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贵阳人,通常是指从爷爷奶奶辈、三代以上都是居住生活在贵阳的家庭。
相比于新贵阳人而言,这样的老贵阳人,拥有更深经济、人脉的积累和家族网络。
但是,恰恰是这样的老贵阳人,社会阶层分化也是非常明显的。
当年贵阳城市发展能级并不高,人口规模、经济红利也没今天那么可观,蛋糕没那么大的时候,阶层的分化也就更加明显,而且阶层之间的壁垒会更高,想要阶层跃升也更难。
因此,老贵阳人,按照经济水平和居住条件来看,其实大致上,只是分化成了2大类家庭:
其一,城市原始股的红利分享者,用早年间掌握的资源和财富,在市区内投资了多套房产,如花果园、观山湖等电梯高楼。
其二,错失了城市发展机遇的失落者,至今家人仍然住在老城区、老小区的步梯房、红砖房。
从数量上看,前者毕竟属于少数,更多的人,都是属于后者。
有很多老贵阳人,至今都还未能住上电梯房。
花果园是贵阳老城区高楼大厦最为集中的板块,其他区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稍微像样的电梯房小区。
很多贵阳原住民,错过了花果园、错过了金阳新区、错过了三马、还错过了1~3号线的地铁房,错失了这么多年贵阳城市发展的红利,手头也没有多宽裕,大多数是贵阳的普通小市民家庭。
对比起来,日子过得甚至不如贵州市州、县城的一些富裕的家庭滋润。
有的老贵阳人,夫妻二人都是拿工资的干居民,一般职工没啥积累,家里往往还有老人,老人住的也都是老城区老小区的步梯楼。
常年攀爬5~6层高的步梯楼,毕竟上了岁数,腿脚不便,越来越受不了,于是内心是非常想改善换电梯楼的。
但是,老两口积攒了一辈子的钱包,都掏空了给儿子准备彩礼和婚房了,于是当父母需要改善的时候,就拿不出多少钱来了,只能忍受每天爬步梯楼的痛苦,或者干脆减少下楼次数,甚至尽量不出门。
还有的一家老小,儿女不争气,没挣到什么钱,父母的积累也买不起电梯房,成年后的子女还是和父母一起挤在一套老房子里,显得十分局促。
一家人盼望着的拆迁,在推迟了若干年之后,也大多数不了了之。
只能借着老房子地段还不错的优势,把老房子租出去,然后用租金,全家再在其他偏一点的地方,租一套面积较大的、带电梯的房子,姑且也算是一种平替版本的“改善”吧。
但是,在租来的房子里,通常都不敢添置昂贵的家具家电,随时担心被房东涨租金或者撕毁合同赶出去,虽然有了电梯上下楼,不用爬楼梯那么辛苦了,但日子过得也是皱皱巴巴。
一些老小区,没有绿化、中庭、没有物业,甚至还没有地下停车场,有的家庭连车都不敢买,因为根本没有停放的地方。
而这些,作为新开发的电梯高层小区而言,基本都属于标配。
对于很多老贵阳人而言,错过了10多年前五六千的花果园,错过了当年两三千时期的金阳新区(现观山湖),已经让人懊悔不已了。
到了贵阳进入地铁时代,动辄一套地铁房都要上万的房价,已经让很多老贵阳人家庭高攀不起了。
于是,一些务实的老贵阳人,开始重新审视当年他们不屑一顾的花果园、世纪城等刚需电梯小区,不少人都开始捡漏这些大盘更有性价比的二手房。
虽然,按楼市的标准来说,诸如花果园、未来方舟、世纪城等,只能作为楼市行情里的刚需产品,但是,对于不少居住在老旧小区、步梯楼的老贵阳居民而言,这其实已经算是勉强还能够得着的电梯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