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心律失常系列3——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天逸健见 2024-10-31 22:58:38

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是由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心律失常,一般分为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交界区逸搏与逸搏心律、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三种类型。

正常的心脏传导系统由房室结、希氏束、窦房结、结间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等组成,其主要功能为形成和传导冲动,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随即由结间通道和房间传导通路传递至房室结和左心房。冲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抵达希氏束后传导再度加速,迅速经左右束支传至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极为快捷,最终使全部心室肌几乎同时被激动,完成一次心动周期。

房室结一直被认为是继窦房结之后心脏最重要的次级起搏点,从房室结发生的逸搏及各种心律称为“房室结性逸搏及心律”,我们以往简称为“结性逸搏”及“结性心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进展,发现产生“结性逸搏”及“结性心律”的兴奋灶或起搏点并非局限于“房室结”,而且严格地说,真正的房室结区并未证实具有自律性,故产生“结性逸搏”及“结性心律”的起搏点应该包含有其他房室结周围组织,故应用房室“交界区”的概念来替代传统“房室结”的概念,与其对应,近年来我们应用“房室交界区心律”来代替传统的名称。

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常见分类有哪些?

1.房室交界区性期间收缩(premature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beats):

又称房室交界区过早搏动(JPBs),简称交界区性早搏或交界性早搏等。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发出之前,房室交界区提前发生的一次激动。病因与房性期前收缩类似,既可见于正常健康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心力衰竭、肺心病者也可发生。使用洋地黄治疗有效,但洋地黄中毒亦可引发。低钾血症可发生,补钾后可消失。当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有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时提示有心肌损害。如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缺血、心肌损伤者提示预后较严重。2.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AV junctional escape beats)与逸搏心率(AV junctional rhythm):

正常窦房结冲动频率较交界区逸搏冲动频率快,交界区内逸搏性起搏点在窦房结控制下,不产生逸搏或逸搏心律。当窦房结冲动频率较交界区逸搏冲动频率慢或窦性冲动未能达到交界区时,出现交界性逸搏或心律。房室交界区性逸搏是由于窦房结冲动频率减慢低于房室交界区潜在起搏点的频率或传导障碍窦房结冲动不能抵达起搏点部位,潜在起搏点除极产生逸搏。

3.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tachycardia,NPJT):

由于交界区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的节律失去正常活动的规律即为心律失常(arrhythmia),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包括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病人多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持续数秒、数小时等,可有心绞痛、胸闷。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是由于交界区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的一种心律失常。4. 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房室结区存在两条传导速度不相同的路径,可形成折返,引发并维持心动过速的疾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晕厥、心绞痛等症状,可自行终止。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后可好转。

0 阅读:37

天逸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