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舞青龙偃月刀,张飞挺丈八蛇矛,刘关张与孔明是哪朝人?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11-14 14:07:11

飞鸟帖:关羽舞青龙偃月刀,张飞挺丈八蛇矛,刘关张与孔明是哪朝人?

楔子

关羽、张飞是汉末三分蜀汉大将,桃园兄弟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人物。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辅佐刘备、刘禅两代蜀汉皇帝,当然也是三国时期的人。然而,这只是历史,《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关张与孔明就不一定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人物了。那么,《三国志通俗演义》写的是什么,小说中,刘关张以及诸葛亮又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呢?

建宁二年是哪一年,大青蛇究竟是谁?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初小说,应当成书于仁宣时期,初刻于嘉靖元年,也就是学术界说的壬午本。明末清初,毛纶父子修订(实为篡改)原著,更名为《三国演义》。在“采菊帖”中讲过,民国伪造“施耐庵”,说他写了《三国演义》,这等伪说竟然被奉为圭臬,主导了《水浒传》的读法,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三国志通俗演义》应当在《水浒传》之前,施耐庵引书中人物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入《水浒传》,并且承袭其寓意。所以,要知《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关张、孔明是哪朝人物,就要与《水浒传》对看了。

《三国志通俗演义》开篇是这样写的:“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帝会群臣于温德殿中,方欲升座,殿角狂风大作。见一条青蛇,从梁上飞下来,约二十余丈长,蟠于椅上。”

查阅史料,汉灵帝建宁二年并无此异象,这一虚构是“开宗明义”,罗贯中暗中交代,《三国志通俗演义》隐写的是大明历史。

所谓“建宁”,指的是朱元璋建大明以及封建诸子,宁,指的是南京。所谓“建宁二年”实指洪武元年,《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建“大明”国号前有一个“吴元年”,朱元璋似乎是要把国号定为“吴”。当时,张士诚已经先于朱元璋称吴王,史称“西吴王”,朱元璋则是“东吴王”,此“东吴”也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假借的大明。

随着形势的迅速向好,朱元璋已经不满足于“东吴”,而要做天下之主。因而,“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朱元璋定都金陵,也就是江宁,故而,“建宁二年”就是洪武元年的隐写。

洪武三年四月,朱元璋封藩,总共封了十家藩王,其中九家是皇子亲王,另外一家就是《石头记》主写的桂林靖江王。纵观中国历史,只有三个朝代搞“封建”,那就是西周武王、西汉高祖,再就是大明太祖。大明就是因为“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而得朱姓。

秦废封建,汉光武废封建,东汉是没有诸侯的,即便有封侯者,比如关羽封汉寿亭侯,却并无封地,不是封建,也就没有诸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侯是“朱猴”的谐音。十八镇朱猴讨董卓,隐写的是靖难之役,十八合为“木”字,朱棣就是朱家木字辈的皇帝。

永乐皇帝生于正二十年四月十七日,与“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仅有两天之隔。而四月十五日是佛道两家的纪念日,传说,四月十五日月圆是释迦摩尼佛吉祥日,在这一天中,佛完成了诞生、成道、涅盘全过程,隐写的是大明太祖驾崩。朱元璋曾出家皇觉寺,四大名著中的“佛”,尤其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就是隐写的朱元璋。

四月十五日是东汉大将钟离权的诞辰,也就是后来八仙之一的汉钟离。《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太祖)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东乡人也。”《三国志通俗演义》暗以这个日子隐写朱元璋籍贯,《水浒传》中则在祝家庄中写了一个钟离老人。

建宁,又写永乐迁都,宁,安也,安即家女,寓意燕王封建于北方玄武七宿之女宿“烛地”。四大名著中的“女”都是指的永乐皇帝以及迁都后的大明皇帝,这一诗禅寓意又以《石头记》为明确,金陵十二钗就是隐写的自长陵至德陵之大明十二陵。

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隐写了大明之佛祖“涅槃”,朱元璋之后燕王发动朱猴之乱,篡夺了皇位。于是,青蛇化龙,“蟠”于椅上。蟠,之龙盘虎踞之地,也就是南京。青,即青州,东方木色,正指木字辈皇帝朱棣。蛇,指的是生于丁巳年大雪节的朱允炆,《水浒传》中雪花大蛇即指建文帝。

大青蛇蟠于椅上,然后升屋而去(“东都城中坏却房屋数千余间”),升屋,寓意皇帝登基。这条大青蛇“约二十余丈长”,隐写的是朱棣崩于永乐二十二年。

至于罗贯中为何单选灵帝时期为故事开篇,那就要解读《西游记》中的灵山、灵霄宝殿,以及《石头记》中的通灵宝玉了。

他年我若为青帝,关羽就是青帝?

