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帖:袁公平欺弼马温,孙悟空因而大闹蟠桃园,平妖传引领四大名著?
楔子孙悟空官封弼马温,是个“未入流”的官,齐天大圣却又只是“名注”,挂个空名而已,以太白金星所言:“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是个有官无禄的虚名。
最近,再读《三遂平妖传》,却发现署名罗贯中的前二十回中,早就虚构了天庭中的蟠桃园、蟠桃会。《平妖传》不仅有蟠桃园,还有弼马温。那么,《西游记》中的弼马温、蟠桃园是不是出自《平妖传》呢?

孙悟空能不能做个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呢?这就要从一部比《西游记》更早的神魔小说《平妖传》说起了。
李天王败退天宫,启奏玉帝说妖猴神通广大,不能取胜。哪吒三太子详细汇报了战况,也代孙猴转呈了心愿,如果玉帝不封齐天大圣,就要打上灵霄宝殿。
话说这灵霄宝殿本不是玉帝的宫殿,道家传说,玉帝的宫殿叫皇极凌霄殿,《西游记》改作灵霄宝殿,是取“灵通”之意,也就是《石头记》中的“通灵”。灵为四灵,龙凤龟麟,这四灵都是大明朱家象征。这个寓意前文已述,不再解读。坐朝皇极凌霄殿的是真玉帝,而在灵霄宝殿中的却是假玉帝,隐写的是大明太祖朱元璋。
但是,灵霄宝殿却不是《西游记》的原创,而是出自署名罗贯中的《平妖传》。《平妖传》原著二十回,冯梦龙续貂,增补二十回,书名改为《三遂平妖传》。
《平妖传》第二回“修文院斗主断狱,白云洞猿神布雾”中说,袁公盗了天书,被当做偷书贼拿了,负责审问的是北斗星君。袁公也不隐,很快招供,“当下星君和舍人起身,引着袁公迳到灵霄宝殿,回奏玉帝”。

袁公本是三尺长的猕猴,修道多年的通臂猿猴,九天玄女将他带到天庭,玉帝封他为白云洞主,在修文院看管天书。修文院舍人正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击鼓骂曹的祢衡。书中说祢衡“鹦鹉洲前梦惨,渔阳鼓里声愁”,渔阳鞞鼓,又借用了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以安禄山事隐写在“渔阳”起兵靖难的大明燕王。
《平妖传》也是一部隐写大明历史的神魔小说,冯梦龙续写的二十回中,引用了大量《水浒传》内容,包括诗词等,其中,还有野猪林、董超薛霸,等等。由此,反证《水浒传》也是隐写的大明历史。也能证明《三遂平妖传》从“胡员外典当得仙画,张院君焚画产永儿”起是冯梦龙的续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说这二十回是罗贯中的原著,袁公盗书传天书是冯梦龙的续书,大谬不然。若没有袁公盗书,胡永儿哪里来的天书?
冯梦龙的续书肯定在《水浒传》之后,而《平妖传》究竟在前还是在后,那就不好说了。但《三遂平妖传》在《西游记》之前,却是一定的。民国文人伪造施耐庵墓志,说施耐庵写了《三遂平妖传》,简直是太荒唐了,洪武三年以前,别说没有《三遂平妖传》,《平妖传》都不会有,这个“施耐庵”必定是假的。
《平妖传》中的袁公:“生居申位,裔出巴山”,隐写建于猴年的大明,巴山为蜀,是鼠的谐音,隐写生于庚子年的大明太宗,也就是朱棣。这一隐喻,都出现在四大名著中。袁公是一只白猿,白为金,就是金猴。
最令人感到可读之处,便是描述袁公的这段话:“柔肠易断啸月明,谁不含悲?长臂能通登树杪,何愁善射?数学传风后,谁知是前代历师,刀法授云长,错认做人间剑侠,神通却是降龙祖,变化平欺弼马温。”《西游记》中的弼马温,原来出自这里。

柔,木曲直也。《水浒传》开篇词:“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这几句也是“柔”,曲木,指的是亡大明之两个木字辈中的由字辈皇帝。柔,矛木,是“木卯”的谐音,合为“柳”。卯肖兔,柳指的就是朱家木字辈。“不在梅边在柳边”,柳,指的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柳宿,指代大明都城南京。所以,猿柔“啸月明”,那就是“明”。
《平妖传》中的袁公即猿公,公,从重八,写的就是大明太祖。袁公又是长臂猿、通臂猿,是《西游记》中的四大混世猴之一。《西游记》四大混世猴中,唯独通臂猿猴没有故事,故意遗漏,此猴原来是大明太祖。如果不读《平妖传》,我还真解读不出这层寓意。
袁公学的是风后之术,这就隐写了女娲补天神话。风后,实际上就是娲皇氏。女娲乃风姓娲皇氏姓,是伏羲氏之妹,又是伏羲氏之皇后。四大名著都隐写了女娲补天,《平妖传》恐怕是这个神话寓意的祖本,因而,这部书也是隐写的大明历史。
云长刀法,此云长即《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美髯公关羽,关羽用的是青龙偃月刀,这把刀寓意大明将亡。四大名著中的关羽,都是这样的寓意。大明出自凤阳,定都朱雀之地,作新宫于燕雀湖上,燕王夺位,都是“鸟”,鸟儿张飞遇到“关羽”,岂不就坠亡了?
《平妖传》只写到“云长刀法”,却不知青龙偃月刀,是不是可以说这部书早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呢?
《西游记》把皇极凌霄殿改做灵霄宝殿,《水浒传》中也是写的灵霄宝殿,此典出自《平妖传》。包括《石头记》在内的猿猴、猢狲,都是《平妖传》中的袁公。所以,孙悟空官封齐天大圣看管蟠桃园,就与袁公有关了。

