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之前的老佛爷:自封菩萨、比慈禧还要强横的太后|文史宴

文史宴说 2024-08-02 03:42:38

提起历史上最强势的太后,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慈禧。不过,明代后期曾经出现过一位比慈禧更任性的皇太后。她就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太后李氏。

她虽然是农家女出身,却成功逆袭上位,甚至自封为九莲圣母菩萨,只因一枕黄粱就众筹集资,建寺立塔。

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太后李氏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这首在北京流传了四百多年的童谣,讲得便是慈圣太后在昆玉河畔兴建的慈寿寺塔。如今,此处已经被辟为公园,看上去平淡无奇。

伫立在玲珑公园内的慈寿寺塔

谁能想到:当年兴建此塔的理由颇为奇葩,竟然是李太后托梦所建。可是,李氏贵为皇帝的生母地位尊贵,崇佛建塔难道还需要托名梦境么?这就和万历时期的佛教发展史息息相关。

法海寺明代佛教壁画,图片来源网络

出于为尊者讳的缘故,《明实录》等文献对于这位婢女太后的发迹史,及其营建浮屠的记载都语焉不详。然而,通过散见于民间的稗官野史,我们可以复盘出慈圣太后自抬身价、崇佛建寺的过程。

李氏,北直隶漷县人(今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正史典籍均未记载其名,而民间野史称其为李彩凤。尽管她贵为万历皇帝的生母,徽号为慈圣皇太后,却生长在京东漷县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李伟是一名泥瓦匠。

十五岁时,李氏进入裕王朱载垕的藩邸做婢女。这位裕王也就是日后的隆庆皇帝,以好色著称于世,后因服食过量春药暴毙而亡。

年方豆蔻的李氏进入王府后,很快引起了朱载垕的关注与宠幸,相继生下两位皇子。可在等级壁垒森严的禁宫红墙之内,出身卑微的李氏地位很低。她唯一的信念便是“母以子贵”,希冀儿子登上皇位之后,自己的境遇将会有所改善。

漷县镇仅存的古迹——东门桥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廿六日,李氏的丈夫朱载垕撒手人寰,谥号穆宗。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冲龄践祚,由陈氏、李氏两位太后共同抚育,分别上徽号为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

冲龄践祚的万历皇帝

对于两宫之间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一种比较盛行的说法是:李彩凤由于自幼家贫,被卖至同乡陈家为婢。待到陈家千金嫁与裕王,李氏遂以陪嫁丫鬟的身份一起进入王府。此事虽未见诸官方档案,但按照《明史·后妃传》中的记载:两位太后的桑梓均在通州,确系同乡无疑。

影视剧中的陈太后与李太后

无论流言是否属实,李氏始终谨小慎微地侍奉陈太后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但自己如此,她还叮嘱小皇帝朱翊钧必须每日到慈庆宫向仁圣太后请安,断不能有丝毫怠慢。

由于出身卑微,李太后甚至没有资格与陈太后、万历皇帝同席用膳,只能像侍女、仆从那般站立。这与晚清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面前的飞扬跋扈形成了鲜明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慈禧皇太后与慈安皇太后,《大太监》剧照

这种屈辱始终折磨着李太后,给她的内心造成极大创伤,感觉自己处处低人一等,见人矮三分,以致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眼见李太后郁结于胸,整日茶饭不思,长吁短叹。

有人给怹出了个妙招:别人不是觉得您出身卑微么?您干脆托名九莲圣母菩萨转世。如此一来,您可就是菩萨的化身嘞!到时候哪还有人敢瞧不起您呐?

影视剧中的李太后形象

李太后觉得此计甚妙,很快对外宣布自己做了南柯一梦:哀家在梦中遇到一位菩萨,骑着金色的凤凰翩翩下凡,向我口授了一部《九莲经》。待哀家醒来之后,竟然可以脱口而出,一字不漏地背诵。众卿哪位懂得解梦,速速为哀家讲讲这梦境是何解?这位菩萨又身在何方?

可任凭高僧大德、博学鸿儒遍查历代典籍,也找寻不到太后梦中的“九莲圣母菩萨”。本来嘛,杜撰之物哪里会有呢?

慈圣太后所绘九莲菩萨像碑

其实,宫女、太监早就把李太后是九莲圣母转世的消息在民间散播。大臣们自然心领神会:恭喜太后千岁!贺喜太后千岁!不用费心去寻找了,您是九莲圣母转世呀!