大青蛇化为青龙,也就是青帝,青帝指的就是朱棣。《水浒传》中的青州知府慕容彦达,点化的是《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一则谣言:“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说的就是燕王要飞入南京夺取皇位。这个隐喻,就是“张飞”。怎么回事呢?请见下文。

大青蛇是一个重要符码,更是“祭天地桃园结义”的大伏笔,这两个情节隐伏了黄巢的一句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无独有偶,《水浒传》中也写到了黄巢,宋江江州浔阳楼题反诗,其七绝中有一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历史真实中,敢笑黄巢不丈夫的是朱温,《水浒传》就以朱温谐音朱瘟,说朱元璋封建诸子就是朱瘟,即嘉祐三年发生的那场“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两京指的就是大明金陵与永乐新都。

江州,实写南京,却又以九江暗藏靖难第一功臣、朱棣的李应(里应)欲保四(郁保四)李景隆。李景隆小字九江。郁保四在梁山“专一把捧帅字旗”,其中之一寓意就是李景隆在白沟河之战中折断帅字旗,救了重围之中的朱棣。

朱元璋其实也“笑”过黄巢,其《咏菊》诗写道:“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首诗显然是针对黄巢《不第后赋菊》,黄巢没有实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志向,朱元璋却穿上了黄金甲,也就是“黄金锁子甲”。

黄巢,是实写,更是虚写,虚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这段话,就是四大名著中的“天香”出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两处写到了“天香”,一处是刘禅出世,另一处则是以《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一则记载写到的“天香”。关于“天香”,还将在“真意帖”中详细讲述,以铁证四大名著都是隐写的大明历史。

黄,即赐予陈氏太后冷香丸之黄帝。朱元璋自称颛顼转世,继承的就是黄帝之位,黄帝是姬姓高阳氏颛顼之祖,姬姓轩辕氏。朱元璋的帝号是高皇帝,其“高”就出自高阳氏。

巢,是曹的谐音,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所谓“乌巢”,实写大明。《西游记》中有乌巢禅师,乌是“吴”的谐音,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第一代曹姓是曹安(晏安——宁)。曹安是吴回之孙,因此,大明国号就出自祝融,融,大明也。

桃园结义隐写的就是“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青帝就是关羽。明朝时,关羽已封为关王,《水浒传》中就以“关王刀”暗喻。《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以关羽的头饰隐写了“青帝”。

读《三国演义》的诸多读者似乎没有细读细节,多半受戏剧的影响,认为关羽头戴绿巾。其实,原著中,关羽头上戴的是青巾。比如,“关云长单刀赴会”中写道:“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

关羽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青帝,青帝,隐写的大明木字辈皇帝,也就是永乐皇帝朱棣。

青龙偃月刀与丈八蛇矛,寓意大明将亡

《三国志·关羽传》中说:“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由此,《三国志通俗演义》给关羽起了个绰号叫做“美髯公”,《水浒传》因之,以朱仝为“美髯公”。其实,美髯公隐写的还是朱棣。《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说朱棣:“王貌甚伟,美髭髯”,这才是真正的“美髯公”。

然而,“美髯公”并非赞的关羽“髯之绝伦逸群”,而是隐藏了大明“绝伦”。《水浒传》“白衣秀士王伦”,首先隐藏个“皇”字,王伦即亡伦。朱元璋“孙立”,越过了“水木火金土”之木字辈,五行“王伦”,水(洪武)越过木,就直接克火了。朱棣谋反篡位,依旧是大明,却是继承的侄子之位,同样是“王伦”。

亡伦,也就是“绝伦”,绝伦即“美”。大明宁王朱权《臞仙肘后经·蚕丝六畜类》中说:“宦牛、羯羊、阉猪、鐓鸡、善狗、浄猫”,其中的“善”就是美。《说文解字》:“善,吉也。此与义、美同意”,善、义、美是同一个意思,这就被借喻为“绝伦”。

四大名著都写到了“扇”,罗贯中把“羽扇纶巾”张冠李戴,夺过周郎之扇而为诸葛亮鹅毛扇。扇即善,《西游记》第三十九回文殊菩萨收乌鸡国青狮,孙悟空担心他污了王后,菩萨说:“点污他不得,他是个扇了的狮子”。扇即骟,就是“绝伦”。

四大名著中的“美”都是此意,美猴王就是建于猴年的大明又亡于猴年的寓意。因此,《三国志通俗演义》特别为关羽设计了一件兵器——青龙偃月刀。

青龙,就是青帝,偃月,即月落,或者是月亮的亮光被掩藏,刀是“道”的谐音,朱棣自称玄武大帝转世,就是“一僧一道”中的那道。同时,朱元璋属龙,“青龙偃月”寓意大明将亡于太祖太宗。朱元璋封建诸子,引发朱猴之战,大明将亡于封建——四大名著共同的主题就是“封建必亡”。

