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十年无人问,一战成名天下知,史上十三大出场即王炸的名将!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6-08 16:41:34

受评书演义还有古装剧的影响,今人往往天真的以为,古代那些优秀的将领只要在山上读他几年兵书,再有个神仙一般的高人点拨,就能无往而不利,成为不世出的名将。

如事实真是如此,那长平之战中被坑杀的就应该是秦军了,马谡也早就将大汉的旗帜插到长安的城头之上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偶然的,没有经验的积累,一切理论只限于书本之中。

然而历史上却有那么一小撮人,可以摆脱这个逻辑规则,出道即巅峰,出手就是王炸,仅凭一战就能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一、霍去病

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只是平阳县的一名小吏,母亲也仅是平阳公主的一名侍女,就连他的出生都是个意外,祖上几代都没出过一位名臣名将,然而这么一个没经验、没资历、没威望的“三无”少年,却在17岁那年,随自己的舅舅卫青第一次出击匈奴,就率800轻勇骑凿穿整个漠北,斩首两千,俘单于叔父,获冠军侯。

史上出场最华丽的名将,非霍去病莫属!

二、陈汤

假传圣命,诛郅支于康居,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这就是史上最牛外交官陈汤。

然而在这场名战之前,陈汤不但是籍籍无名,而且都称不上一员武将。

他的入仕之路异常坎坷,虽然一肚子文采,却因出身贫寒,曾以乞讨借贷为生,被乡人认为没有节操,多方求告才谋得一九品小吏——献食丞。

后来好不容易得到富平侯张勃的赏识,被列入“待选”之官,却因隐瞒父丧,被人检举而下狱。等到又有人举荐为郎官,陈汤已是不惑之年,于是趁西域混乱,外族异动之时,主动请求出使西域,皇帝高兴,但也只是赏了他一个副校尉,连主使都没能拿到。

但即便如此,从没有上过战场的陈汤还是一战成名,率西域联军八千,奔袭2000多里,斩北匈奴郅支单于于康居城,首级悬于高杆之上,传之四方,使“西域震恐”。

远征康居一战,陈汤光耀千古。

三、田穰苴

武庙十哲钉子户,武经七书名列第三的兵法大家,史上一战成名的典型代表。

田穰苴在历史上只指挥过一次战役,然而就是这一次,却使他名动天下。

当时强晋联合燕国攻齐,齐军士气低迷,一败再败,齐景公束手无策,便采纳晏子建议,火线提拔了田穰苴为帅,领军抗敌。

田穰苴不仅毫无作战经验,而且出身低微,无任何官职在身,就连他自己都感觉难以服众,所以请求景公给他派一有地位的大臣来“镇场子”。

于是,宠臣庄贾光荣来任监军,却没想到直接让田大帅给祭了旗。

庄贾因朋友相送,饮酒晚至,又对主帅口出不逊,被田穰苴以军法从事,前来赦免的景公使者也因马驰军中,被斩了车夫。

田穰苴杀鸡儆猴之举,令“三军之士皆振栗”,于是,病者求行,士卒求战,晋师闻之,罢去,燕师闻之,而解。

齐军一仗未打就大胜而归,不战而屈人之兵,田穰苴也因此成为史上最耀眼的军事明星之一。

四、陈庆之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以七千之众,横扫北魏,是南梁名将陈庆之的巅峰之战,也是作为主帅的第一战。

与霍去病的年少成名不同,陈庆之属于大器晚成,41岁那年才出任武威将军,投身军伍。

而在此之前,他就是梁武帝的一个小跟班,史书说萧衍痴于围棋,少有敌手,陈庆之却经常能以一子负之,将主子拍的眉开眼笑,于是萧衍称帝后,就封他做了个主书,负责抄抄写写,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文官。

陈庆之作为武将的首秀是在那场“旷世疑战”中,梁军主帅萧综因为怀疑自己不是萧衍亲生,竟在一天夜里把大军丢下,孤身一人投了北魏,以致军心大乱,诸军皆溃,唯有陈庆之率领的两千人成功突围。

萧衍由此认定陈庆之是可造之材,不久就派他率七千人护送北海王元颢北归称帝。

陈庆之也就此一战成名,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皆胜。不过这也是他的巅峰,此后他先是败于腾出手来的尔朱荣,扮成僧人才得以逃归,后又两次败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之手,神奇不再。

