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潜艇普遍配备拖曳线列阵声纳以加强水声探测能力֬。093 改进型上安装的拖曳线列阵声纳从垂直尾舵顶端的圆管中放出。
我军潜艇部队以反舰而非反潜为核心任务,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并未配备拖曳线列阵声纳。
解放军面临的潜艇威胁包括:
1) 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攻击型核潜艇;
2) 海自的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
3) 右岸的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
其中 3 可以直接无视。
美日联军的潜艇部队是不容轻视的威胁。但在我军于海峡两端所能构建的横江铁索式反潜网 (稍微好一点的渔船都配备有探鱼声呐。水下监视阵列 + 反潜舰艇 + 空投&/水面安放的声纳浮标 + 加装拖曳声呐的海警船 + 成堆的渔船,完全能够将海峡南北两端层层叠叠堵得水泄不通,不要说长达百米级的攻击型潜艇,就连大一点的海洋动物只怕也未必溜得过去) 面前,敌方潜艇完全无法对我军渡海部队的水上运输通道构成实质性干扰。
在东亚大陆架海域,敌潜艇的拖曳线列阵声纳由于水深不足无法形成声学汇聚区而自动失效,相对于我军现役多数攻击型潜艇的远程水声探测能力优势随之蒸发。我军的水面,水下,空中反潜兵力则可在海底监视阵列引导下对其展开围追堵截,帝国海军的潜艇虽然先进,却也很难占到便宜。
活动于我国近海的水面反潜平台,空中安全有充分的保障,可毫无顾忌地使用工作于主动模式下,探测远界达到第二水声汇聚区的复合型低频拖曳线列阵声纳,对敌安静型潜艇实施反制。轻型护卫舰能以接近 30 节的航速长距离快速冲刺,而常规潜艇只能以 20 节速度在水下全速航行 1 小时。较之于常规潜艇,轻护与航空反潜平台的信息交流更为顺畅,平台单价和建造周期低得多,战沉时绝大部分人员能够安全弃船,显然是更具效益的反潜平台。
从反潜任务中解放出来的我军攻击型潜艇,遂可集结于岸基战术航空兵有效覆盖范围远界海域,依托远海侦察监视体系的引导对敌方水面单位展开攻击。使用 YJ-18 两级式双速制远程反舰导弹时,即便是细线拖曳阵列的探测半径也完全不够看,重型鱼雷与老型号潜舰导弹的射程则都不超过艇壳声纳的有效覆盖范围。
由于复合型低频拖曳线列阵声纳可以无视潜艇的静音措施,且探测半径超过重型鱼雷的射程,向我军战舰实施鱼雷攻击对敌潜艇而言并非易事。霉菌攻击型核潜艇目前缺乏垂直发射远程反舰导弹,鱼雷管发射的 UGM-84 捕鲸叉只能形成每次齐射 3-4 枚 (4 具鱼雷发射管,留 1 具装填鱼雷用于自卫/不保留自卫鱼雷) 的火力密度。3-4 枚技术陈旧的亚音速反舰导弹能否穿透 056/056A 的防空火力非常值得怀疑,向我军主力战舰奔去时将被毫不费力地拍死在海里。
作为对地打击平台,霉菌所有战术潜艇 (SSN + SSGN) 携带的战斧巡航导弹,投掷重量之和还不到 1 艘大型航空母舰武器库容量的 1/4。而且航母能在海上实施弹药补给,潜艇则必须返回港口/临时性基地才能重新装填武器。如果霉菌采纳智库建议,压缩远程舰空导弹数量,将水面战舰垂直发射系统的大部分单元用于容纳 ESSM 和进攻性武器,则其盾驱部队能够搭载的攻击型导弹数量亦将数倍于潜艇部队。对我军而言,强敌海上火力平台的威胁程度/重要性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航空母舰 >> 水面战舰 > 战术潜艇。反舰优先的逻辑无懈可击。由此不难理解为何拖曳线列阵声纳在我军常规潜艇上难觅踪迹。
潜艇是最佳反潜武器的说法流传甚广,实际上不能成立。脱离具体环境做出的抽象论断不是真理而是教条。由于需要周期性地减速收听敌潜艇噪声,执行广域猎潜任务的攻击型潜艇的航速,需高出目标 5-7 节方能维持接触,避免猎物利用受到本艇自噪声影响,声纳无法正常工作的高速占位航行阶段逃之夭夭。研制航速比主流型号快 5-7 节的高性能攻击型核潜艇,即使对技术领先财力雄厚的霉菌而言也是不现实的。按照常见攻击型核潜艇航速 30 节,速度优势 6 节计算,反应堆功率密度需暴涨 73%。想在开阔海域以潜反潜猎捕现代化核动力战术潜艇,因此完全是白日做梦。
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最大航速普遍较低,似乎能让猎潜潜艇的日子好过一点。但最好的潜用声纳向来优先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SSBN 的安静性也往往胜过攻击型核潜艇。以 SSBN 为目标的猎潜潜艇不仅需要配备强大完善的水声探测设备,而且必须具备尽可能高的安静航速,以便:
1)在短时间内扫过大片海域;
2)最大限度压缩敌方 SSBN 的反应时间。
昂贵的霉菌 SSN-21 海狼级即基于上述设计逻辑研制,其核心任务是杀入红色帝国的高纬度海上堡垒,用核战斗部反潜导弹将避于其中的 SSBN 炸得人仰马翻。然而战斗熊 SSBN 噪声水平相对较高 (堡垒战术指导和工业能力限制综合作用之下的必然结果,其安静性最好的潜艇是用来执行反潜任务的 SSN 如 971),极区海域的水文特点又使得霉菌安装在 GIUK 线海底山脉上的声纳监视阵列,得以侦听到上千海里外极区非安静型潜艇发出的噪声,为海狼提供粗略的目标指示。我军执行战略反潜 (猎杀 SSBN) 任务的攻击型核潜艇却不会有这样的运气。俄亥俄级向来以安静性极佳而著称,其换代艇更将采用纯自然循环堆 + 电传动 + 泵喷射推进器的黄金降噪组合,且活动海域远比战斗熊的堡垒辽阔,是异常棘手的目标。
潜艇反潜的价值体现在:
1)进攻性反潜战。利用潜艇对 A2/AD 体系较强的穿透能力,堵在对方门口截杀刚刚驶出基地的敌方潜艇/扫荡堡垒海区。典型案例为美帝英腐攻击型核潜艇冷战时期在巴伦支海和鄂霍茨克海的活动。海狼级就是进攻性反潜战逻辑发展到顶点的产物。
2)在气象环境恶劣的海域填补航空及水面反潜兵力覆盖的空白。典型案例为部署于 GIUK 拦截带上的北约潜艇。
3)在咽喉海域伏击航渡过程中的敌方潜艇。
4)长距离高速航渡先期赶到舰队任务海域,隐蔽地展开反潜清扫任务,消除隐患,迎接舰队到达。这对执行力量投放任务,需要长时间停滞于特定海域的航母打击群和两栖舰编队特别重要,在水面单位持续高速机动,位置飘忽不定的远洋舰队决战中则基本用不上。
上述任务类型中,2 与 3 可由常规潜艇完成,1 与 4 则非攻击型核潜艇不可。即使是最大航速达到 30 节以上的攻击型核潜艇,仍难以在伴随舰队高速机动时有效地执行反潜探测任务 (声纳工作效能随航速增加流体噪声加大而减弱,听音器与水环境距离极短的线列阵声纳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高速冲刺转移阵位 + 低速航行侦听目标的模式只在编队航行速度较慢时具备可操作性。
蓝线为攻击型潜艇典型战术航速 (二战时期柴电潜艇的最大水下持续航速,主流攻击型核潜艇的最大低噪音航速) 与商船巡航速度之比。红线为远洋商船平均排水量 (吨位/体型越大波障航速越高,经济巡航速度也就越快)。与主流商船的巡航速度相比,潜艇的战术航速自古以来处于劣势,能够发动鱼雷攻击的扇区宽度受到极大限制,追击目标云云更是无从谈起。出色的隐蔽性使得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成为最具生存能力的核武器平台,战术潜艇的天然隐蔽性也使其拥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但战术潜艇的实际军事价值远非别有用心的军方人士,治学不严谨的所谓专家,以及不明就里的媒体宣传般地强悍。
由于速度低于潜在猎物,战术潜艇的鱼雷攻击扇区通常不超过目标前进轴线左右各 30 度的范围。
大西洋之战中损失的绝大部分商船属于航速缓慢的蜗牛。巡航速度达到或超过 20 节的快速运输船对潜艇攻击几乎完全免疫。
海上机动编队的外层反潜,要靠这些。
中层与内层反潜作战,则由水面战舰 & 航空反潜平台携手实施。
另:
1)宣称潜艇是最佳反潜手段的,麻烦解释一下(专精反潜的)海自的兵力结构。
2)潜艇曾拥有声纳运行环境明显更好的优势,但水面战舰普遍装备工作深度达到数百米的拖曳声纳之后,该优势已被大幅度削弱 - 潜艇仍有一定优势,因为平台本体可在水中持续垂直运动,对水环境的感知要比水面战舰更加及时准确,整套声纳系统的运行环境也比壳体声纳只能在靠近海面的浅水区工作的水面战舰优越。
李勇
两军交战,事态感知力强的一方获胜的机率更大。俄乌战争就看出来了,俄罗斯空有强大的军力但事态感知力不如北约。所以没拿出好的答卷。
Du
只封锁海峡是不够的!台湾岛以东海域是重点[汗]
老钓手
关键还要看谁掌握制空权,没有制空权潜艇敢首先攻击一个舰艇编队,那就是找死。
用户12xxx99
太专业
逍遥子
潜艇反舰为主要任务也是错误的,水面舰艇天然克制潜艇,潜艇自身载弹量和信息感知能力也比较差,潜艇反舰必须需要协同作战,而且可能损失比较大;所以一般潜艇还是用于破交、补刀偷袭或者对地攻击比较合适!
123321
潜艇反潜的效率太低了。反潜巡逻机和反潜直升机可以在短时间内搜索大片水域,并发动攻击,还不用担心潜艇反击
南月居士
太专业了,看了三遍才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