大明第一场朱猴之乱就是靖难之役,朱棣打的是生于蛇年的朱允炆,故此,张飞的兵器也是特别设计——丈八蛇矛。丈,“十尺也”,周制,八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丈八即“重八”。大明因周武王封建而得朱姓,朱元璋最为推崇《周礼》,因而,此丈八就隐写了朱重八。

蛇,指的是建文帝,又照应了二十余丈长的大青蛇,矛谐音“卯”,卯就是四大名著中大明的隐喻符码。

关羽、张飞又写在了《水浒传》中,这二人隐喻的是大明迁都,是罗贯中、施耐庵大明亡于封建的大预言。青龙偃月刀又叫“冷艳锯”,“锯者,所以制木也”,大明后来果然亡于木。“冷艳锯”还隐藏了燕王身世之谜,这里就不做深入的解读了。

大明国号出自火正祝融,因此,定鼎于南方朱雀火正之地。“刘玄德北海解围”一则中,点化了这样一则故事,说糜竺乘车,途载一美妇,此美妇是火德星君。火德星君就是祝融。

朱雀展翅“张飞”却遇到“关羽”,那就飞不起来了。张飞是燕人,以隐写燕王,张飞本字益德却写成“翼德”,就是说的朱雀“张飞”。

刘备字玄德,诸葛亮字孔明

桃园兄弟刘关张,所谓“桃园”即为朱家“木兆”,四大名著都写到了桃、桃花,桃即“木兆”,大明灭亡之兆。《三国志通俗演义》,“义”即骟,其中隐藏大明灭亡的预言。罗贯中写汉末三分,林冲在梁山搞“三足鼎立”,春秋时就有“邾分三国”。

关羽张飞隐写大明将亡,那么,“刘备”是什么意思呢?劉,卯金刀,就是《燃藜图》中的金卯之子。四大名著中都暗写了“燃藜”故事,这则故事讲的是太乙精夜授金卯之子《洪范》。《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年二月,“甲辰,《御注书洪范》成。上尝命儒臣书《洪范》,揭于御座之右,朝夕观览,因自为注,至是成。”

《石头记》中的“燃藜图”,就是借用了这则史料,隐写的是大明太祖。金卯之子,就是讲的大明皇帝。但凡四大名著中的“劉”,包括刘姥姥之“劉”都是此喻。

《周礼·春官·乐师》:“凡乐成则告备。”朱元璋十分推崇《周礼》,但凡设计礼仪之事,都以此为准则。因此,罗贯中假语此“备”以写永乐,永乐皇帝自称玄武转世,故是“玄德”。玄德又谐音“宣德”,宣德元年,朱棣次子朱高煦起兵,要夺侄子朱瞻基皇位。

刘备因得诸葛亮而成鼎足之势,诸葛亮号卧龙,借以隐写独龙阜睡卧之大明之龙,也就是朱元璋,独龙阜在《水浒传》中就是独龙冈。

《水浒传》中拆分诸葛亮,以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暗喻。《说文解字》:“从乚(yǐ)从子。乚,请子之候鸟也。乚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朱雀是鸟,燕王也是鸟,燕王由北而南飞,“高飞上帝畿”,然后又由南徙北,岂不就是“候鸟”,候鸟又猴鸟。嘉美之“美”,也是“绝伦”之喻。

毛头星即卯头星,隐写的就是大明皇帝。独火星之“獨”:“犬相得而斗也。从犬蜀声。羊为群,犬为独也。一曰北嚻山有独兽,如虎,白身,豕鬣,尾如马。”这句出自《说文解字》的话,同样被点化为“封建必亡”。

洪武三年是庚戌年,朱元璋封建诸子,《水浒传》中还以“狗一般的人”、武松孔家庄遇黄狗隐写了洪武十五年(壬戌)时,道衍“以白帽著王”,怂恿朱棣篡位的历史。大明“遇犬而斗”,就是说的大明诸侯之乱。獨死后一种山中之兽,如虎、白身(刘备就是“白身”)、豕巤、尾如马,借喻大明实在是恰如其分。

虎为大虫,虫,邾邑。豕即朱(猪),石即豕,《石头记》就是“豕头记”,就是大明皇帝之“本纪”。马,则是借隐孝慈高皇后,也就是马皇后。道衍“遇林而起”,就是在马皇后的葬礼期间。

诸葛孔明是卧龙,施耐庵又点化为“潜龙勿用”,也就是智多星吴用。书中说吴用“谋略敢欺诸葛亮”,潜龙勿用就是卧龙的加强版,隐写的就是一直隐忍而早有夺位异志之燕王朱棣。

写到这里,又要打住了,四个帖子也就写完了。刘关张、诸葛亮本是历史人物,而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他们都是明朝人。

最后一个帖子“真意帖”,将全面且又略微地梳理四大名著的共同之处,铁证这四部书隐写的都是大明历史,寓意“封建必亡”。

0 阅读:2
绿野萍踪文化行

绿野萍踪文化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