可惜世人刻意忽略,只因陈庆之的出场太过华丽了。

五、虞允文

采石之战,两万对十五万,大破金军,史上著名的书生名将。

严格来说,虞允文并不是一员武将,而是地地道道的文职人员,采石之战,他只是恰逢其会。

当时,金主完颜亮率整编的32个军以及3万水军,共60大军侵宋,淮西主将王权畏敌如虎,不战而逃,金军得以渡过淮河直抵长江北岸。

赵构震怒之下,撤免王权,命统制李显忠赶往采石矶负责江防,然而李显忠胆小如鼠,磨磨蹭蹭不愿前往,导致江防部队因无人负责,陷入混乱。

于是,赵构又紧急调派宰相叶义问前往长江前线整顿防务,但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叶义问更加胆小,自己不敢去,派了时任督江淮军马府的中书舍人虞允文,代表自己前去采石矶犒军。

虞允文在此之前从未经历过战事,他科举出身,历任彭州通判、权知黎州、渠州,因秦桧当政,主战的他一直不获重用。秦桧死后,虞允文获中书舍人赵逵推荐,才出任秘书丞,至礼部郎官。

可以说,虞允文大半生都在文官系统这一块打转,即使接触过兵书,对战事也是毫无实操经验,但他凭着一腔热血,硬是在采石矶一战中,守住了长江防线,还歼敌过万,一战成名。

可惜由于主张用兵北伐,备受朝中主和派排挤,仍主政地方,未能再在宋金战场上发光发热,采石矶一战也成为虞允文一生仅有的一战。

六、李愬

雪夜入蔡州,军迷心中奇袭战的巅峰,也是李愬李元直的军事首秀。

李愬虽然贵为中唐名将李晟第八子,但他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一直担任文职(他的兄弟中也没有出色的干才)。

李晟去世后,李愬恩荫封官,任太常寺协律郎,后升任少府监、太子詹事,虽地位尊崇,与皇家关系密切,却与军事八竿子打不着。

元和十一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被吴元济击败,只身脱逃,接替其为帅的荆南节度使袁滋又与淮西卑词媾和,毫无作为。

唐宪宗的削藩战争就此陷入困局,于是,时任宫苑闲厩使的李愬慷慨上表,要求去前线效力,宰相李逢吉认为他虽无作战经验,却是名将之后,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不妨一试。于是李愬走马上任,出任唐邓节度使。

接下来,李愬分了三步走,第一步麻痹敌人,示之以弱。他对将士们说:“战者,非吾事也”,不但不整顿军纪,还对军中事务不闻不问,由此吴元济放松了警惕,大调兵马北上,以防备李光颜。

第二步,大打攻心战,剪除淮西羽翼。他通过俘虏的淮西骁将丁士良,收降了文城栅的吴秀琳,又通过吴秀琳,找到了奔袭蔡州的关键人物李祐。这些淮西将领不仅让李愬掌握了淮西内情,帮他搞定了蔡州外围,还帮他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突将”。

第三步,出其不意,一剑封喉。元和十三年,李愬亲率九千人于雪夜奇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

此后李愬再未有如此神作,但此一战足以流芳百世!

七、李陵

李陵虽然是李广之孙,出身名将世家,但在降匈奴之前并没有多少名气,他是李当户遗腹子,李当户仅做过郎官,又早死(比李广死的都早),所以从小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又因祖父的前车之鉴,武帝仅让他值班宿卫,做一些保镖之类的工作,后来李陵主动要求征战沙场,武帝也只是让他侦查地形,做斥候。

所以,天汉二年李广利出征匈奴时,武帝只是令时任骑都尉的李陵护送粮草,李陵请缨独立成军,武帝也不放心,借口战马不足,不允。最后李陵愿以步兵出战,武帝才勉强同意他为贰师将军打辅助。

结果,东浚稽山战,李陵一战成名,也一战而灭,他用五千步卒勇敌匈奴八万骑兵,转战千里,坚守十日,杀虏一万,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成为史上最令人唏嘘的“汉奸”。

八、窦宪

永元元年,窦宪率北军五校、黎阳等十二郡骑兵,出兵漠北,最后在稽落山大破匈奴,“虏众崩溃,单于遁走”,汉军穷追不舍,去塞三千余里,斩名王以下一万三千级,获牛羊马驼无数,窦宪意犹未尽,又深入虏庭,在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燕然勒石就是一场奇迹,不仅因为去塞远,军队成分复杂,击的是强大的匈奴,还在于这是主帅窦宪的第一次领兵。

窦宪是东汉外戚,妹妹是章帝皇后,自小就是锦衣玉食,遛狗走马,性情更是嚣张跋扈、睚眦必报,以至于王公贵戚“莫不畏惮”,永元元年更是为了争宠,派刺客杀了太后幸臣刘畅,嫁祸蔡伦。

为了求得太后宽恕,窦宪不得已才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

这样一个毫无作战经验,又惧死之人,却立下如此不世奇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九、刘仁轨

