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
——《临潼县志》
陕西临潼,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早在汉唐代以前就是京畿之地,临潼之名始于宋代。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到了民国时期,又属咸阳行政督察区。1997年,设立西安市临潼区。
临潼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物古迹资源丰富,华清宫、姜寨遗址、鸿门宴遗址,秦王嬴政的陵墓就建在临潼骊山。那么,过去的临潼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笔者收集到了一些珍贵的临潼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大部分都是模糊的黑白照,为其上色并修复了清晰度。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看到了七十多年前临潼独特的城市和人文风貌。
站在骊山上俯瞰临潼古城,令人震撼!那时候的临潼,城高池深,城墙还没拆,县署文庙等建筑依稀可辨。城内房屋鳞次栉比,城外是一望无际的良田。照片拍摄于1947年。
扒了扒史料查到,临潼城垣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明代进行了重修,设城门四座,分别为:集凤门(东北)、华清门(南)、永丰门(西)、临渭门(北)。
这是临潼城内的一条街道。街道不是很宽,两侧是传统的民居建筑,古色古香。沿街店铺都在开门营业,门口撑着遮阳棚。大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街道的尽头,就是高大的骊山,山坡上道教庙宇“三元洞”依稀可见。骊山虽不及太华险峻,不如终南山绵亘,不及太白幽静。但为三皇旧居,历朝刻意经营,骊山也可称作名山。
你很难想象,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农闲季节,在临潼古城外,一名男子正在地里放羊,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
远处,临潼城墙和城墙上的垛口都很完整。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临潼城墙依然很完整。之后,临潼城楼、城墙、城门、牌楼等古建筑陆续被拆除。
1947年,临潼乡下农村景象。村中一条笔直的大路,一眼望不到尽头。路的两侧,是民房和院落,掩映在绿树丛中。
忽然传来一阵铃铛声,只见一名男子赶着牛车去地里干活,车上放着一些农具。由于车辆的常年碾压,土路上两条车辙十分明显。
在临潼一个粮食收购点,一位农民和儿子来到这里卖粮食。两人抬着大秤,收购点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校对粮食的重量。吊起的粮斗上,写着“临潼县田管处制”字样。地上的粮食堆积如山。
夜幕降临,临潼城即将进入梦乡。一名卫兵将城门关闭,插上门栓。另一面卫兵举着汽灯为其照明。两扇厚实的木门,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两扇木门的每次开合,见证了临潼这座古城的历史。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烟火气。这不,40年代的临潼街头,各种小吃摊一字排开,各种美食香味扑鼻。一名男子正坐在桌子前,享受当地美食。从照片上,临潼的美食多以面食为主。
这是位于临潼阳谷峪芦家庄的朱氏牌楼。这座三间四柱石牌楼,为清咸丰年间中议大夫武访畴为其母朱氏竖立的节孝牌楼。牌坊上有“圣旨”、“懿范”、“徽音”等字样。
40年代,一名男子站在临潼县银行门口,可能是一名银行职员。门口的墙壁上悬挂着两块一模一样的铜牌,以及每天上午和下午的营业时间。门楣上方“临潼县银行”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徽章标志也很特别。
这是临潼当地一个地方小法庭。法官正在审理两名农民的土地纠纷案件。法庭虽小,但五脏俱全。桌子后面有检察官席、推事席和书记员席,台下站着一名法警。
40年代,在临潼当地一个监狱里,几名服刑人员站在牢房门口放风。门框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一个“乙”字。他们正处青壮年,却深陷牢狱,脚上套着铁锁链。几个人脸上表情各异。
这就是华清宫里的浴池遗址,为当年杨贵妃沐浴的地方。华清宫里像这样的浴池不止一处。这个是用青砖垒砌而成,这里有优质的温泉。能在这里面舒舒服服泡个澡,绝对是一种享受。不过,看到这样的浴池,你有没有想跳进去享受一番的冲动呢?
