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刚杀了魏忠贤,大明朝就垮了?原因很简单,魏忠贤不讲理

晨曦微露梦星 2025-04-18 11:42:43

在电视剧里,只要太监一露面,大家心里头多半就会把他们往坏人那边想。这到底是为啥呢,我们会有这样的固定看法?

这些都是因为中国历史上那些出名的太监搞出来的,像秦朝时那个硬说鹿是马的赵高,还有宋徽宗身边的红人童贯,以及清朝慈禧太后宠信的李莲英……

说到大明王朝,有个人物不能落下,那就是魏忠贤。这家伙,身为太监,却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掌控着皇帝的心思,还残害那些忠心耿耿的好人。他干的都是些坏事儿,因此被大家深深地痛恨和责骂。

但大明朝的魏忠贤,跟那些坏蛋大臣不太一样。虽说大伙儿都骂他搅乱了朝廷,可等他真的垮台以后,明朝垮掉的速度却好像变快了。

崇祯那时候的忠臣王承恩,他有这么一句感慨:“要是魏忠贤还活着,现在的局面可能就不是这样了。”王承恩这话,听起来真挺让人惊讶,他难道是在说魏忠贤那些坏事其实有功劳?

其实,不光是当时的人有这么个看法,这些年来,挺多历史学家也都在给大坏蛋魏忠贤平反呢。

这些研究历史的专家认为,要是魏忠贤没有用他那套“蛮横”的强硬做法,明王朝的统治说不定会更早结束。

【市井欠赌债,自宫入皇城】

魏忠贤本名叫李进忠,老家在河北沧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家里穷得叮当响,压根没钱上学。

《明史》里头写了,魏忠贤小时候就调皮捣蛋,等长大了更是不得了。他不但不帮家里干农活,还整天跟村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还没到二十岁呢,他就沾染上了嫖娼、赌博这些坏毛病。

魏忠贤成了家后,还是老样子,整天在烟花之地和赌场里混,不琢磨怎么赚钱,也不管家里。他老婆生了女儿,他压根儿就没放心上。

后来,魏忠贤在赌桌上输了个精光,欠下了一大笔债。但他手头拮据,根本没法还钱,结果整天被债主追着屁股要债,过得那叫一个狼狈。

就在这时,他突然脑海里蹦出个吓人的想法,琢磨起自己老家那些进宫当太监的人。他们吧,虽说在外头名声不咋样,可日子过得还算舒坦,不愁吃不愁穿的。

那时候,要是有人自愿去当太监,那绝对是大逆不道的事儿。哪家小子要是真这么干了,简直就是绝了后,给祖宗丢脸,让人在背后指着脊梁骨狠狠地骂。更别提他那时候都已经成家立业了。

但现在魏忠贤已经无路可走了,他心想,哪怕是当个太监,也比悄无声息地被一群债主逼死要强得多。

因此,魏忠贤铁了心要进宫做太监来逃避债务,但他手头紧,没钱去京城。为了攒够路上的费用,他居然下狠心把自己的女儿给卖了!

魏忠贤进了宫,管事的太监瞅见他,发现这家伙身体比那些自小就净身的太监结实多了,于是就把他打发去干重活累活。

那时候,魏忠贤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可他亲眼看到了皇宫里的奢华和富贵,这让他心里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皇宫大院里混出个名堂,过上那种锦衣玉食的好日子。

魏忠贤琢磨着怎么找个靠山,好让自己平步青云。

之后,魏忠贤靠着自己出色的交际手腕,跟一个叫魏朝的大太监拉上了关系。魏朝对魏忠贤特别赏识,两人还结拜成了兄弟,并且魏朝还把他引荐给了皇长孙朱由校,让他在朱由校身边当差。

朱由校是大明王朝的皇太孙,将来可是要当皇帝的。要是能把他服侍得舒舒服服,那以后的日子可就风光了,前途一片大好。

魏忠贤二话不说,打包好东西就直奔皇长孙的宫殿,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从普通人变成了大人物。