刘仁轨也是一战成名,他原是贞观朝的一个小小县尉,因杖杀骄纵枉法的折冲校尉鲁宁,受到李世民的亲切接见,一路由县尉、县丞、县令高升至给事中。

李治登基后,他因为清廉刚正得罪了中书侍郎李义府,被陷害下狱,幸亏他原来上过一篇《平高句丽五策疏》,得武则天赏识,才免于一死,被贬为青州刺史。

所以,苏定方灭百济,征伐高句丽时,离海最近的刘仁轨就成了后勤大总管,负责转运粮草。

可以说,刘仁轨在去高句丽代替王文度统军之前,从来没有领军作战过,而高宗之所以选择他,一是因为苏定方陷入平壤的围城之战,脱不开身,军中无大将;二是那篇《五策疏》让武则天认为他有军事才干;三是长期的督海运让他对朝鲜半岛的局势知之甚深。

于是已经59岁的刘仁轨走马上任,稳定住了半岛局势,并在高宗打算放弃百济之时,力主坚守待变,乘便取之,最终于白江口四战四捷,打赢了中华对日第一战,名垂千古。

十、田单

田单虽是田齐宗室,但在即墨保卫战之前,仅是齐都临淄的一名管理市场的小官——市掾,也是毫无作战经验。

但面对亡国之危,田单还是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前284年,燕、秦、赵、魏、韩五国联军攻齐,齐军连败。四国撤走后,乐毅又统帅燕军,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最后齐国只剩即墨和莒两城。

这时正率族人逃至即墨的田单,被众人推举为城守。田单先使反间计,让燕惠王阵前换将,以骑劫代乐毅,后又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尽复失地,挽狂澜于既倒。

即墨保卫战是田单首秀,也是巅峰,后来赵国用五十七城换来田单,田单才再次踏上疆场,为赵攻下燕三城。

十一、王玄策

王玄策灭中天竺一战,斩敌2万余,虏一万两千余,降城五百八十座,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之奇功”。

而在此之前,王玄策就是一纯粹的文官,他初任黄水县令,贞观十七年,才作为副使,首次出使天竺。

四年后,又作为正使,率30人二次出使天竺,也就是在此期间,中天竺袭击大唐使团,惹得王玄策借得吐蕃和泥婆罗兵八千,大战三日,生擒叛王阿罗那顺,献俘于长安,并带回方士那迩娑婆寐。

此后,王玄策并没有走上名将的道路,因为大唐并未将此次胜利当回事,他的一战成名仅存于史书及后世口碑中。他也没有因为太宗之死受牵连,继续活跃在外交一线,后来他还第三次出使天竺,被印度人视作上国“天使”。

十二、朱文正

虽然朱文正是朱元璋亲侄,被当做亲儿子抚养,但洪都保卫战之前,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镇守洪都也只是因为洪都太过重要,“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也”。

朱元璋对侄子也没有多少信心,所以又派了有经验的邓愈襄助,却不想朱文正一出手就是王炸,洪都保卫战,以2万守军,挡住了陈友谅60万大军整整85天,创造了中国守城史上的一个奇迹。

后来,朱文正因不满朱元璋的封赏,欲投靠张士诚,被软禁至死,洪都保卫战也成为他的绝唱。

十三、王舜臣

古今第一神射,曾创造千矢射千人的神迹。

王舜臣亦是文职,官至兰州知州,不过史书说他“善射”。

元符二年,吐蕃叛乱,种家将种朴率军平乱,作为后勤地方官的王舜臣随同出征。

种朴深谙军事,认为宋军新败,士气低落,应避敌锋芒,寻机而动,但武将在宋朝从来不掌话语权,熙河经略使胡宗回一介文官,不懂军事,却连续催促种朴出兵。

种朴只得领军出战,结果误入吐蕃人埋伏,种朴战死,部下溃散,又被山隘所阻,死伤甚众。

这时,王舜臣挺身而出,他飞马奔驰,独自断后。敌军有万人,七员大将领兵在前。王舜臣引弓射箭,三名敌将眉心中箭,四将被贯穿后背。

敌军一时不敢向前,王舜臣趁机振旅修军,与敌再战。史载,战斗打了两个时辰,王舜臣连发一千多箭,箭无虚发,毙敌千人,然而高强度作战,也使他手指崩裂,血至肘上,坚持到天黑,宋军才得以越过山隘,撤军回还。

王舜臣一战成名,成为史书上唯一一位靠一己之力,扭转战场局势的神射手,但也仅限于史书,此后,王舜臣再未有出战的记录。

0 阅读:83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