天兵不能取胜,太白金星再次启奏玉帝,二次招安孙悟空,封他为齐天大圣。玉帝准奏,孙猴再上天庭,得封齐天大圣。
虽然得了官名,书中却说:“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注名,便是个虚名,齐天大圣因此大闹天宫,“名注齐天意未宁”,意思是齐天大圣只是个虚名。果真如此吗?
这件事,还得从《平妖传》说起。话说袁公乃九天玄女弟子,玄女引他入天庭,玉帝见袁公好道,封为白云洞君,教他掌管着九天秘书。
这一日,西天金母,也就是王母在瑶池举办蟠桃会,玉帝引着一班仙官将吏,都往昆仑山瑶池赴宴。袁公因未登正果,不能随行。
趁着众仙瑶池赴会,袁公忽然想起看管的天书,就以九天玄女之名打开了玉箧,盗得一部三寸长,三寸厚的《如意宝册》,宝册写的是三十六大变,应着天罡之数,七十二小变,应着地煞之数。这部天书,就是《水浒传》中九天玄女传给宋江的天书,九天玄女天书“可长五寸,阔三寸, 厚三寸”。
宋江与袁公一样,是天庭“未登正果”的小神,都从天庭贬到了下界。因此,九天玄女对宋江说:“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
《水浒传》没有直接把天书写成《如意宝册》,却在书中多处写到了“如意”。《西游记》则以“如意”为孙悟空的兵器,就是如意金箍棒。那么,“如意”有什么寓意呢?

如意,是武则天的年号,武则天名武曌,曌,日月空,日月为明,寓意大明空亡。《水浒传》:“如意,不要误我”,《西游记》之孙悟空,《石头记》之空空道人,均出自《平妖传》之“如意宝册”。
猿公没有看管蟠桃园,因而,无缘盗吃蟠桃。但是,却因为蟠桃会便盗了天书。《水浒传》中有桃花村、桃花山,“蟠桃烂熟堆珊瑚”、“犹如王母宴蟠桃(写九天玄女)”……等等,《西游记》则干脆让齐天大圣去看管蟠桃园。那么,“蟠桃”是什么意思呢?
虎踞龙蟠南京城,此“蟠”即指南京,故此,《石头记》中有薛蟠、玄墓蟠香寺。《尔雅·释虫》:“蟠,鼠妇”,燕王朱棣生于庚子年(1360年),就是四大名著中的“鼠”。妇亦女,指的就是北方玄武女宿分野之大明新都。
桃,在四大名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隐喻符码,拆开是“木兆”,隐喻大明木字辈的皇帝即将谋反。《西游记》、《石头记》的作者见证了大明灭亡,大明以及南明都亡于木字辈的皇帝,更是“木兆”。
袁公因蟠桃会而盗天书,天书即天鼠,盗天书而下方蒙难,正是燕王作乱之兆。《平妖传》之寓意:大明实亡于袁公(太祖)。这层寓意,为后世认可,四大名著都有此喻。
上一小节中,引述了描述袁公的诗句,已解读了几句,余下几句就是说的太祖封藩导致大明藩镇之乱的历史。

错认做人间剑侠:这一句讲的是大明朱姓来历。《明实录》中说,大明朱家“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邾即邾子国,也就是《西游记》后文书中的朱紫国。邾子国的先祖是曹侠(曹挟),此为剑侠之“侠”。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明未必是邾国之后,这是朱元璋谎称天命之伪言。
神通却是降龙祖,变化平欺弼马温:神,申示,寓意大明祭祀,祭祀谁呢?祭祀的是降龙祖。龙,是皇帝的象征符码,朱元璋却又属龙,因而,他就是大明之龙祖。朱棣做了皇帝也是龙,因其是木字辈,所以是青龙。燕王谋反,改变了大明龙脉,就是降服了“龙祖”。
朱元璋定《皇明祖训》,其中确立了朱明皇统世系。大明皇位按“水木火金土”循环传位,也就是《水浒传》中说的“天道循环”、是大明“王伦”。燕王夺位,大明皇统世系由“太子位下”变成了“燕王位下”,大明也就“亡伦”了。
弼马温,前面的文章已经做过解读,同样是大明皇帝的隐喻,其中之“温”就被施耐庵点化为“朱瘟”,也就是嘉祐三年的祸及两京及江南的瘟疫。朱瘟,就是大明太祖封藩,走脱的妖魔总共一百单八将,就是《平妖传》玄女法之一百单八变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出自永乐皇帝所建之武当玄武道场,其中有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
如此,袁公又是燕王,弼马温便是误走妖魔的大明太祖。“弼辅,所以为重叠也。”“弼,高也”,重八乃高皇帝,马,则马皇后,也就是孝慈高皇后。袁公“平欺弼马温”,寓意燕王假借《皇明祖训》起兵谋反。孙悟空大闹蟠桃园,就是隐写的这段历史。