这是位于山脚下的一个训练基地,门框上有块竖牌,上书“临潼县训练所军训队部”字样。院内是一个很大的操场,一些士兵正在在教官的指导下训练。大门口,有一名卫兵在站岗。
1947年,临潼城内一间店铺里,父子三人正在炸麻花。三人配合默契,父亲在案板上制作面坯,大儿子负责油锅里的麻花,小儿子也没闲着,坐在火膛前卖力地拉着风箱,把炉膛里的花烧得旺旺的。
在一处废弃窑洞里,三名流浪人员居住在这里。他们虽然住在一起,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单独的锅灶,睡觉也是席地而卧。虽然这里的环境不怎样么,至少也能遮风挡雨。
40年代,临潼乡下一场庙会。现场人山人海,有不少小吃摊,摊位上撑着遮阳棚。过去的庙会,也是农贸会,各种各样的农具和生活用品都会出现在市场上。近处,是卖竹筐的摊位,吸引了不少人前来选购。
庙会上,除了有农贸产品,还有一些江湖艺人表演杂耍。照片中,一名孩子正在表演倒立行走。旁边几个小孩敲着锣助威。他们出身杂技世家,很小就接受了训练。这样的年纪,本该在学堂里读书的,但是为了生活,他们跟着大人跑江湖卖艺、谋生计。
40年代,一名公职人员到临潼当地一户人家慰问。然后,大家坐在院子里拍合影照。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
1947年,一对青年男女结婚场面,他们在伴郎和伴娘的簇拥下进入酒店。新郎年轻帅气,新娘娇小美丽。
这是一家位于公园里的酒店,环境优美。远处的长廊上,站着这对新人的亲属,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幸福时刻。
世间有喜悦,也会有悲伤。照片中,当地人正在为一名逝者下葬。他们抬着特制的灵车,来到事先已经挖好的墓穴前。可是,现场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人们蹲在地上,望着墓坑不知所措,莫非是挖到了什么东西。每个人都很悲伤,希望与逝者多待一会儿吧。
1947年,在临潼街边一家理发店里,两名年轻的理发师正在为顾客理发。店内陈设很有年代感,这种理发椅在七八十年代还能见到。理发师手法娴熟,吸引了外面不少人围观。
这是位于临潼的一所学校。小学生们正在操场上做游戏,操场边上还有木制的篮球架。孩子们站成一个大圆圈,两名女老师站在圈子里,向大家宣讲游戏的规则。远处,山峦起伏。
在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学习写字。那时候,学生们使用的还是毛笔,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个小砚台。照片中这名可爱的小小女孩,正在认真听老师讲课。
在一个制鞋作坊里,一名工人坐在马扎上,一丝不苟地制作布鞋。在过去,这种纯手工制作的布鞋,价格实惠,结实耐穿,很受人们欢迎。你穿过这种布鞋吗?
一名老太太在街边摆摊,摊位上展示着一些火烛,桌子上放着手工制作的香。从画面判断,附近应该有一座寺庙。来这里上香的人,都会光顾她的摊位。
一名菜贩正从菜农家里采购青菜。蔬菜种类不少,有韭菜、小葱和青菜。菜贩选了两筐韭菜,称重之后付钱给菜农。摄影师拍下了这一瞬间。
临潼一间打金店里,一名老者正在制作银器长命锁。他面前的匣子里,装着制作好的各种精美银饰。从他的年纪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银器匠人。
临潼一条大路边,两名女子正在刷布,也叫卷布。这是纱线上织布机前的最后一道准备工作。左边的妇女双手扶着圣子,把顺溜的棉纱卷起来。右边妇女左手拿着的是刷子。街边还看到了军人模样的人。
这是街边的一间小饭馆,一名挑着扁担赶路的男子,饥肠辘辘,进入店里吃饭。在等待的过程中,店小二提着一壶开水,为其沏茶倒水,服务很到位。
1947年,大路旁一家染布作坊门前,绳子上晾晒着染好的布匹。两名小贩采购了两车布匹,装满了独轮车。看得出,这家染布坊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男子出身铁匠世家,他正带着自己孩子打铁。父亲用钳子夹着烧红的铁块,放在铁砧上,他的儿子举着大铁锤,精准地砸到铁块上。在那个年代,铁匠虽然辛苦,但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在一户人家的房子边,一头小毛驴正拉着石磙,围着碾盘转圈。男子用簸箕将粮食里的土块和杂质分离出去,然后放在碾盘上,碾压成面粉。如今,这种传统的磨面方式已经见不到了。
40年代,一所中学校园里,正在举行篮球赛,操场边上站满了围观的学生。参赛队员身手不凡,篮球每一次入筐,都引得观众喝彩声不断。
写在最后:看到这些40年代陕西临潼老照片,令人赞叹。过去的临潼,城市古朴自然,文化遗迹比比皆是,充满了历史厚重感。如今的临潼,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相信,临潼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