标是通过高铁实现“中三角”日均人口流动百万级,打造中国经济“第五极”。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安徽与湖北的实践揭示了中国高铁发展的深层逻辑:高铁不仅是钢轨的延伸,更是区域经济重新定义自身价值的战略工具。当轨道网络与产业脉动深度咬合,地理边界终将被创新能量击穿——这或许就是中国高铁改变世界的密码。
曼联红魔
安徽高铁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怎么跑到第三去了
用户11xxx88
安徽每万平方公里17·3公里高铁,不知你怎么查的资料啊
北风吹 回复 02-05 22:34
安徽2000多公里高铁,十几万平方公里土地[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