孙悟空走马上任,等不得穷忙,即入蟠桃园内勘察。园中土地见了,忙引大圣进园。《西游记》中的土地最怕孙悟空,为什么呢?这个疑问的答案隐藏在《石头记》:“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之中。两地即“圭”,加木为“桂”,隐写的是大明桂王朱由榔,也就是南明永历皇帝。《西游记》中写了一把“榔槺”刀,隐藏的是康熙元年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于金禅寺。桂,也是吴三桂之桂。桂遇桂,大明“香魂返故乡”。
永乐皇帝是朱明第一轮木字辈皇帝,这一系就以“木火土金水”循环传承,最后亡于木字辈,也就是“木兆”。土地,也是“圭”,蟠桃园的土地便是“桂”。孙悟空是石猴,寓意大明出世,是大圭,小圭遇大圭,大圭即大明祖考(见《皇明祖训》)。哪里有不怕的道理?何况,“桂”是亡明皇帝,如何见先祖于地下?土地怕孙悟空,当是蟠桃园种下的恶果。因此,大明实亡于二祖。
土地说,蟠桃园内,总共有三千六百株桃树,都是王母亲手所栽。三千六百株蟠桃树分前中后三层,每层一千二百株,正合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隐写的是大明十二陵。
前面一千二百株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最后面的一千二百株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平妖传》中,这袁公原本就是个爱吃果子的,“闻说蟠桃如斗之大,三千年方始开花结果一次,吃此桃者寿与天齐,如何不口内流涎。”

吃了就能达到《西游记》中九千年一熟的效果,“寿与天齐”。为何《平妖传》中的蟠桃只有三千年一开花一个品种,且功效敌过九千年一熟的呢?其中的原因就是两部书的成书时代不同,《平妖传》只写到靖难之役,《西游记》则是一部完整的大明史。
袁公当时没有偷吃蟠桃,没有做齐天大圣,书中说袁公:“神通却是降龙祖,变化平欺弼马温。”降龙祖,降的是朱元璋,大明太祖属龙,弼马温源出《平妖传》,前面的文章已经做了解读,不再重复。
孙悟空偷吃了蟠桃,而且,专挑九千年一熟的果子吃。如此,孙猴便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这岂不就是齐天大圣吗?日月为明,即指大明,庚是李长庚,也就是两番招安孙悟空的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是启明星,所以,“齐天大圣”管头管尾,是从二祖而下的所有大明皇帝。所谓“注名”,其实就是朱明。
大明自太祖而至永历,总共十八帝,南明虽然有唐王兄弟(隆武、绍武)称帝,但却不是燕王位下的皇帝。三千年、六千年、九千年,以诗禅数计,总共就是一十八。十八,是大明太祖“圣-诞”,《明实录》中,太祖之寿就是如此称谓,故,《平妖传》蛋子和尚就是蛋生的。今说“剩蛋”,与大明太祖暗合。
偷吃了蟠桃,孙悟空又从七仙女那里得知蟠桃园事,更知“齐天大圣”果然是个“朱明”,于是,就要起兵闹事了。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美猴王遇七仙女而大闹天宫,寓意大明灭亡。七仙女对应后文书中之七绝山,七为七政,“日月五星也”,日月为明,五星借喻为“水木火金土”大明五德皇帝。
孙悟空前往蟠桃会,被赤脚大仙迎面撞见,大圣诓骗大仙,说玉帝差他五路报信,要先到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赤脚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依孙悟空之言前往通明殿。孙悟空便有了机会独闹王母瑶池大会。
赤脚大仙出自《水浒传》,写的是仁宗天子。此仁宗非宋仁宗,而是以朱高炽之仁宗隐写大明。赤即朱,赤脚大仙“光明正大”,就是隐写的大明皇帝。光明,无需多做解读,正,君也,大即太,古字中大、太是一个字。此赤脚大仙隐写的是大明太祖,因此,前往“通明殿”。
孙悟空大闹蟠桃园,作乱蟠桃会,隐写的就是靖难之役燕王夺了金陵,闹的就是天宫。

《西游记》中的诸多诗禅符码,都出自《平妖传》,四大名著也有很多隐写寓意来自这部神魔小说。“《平妖传》引领四大名著”是一个疑问,是否如此,我将进一步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