一时间,宫里的英华殿、南城的长椿寺等处寺庙都开始供奉这位“九莲圣母菩萨”,《九莲经》也被“录入大藏中”。

敕建长椿寺

但李太后还是觉得宣传力度不够。

为了进一步推崇自己的地位,她决定拿出自己的内帑(私房钱),修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寺院,将其打造为“九莲圣母菩萨”信仰的大本营。

太后都出银子了,咱们也得表示表示啊

为了迎合慈圣太后,上至公子王孙,下至各级官吏,马上放弃了吃瓜群众的心态,心领神会地参与到这项旷世工程之中,众筹修庙。

甚至连首辅张居正也不甘人后,亲自题写了《敕建慈寿寺碑文》。大家发挥出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很快就在京西阜成门外的八里庄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于万历四年(1576年)破土动工。

慈寿寺旧影

在李太后的亲自关怀之下,寺庙的营建颇为迅速。仅仅两年之后,一座碧瓦朱甍的“慈寿寺”便在京西拔地而起。

明末沈德符所撰《万历野获编》将其列为京郊敕建寺院之首,分为五进院落:伽蓝殿、大士殿、延寿宝殿、九莲阁,以及永安万寿塔(俗称慈寿寺塔,或玲珑塔)。

值得注意的是:慈寿寺的宝塔并非像其他寺院一样修建在最后一进院落,而是屹立在第三进院内。这种以塔为中心的建筑布局主要盛行于唐代,明清时期采用此种布局实属罕见。换言之,慈寿寺塔位于整个寺院的核心位置,如同众星捧月一般拱卫这座浮屠,一切规格均参照广安门外的辽代天宁寺塔。

此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南面券额为“永安万寿塔”,其余北、西、东三面分别题写“真慈洪范”、“辉腾日月”、“镇静皇图”字样。

在每面塔檐之下的拱眼位置,皆凿有佛龛三处,内置铜佛一尊,凡三百一十二尊。塔旁立石碑两通,至今尚存。

尽管历经岁月的磨洗,碑文已经字迹疏泐、线条漫漶,却犹可辨认:西侧为慈圣太后所画关帝像;东侧是慈圣太后所绘九莲菩萨像,并勒有王锡爵恭书的《瑞莲赋》。

《瑞莲赋碑》碑额

其实,当日诸位阁老之中,写下《瑞莲赋》逢迎李太后者不乏其人:状元出身的申时行、万历帝师许维桢亦提笔挥毫,操翰成章,但独独王锡爵所作深得李太后赏识,在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

既然慈寿寺是敕建寺庙,自然不乏皇室珍奇庋藏其中。按清代桐城大儒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记载:

(慈寿寺)内有一座四尺多高的太湖石,集瘦、露、秀三者于一身,可谓尽得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妙。

《竹叶亭杂记》

要知道,自两宋以来,太湖石专门用于装点皇室宫苑,民间哪里得见?这也从一个侧面彰显出慈寿寺皇室寺院的气韵。

万历末年,进士陈万言游览慈寿寺之后,曾赋诗一首:

“帝城门外刹,舍卫国中台。初地三摩入,慈宫万寿开。午钟招雉雀,夜雨积莓苔。怪底花间客,浮名逐梦来。”

尽管“浮名逐梦来”之句隐晦地流露出诗人对李太后大肆崇佛的不满,但慈寿寺修建的美轮美奂却是不争的事实。寺内不仅拥有桂殿兰宫,高达56.5米的慈寿寺塔更是冠绝京师,元、明、清三代在京建造的所有宝塔无出其右者。

慈寿寺塔

据寺内僧众口耳相传:当年慈圣太后打造九莲圣母骑凤造像之时,特意借小皇帝万历的名义,下令从内府之中取出唐代“画圣”吴道子的观音图为蓝本,命工匠按此打造佛像,却将面容改换作自己的脸庞,以此为金身,日日受人香火,保佑自己福泽绵长。

明亡之后,慈寿寺作为敕建寺庙的地位不复存在。待到乾隆时期,法式善游历西山路过此地,旦见寺内年久失修,慈圣太后的画像也已残破不堪。

至光绪年间,慈寿寺毁于大火,那尊珍贵的九莲圣母骑凤造像自此下落不明,唯有玲珑塔依旧矗立。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0 阅读:0

文史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