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上,马斯克星舰在一年之内的第四次试飞,就完成在海洋中软着陆。
创造人类历史、史诗般的成就、人类航天新时代.....太多赞美之词。
不过,这一成功确实了不起,这事也不是只有马斯克能干成。
但他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手段,效率、成本,估计无人可及。
星舰有多台“猛禽”发动机,总高度约120米,直径约9米,如此庞然大物,可一次性将100多吨物品送入轨道,将是人类未来走向太空的主要交通工具。
关键是它的可重复利用,成本大幅降低,别人需要20亿美元才能做的事,马斯克只需要1000万美元。
低成本的反复试错,是马斯克的拿手好戏。
马斯克非常擅于从底层逻辑去思考问题,用物理原理去解决难题。认准的事情,会反复去试,直到成功。
从去年4月开始,星舰前三次试飞都失败,但每次失败都让马斯克取得更多经验,才奠定了今天的成功。
而这种创新能力的速度却是惊人的。不仅是企业、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马斯克说“我认为我们可能会在10年内,也许是7-8年内将第一批人送上火星。”他有能力这样说,也有能力这样做,让人不得不相信他的判定是有依据,可实现的。
这也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科研能力短板,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体制上,不要怕出错,要勇于试错。
如果没有这种鼓励、奖励、保护的机制,创新的能力肯定会打折扣。马斯克给我们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