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的时候,总有人一进屋就跟我说“罗医生啊,我这“心脏病”怎么办啊,我害怕啊!”
这四种“心脏病”我根本不给他们开药,因为基本上都是在自己吓唬自己。
赶紧看看有没有这4种情况,是不是有在乱吃药!

做了个胸片,或者做了个CT,报告上写着主动脉硬化。这可怎么?要不要吃阿司匹林?动脉硬化,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其实,它更像是血管的“年轮”。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出现一些变化,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是身体自然老化的一部分。只要不是动脉斑块,不是狭窄,不是堵塞,就不要紧,别整天吓唬自己了!
2、心跳太慢现在很多人做了个心电图,戴了个电子手表,发现自己的心跳每分钟不到60次就慌了起来!这可咋办啊?!要不要装起搏器啊,会不会停跳啊!现在很多人就喜欢“就喜欢自己吓唬自己”!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在60 - 100次/分钟。但如果心跳低于60次/分钟,很多人就会紧张,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了心脏病。其实,心跳太慢并不一定意味着有问题。如果心跳过缓伴随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那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但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单纯的心跳慢是不需要用药的。

颈胸椎脊柱损害或形态异常,刺激颈胸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放电使其支配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兴奋、冠脉血管痉挛收缩,收缩会使血管空间减少;痉挛会让血管内部平滑肌局部撕裂出血,加速斑块血栓的形成,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冠脉狭窄、冠心病、高血压。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患者的脊柱病变进行治疗,消除致病根源,防止二次诱发;一方面是对紊乱兴奋的交感视神经进行调控,解除神经兴奋性,使其恢复正常,这样双管齐下,方可使患者恢复健康。
4、窦性心律或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它是一种正常的心脏节律。窦性心律不齐也是很多人在体检报告上常见的名词,很多人看到“不齐”两个字就慌了神,觉得自己心脏出了大问题。其实,这两种情况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常的。

心脏病听起来很可怕,但并不是所有心脏相关的问题都需要用药治疗。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需要过度恐慌,对症处理才是硬道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身体的变化,就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