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马大姐认识得有6年了,3年前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抢救过,做过支架,开通了血管。
3天前,再次发生心肌梗死,这次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对此家人非常不理解!明明三年前因为心梗放过心脏支架,怎么又复发了,这简直不合理!!

做完支架,没啥不适感觉,那就万事大吉了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梗是怎么回事。心梗,全称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简单来说,就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被堵住了,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就像农田缺水一样,庄稼会枯萎,心脏也会“罢工”。而支架植入就像是在堵塞的血管里搭起一座桥,让血液重新顺畅地流动。
而心脏支架是一种急救措施!内科支架优先级较高,因为其创伤性较小,因此是第一选择,但如果患者远期支架预期不好、堵塞部位特殊就必须选择搭桥手术,支架手术并不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而是一种急救措施!

除了常见的原因,如血脂异常、血压控制不佳、吸烟等。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幕后黑手”——胸椎脊柱损害或形态异常。
我们的脊柱就像人体的“中轴线”,它不仅支撑着身体,还与神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胸椎部分的脊柱出现问题,比如骨折、畸形或者退行性改变,可能会刺激到颈胸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就像一个“指挥官”,它一旦被刺激,就会发出异常的信号,让心脏传导系统变得异常兴奋,冠状动脉血管也会跟着“闹脾气”,出现痉挛收缩。
血管痉挛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会让血管的空间变窄,原本就狭窄的血管更是雪上加霜。更糟糕的是,痉挛还会让血管内部的平滑肌局部撕裂出血,就像在血管壁上划了一道口子。血液流出后,就会加速斑块血栓的形成,最终导致心梗再次来袭。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患者的脊柱病变进行治疗,消除致病根源,防止二次诱发;一方面是对紊乱兴奋的交感视神经进行调控,解除神经兴奋性,使其恢复正常,这样双管齐下,方可使患者恢复健康。

心梗的防治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不仅要关注心脏本身,还要留意那些看似不相关,却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的身体部位。让我们一起守护好自己的健康,远离心梗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