【借女爬上位,权势倾朝野】

魏忠贤为了让皇长孙高兴,老是从老百姓那儿找些好玩的东西献上。皇长孙一直在皇宫里长大,哪见过这些民间的稀奇玩意儿。所以每次一见这些新奇的宝贝,他就乐得不行。

时间长了,朱由校对魏忠贤慢慢有了些亲近感。

说到朱由校心里最信赖、最亲近的人,那肯定是从小把他养大的奶妈客氏。不管魏忠贤怎么使劲儿,都别想撼动客氏在朱由校心里的位置。

不过,魏忠贤这人挺有远见,他想了好一阵子,最后决定跟客氏联手,这样两人都能有好处。

客氏和她的铁哥们魏朝走得很近,两人是彼此的伴侣。不过,在魏忠贤的有心挑拨下,客氏慢慢疏远了魏朝,转而和魏忠贤走到了一起。从那以后,魏忠贤和客氏就成了黄金搭档,一起商量着怎么干“大事”。

而且,因为跟客氏有了那么一层关系,魏忠贤慢慢赢得了朱由校的信任。没多久,太子就坐上了皇位,朱由校从皇长孙变成了皇上,魏忠贤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魏忠贤刚乐呵没多久,更大的好事就找上门了:那位才坐上龙椅不到俩月的皇帝,突然就没了。接着,皇太子朱由校接过了大权,成了天启皇帝。

朱由校当上皇帝后,立马给乳娘客氏封了个大号,叫奉圣夫人,还让魏忠贤去司礼监当了个管写诏书的太监头头,就是秉笔太监。

司礼监就像是太监们的头号学习地儿,那秉笔太监呢,就是帮皇上写字的人。魏忠贤这人,一天书没念过,斗大的字都不认识几个,可皇上还是给了他这个差事。从这里就能瞧出来,皇上对他那是真信任啊。

天启皇上打小就爱摆弄木头活儿,他压根儿没想当个好皇帝,倒是一心想当世上顶尖的木匠。这可美坏了魏忠贤,他乐呵呵地为天启皇上搜罗来了全国各地有名的木工高手。

天启皇帝迷上了木工活儿,对朝政的事儿不再上心,这样一来,朝廷的大权就慢慢被魏忠贤给掌握了。魏忠贤开始在朝廷里排挤那些跟他不对付的人,拉拢自己的小圈子,谁要是敢跟他唱反调,那可就得小心大祸临头了。

朝里的大官们对魏忠贤的胡来一肚子怨气,但天启皇帝根本不管朝里的事儿,连奏折都不看一眼,全是魏忠贤在当家做主。因此,不管这些大官们怎么写奏章告魏忠贤的状,都是白搭。

魏忠贤没人能治得住,他嚣张得很,居然自封“九千岁”,就差没跟皇帝那个“万岁”平起平坐了,这足以说明他权力有多大。

【功过凭人论,我自不讲理】

魏忠贤这人野心大得很,现在更是无法无天了。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心,认了好多干儿子,派他们到处去搜刮民财,给自己捞好处。而且,他还大胆地贪污受贿,啥都不怕。

魏忠贤那会儿可真是得意洋洋,但有人就不太好过了,说的就是朝廷里的东林党人。

东林党是一帮文官凑成的团体,从万历年间起就在朝廷里搞起了大动静。他们也曾风光一时,但魏忠贤上台后,日子就不好过了,被死死地压住。因此,他们对魏忠贤恨之入骨,跟魏忠贤那是水火不容,绝对没法共处。

朱由校当皇帝那会儿,明朝可真是乱成一锅粥了。国内不是闹饥荒,就是农民起义不断。外面呢,北方的后金势力也越来越大,金兵动不动就来骚扰边境。

金国人一心想把明朝给灭了,大明将士跟金兵打了好几仗,可兵力实在太弱。明朝的军队简直没法跟金兵抗衡,只能勉强应付,处境十分艰难。

接着,有人提出找葡萄牙人帮忙的主意,这话一说出来,朝堂里的东林党人立马就炸了锅,纷纷指责:“咱们大明王朝,武器装备有的是,哪有啥事儿得靠洋人来插手?这不是让大国威风扫地嘛!”

魏忠贤一听这事,立马火了:“这帮死脑筋的家伙,外头敌人都要攻进来了,还纠结那点破面子干啥?面子能比命还金贵吗?”

