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汤一生中只打了一场战役,却因为虽远必诛这句霸气侧漏的话被大家熟知。陈汤的手下败将郅支单于也很有名,王昭君的老公呼韩邪就被这家伙打得投奔了汉朝,汉朝的封赏却让人很看不懂,因为战后陈汤并没有当上将军。这不是西汉政府小气,而是按照西汉的行情,陈汤的歼敌数字实在有些拿不出手。
说西汉不小气,那是因为陈汤后来当了射声校尉,这个职位含金量很高,王莽最早也是陈汤的同事,西汉还给陈汤封了侯。陈汤之吃亏就吃亏在杀敌数字上,他杀死的匈奴士兵和贵族一共是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活捉了一百四十五人,此外还有一千多人匈奴人投降,郅支单于本人也被陈汤的部下打得伤重不治而死。因为陈汤一战干掉了大BOSS郅支单于,斩首数字看起来又不起眼,所以后世有些读书不认真的人,认为郅支单于的部下大部分还是跑路了,跑路到欧亚大陆的另一侧,成了罗马帝国的隐患。其实北匈奴西迁还要到百余年后,郅支单于被灭掉的的兵力之所以不多,那是因为他只剩下了3000兵力。
陈汤说得也很明白,他说得是虽远必诛,不是虽强必诛,强调的是攻击敌人距离有多远,而不是要攻击的敌人有多强大。郅支单于的兵力当时正好处于极端虚弱期,他原本是匈奴的左贤王,手下的兵力至少和呼韩邪单于相当,也就是数万人水平。郅支单于击败了竞争对手伊利目单于后,“并其兵五万余人”,兵力数字膨胀到十万人。郅支单于这时候已经登上了人生巅峰,把呼韩邪单于吓得急冲冲跑到长安避难。但在郅支单于西迁进攻西域时,兵力却下跌到三千人,郅支单于西进途中并没有和强敌交战,西域三十六国也没有围歼匈奴军队的纪录,西迁的匈奴人应该是遭遇了大规模自然灾害。
这种自然灾害能给匈奴人带来牲畜减半的损失,匈奴人可不是红军,很多匈奴部众可能就此散伙,回到了家乡,只有郅支单于自己出身的部落始终跟着他,来到了康居国。康居国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两汉时期的康居国是一个游牧和农耕并存的国家。康居国的国君和贵族阶层过着游牧生活,国君带着游牧战士在哈萨克西部草原游牧;两个国君下面还有康居五小王,这个五个小王统治着苏薤城(这个城邦后来反客为主建立了隋唐时期的康国)、附墨城、窳匿城、罽城、奥犍城五个小城邦。整个康居理论上有六十多万人口,12万兵力,但兵力分散在至少七个统治者手中,每个统治者的兵力也就是上万人,郅支单于带着3000久经考验的匈奴战士到来后,就成了康居国王的座上宾。郅支单于带着匈奴骑兵,配合康居人击败了乌孙人,一下子就康居王国炙手可热的角色。
康居王也不嫌弃郅支单于老婆多(他的老婆有几十个,汉军进攻时还组团和汉军开打),孩子大(有一个儿子被送到长安十几年),把女儿嫁给了郅支单于。郅支单于进入康居后,反客为主,杀死了康居王,在康居国境内建造了郅支城。陈汤闹出大新闻以前,郅支单于的实力处在一个非常模糊的状态,一方面他手中的直属兵力有限,只有3000人;另一方面,他也有可能恢复成十万大军的BOSS,因为整个康居的游牧战士有可能被他同化(他在东汉的亲戚们就做到了这一点),草原上的匈奴人也有可能迁徙到康居,和他汇合。
郅支单于还杀死了西汉送还他儿子的使者,对汉朝的态度十分嚣张。西汉的主流却是不理他,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了,康居距离长安“万二千里”,康居国内的城市也动辄距离上千里,汉军远征他的距离相当于李广利远征大宛国(大宛国和长安的距离是“万二千五百五十里),而康居的军力又超出大宛国一倍(按照汉书的记载,大宛国的兵力是六万人,正好是康居的一半)。李广利出征大宛,在妹夫汉武帝的全力支持下还闹得鸡飞狗跳,因此西汉君臣都不想多惹事。
但陈汤敢,陈汤干脆假传圣旨,借着郅支单于兵力还弱小的东风开始了疯狂冒险。陈汤进攻郅支单于的兵力也远不如李广利,史书上说得四万人很可能就是他吹牛。陈汤动员的汉人部队主要是车师国的戊己校尉所部,按照汉朝的规划整个车师国有两个校尉,汉朝一个校尉管理2000人马,扣除留守、种地的部队(这部分人马吃饭主要靠屯田,跟着陈汤冒险可以,但要留下不少人种地),陈汤最多带走3000人(按照屯田、作战比例三七开计算)。车师前国、后国兵力都是1800多人,陈汤能带走多少也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西域三十六国中众多小国,汉书对它们的估计都是按照一户出一兵的最大动员比例计算,要它们远征数千里,它们就只能拿出纸面兵力的几分之一。陈汤可以伪造圣旨,但伪造不了粮草、兵器和铠甲供应,陈汤就像小破球的剧组一样四处化缘,愣是空手套白狼,变出了一只大军。
陈汤的四万大军很大可能是号称,他的实际编制就是六个校尉、12000人左右。陈汤就是凭借这万余人马,直接杀进了拥兵12万的康居国,通过复杂的博弈,包围、干掉了郅支单于。他的杀敌数字是不多,但砍下的人头含金量很高,因此才有了封侯但不升官的赏赐。
陈汤是戴罪立功,属于功过相抵,不生官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