接着,魏忠贤也表示赞成找葡萄牙帮忙的主意。有了魏忠贤的站边,东林党里那些老顽固们立马就不吭声了。皇帝琢磨着:既然魏忠贤都点头了,那就这么定了吧。

后来,皇上下令,找来了好几十位葡萄牙的教官,让他们来教导大明的士兵。这些葡萄牙人还给大明带来了不少新式的军事武器。

有了葡萄牙人的援手,明朝的军队总算是赢得了期盼已久的胜利。这次能赢,魏忠贤也出了一份力。

不过要打仗,光靠好的武器装备和士兵的勇猛还不够,还得有足够的钱财和粮食支持。要是没钱没粮,那仗根本就没法打。

尽管魏忠贤是个爱贪小便宜、收受贿赂的家伙,但在给士兵们发放军饷和打仗用的粮食上,他可从不含糊,一分钱都不会少。而且,他还挺有头脑,琢磨出不少法子来搞经济,赚更多的钱来充当军费。

明朝那会儿,根据《明史》还有《明实录》里头写的,海盗老来骚扰。明朝政府一合计,干脆把沿海的港口都给关了。这么一来,海上交通就断了,靠海的城市经济就垮了。时间一长,国家的钱袋子也瘪了不少。

魏忠贤动手干起了实事,他把之前停掉的那些商业和海洋税收规矩又给拾了起来,重新用上。

这件事让东林党人非常不满,他们觉得魏忠贤太不把皇上放在心上了,简直无视历代君王的威严。魏忠贤这人没什么文化,也不讲理,更不明白那些大道理,所以他才不会去管那些大臣们怎么嘀咕,怎么拦着他。

魏忠贤自个儿说了算,靠着手里的巨大权力硬推新政策。没想到,这么一来,明朝的经济竟然慢慢好转了,国家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国库逐渐满满当当,军队的给养也跟着不缺了。

魏忠贤把收到的税钱,分了两部分用。一部分拿去救灾了,另一部分则给正在和努哈尔赤对抗的大将军袁崇焕买了兵马和武器。就在那会儿,大明朝的关宁铁骑,人数和战斗力都涨到了最高点。所以,金人那时候根本没法打进大明来。

魏忠贤靠着一套强硬霸道的手段,保住了大明江山,没让它落到金人手里。但话说回来,也正是他这种霸道做法,让东林党的人更加恼火。

【一朝权势没,王朝轰然倒】

天启皇帝朱由校去世后,他的弟弟朱由检接过了皇位,大家称他为崇祯皇帝。

崇祯皇上特别看重那些文官组成的东林党人,对魏忠贤带头的阉党很是不满。他满心想着要把朝中那些插手政事的太监给剔除掉,好让大明王朝再次兴盛起来。

崇祯皇上把魏忠贤干的坏事数了数,总共十大条,然后就下令让他自杀了。这样一来,魏忠贤一人说了算的日子就算是到头了。

魏忠贤一命呜呼后,东林党就开始得势了。崇祯皇上听了东林党的话,又搞起了封闭沿海港口的那一套,把对外贸易的路子给堵死了。这下可好,刚有点起色的经济又被这些老顽固给拖后腿了。他们还把魏忠贤那时候的重税给取消了。

结果呢,国家的钱袋子越来越瘪了。更逗的是,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都跟崇祯皇上哭穷。这么多事儿凑一块儿,国库就空了。朝廷呢,也拿不出足够的银子给士兵们发军饷。没了军饷,谁还有力气去上阵杀敌啊?

另外,崇祯皇帝被东林党那些老顽固给带偏了,他不仅把训练士兵的葡萄牙教官全给打发走了,还直接禁止了找人帮忙的提议,说啥也不准向外求助。

很明显,崇祯皇上太信任东林党人了,他死守老规矩,不敢有啥新动作,大明王朝最后打败仗,其实也是预料之中的事儿。

说白了,大明王朝垮台,不是因为那些太监掌权,而是因为朝廷里各党派斗得太厉害。

朝廷里的高官们为了争抢好处,开始拉帮结派斗来斗去。这事儿吧,跟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啥都不管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东林党的那些死脑筋的文臣,他们老是折腾来折腾去,把朝廷搞得一团糟,最后还把大明王朝的天下给搞没了。

魏忠贤活着那会儿,这家伙压根没念过几天书,连字都认不全,他做起事来全然不顾规矩。不论是东林党的文人,还是那些武将,他统统都不放在眼里,根本不管不顾。

谁要是敢不听他的指令,他不是把人发配边疆,就是要了人家的命。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让各党派的人都变得安分守己,这样一来,朝廷里也算是安稳了不少。

说实话,魏忠贤那套“不近人情”的强硬做法,确实给明朝续了命。他这一走,明朝很快就垮了。

0 阅读:57
晨曦微露梦星

晨曦微露梦星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