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绰号大揭秘:及时雨是哪场雨,花村刀笔吏是什么意思?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5-02-20 14:09:01

梁山寨主宋江,是《水浒传》中拥有绰号最多的梁山好汉。第十八回,宋江出场,书中说他是“黑三郎”、“孝义黑三郎”,又因仗义疏财而得“及时雨”之名。施耐庵还以一首《临江仙》赞宋江,称他“起自花村刀笔吏”,“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梁山大聚义,宋江上应天魁星,绰号呼保义。

稍作归纳,宋江就有黑三郎、孝义黑三郎、及时雨、花村刀笔吏、呼保义、宋公明五个绰号。再以吏名押司为绰号,宋江便有第六个绰号“宋押司”。那么,这些绰号是什么意思呢?

黑三郎隐写大明永乐皇帝,暗喻大明“王伦”

《水浒传》是假语北宋宋江聚义隐写大明历史的“传记”诗禅小说,以诗禅隐语在文本故事背后隐藏大明因封藩、削藩而引发的靖难之役。以靖难之役为主线,预言大明“封建必亡”,大明最终如北宋那样亡于金,且将出现南明。

靖难之役的主角是大明燕王,尽管朱棣夺位成功后,废掉建文帝号、年号,但改变不了他是大明第三代皇帝的历史。因此,宋江第一个绰号就是“黑三郎”。

书中说,“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明写宋江排行第三,但下文却又是这样写的:“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宋江没有哥哥,却从三郎变成了大郎,这种矛盾的笔法,隐写的是朱棣本是大明第三代皇帝,却因为迁都到“黑”地,而成为大明新都的老大。施耐庵预言如神,至嘉靖大礼议,朱厚熜祧庙成功,朱棣一跃而为大明成祖。“祖”指的是某朝开国之君,后面的皇帝只能称“宗”,朱棣的庙号原本是太宗,嘉靖三年后才称作成祖。

把宋江由大郎而写成三郎,又是为宋清伏笔,宋清就是“四郎”,朱元璋、朱棣都是四郎。宋江“高名水月双清”,“高名”即高明,“水月”就是后来《石头记》中的水月庵,宋江宋清兄弟便是“双清”,“清,朖也”,“朖,明也”。双清,就隐写了两代大明皇帝。

黑,指的是北方玄武之地,朱棣封燕王,藩地就在玄武女宿之烛地。因此,朱棣自称玄武大帝转世。《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朱棣自称“首戴一龟”者,这段历史,隐写为《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这其中就隐藏了“太宗”。

黑三郎,又是“孝义黑三郎”,孝,则指的是孝陵,义,“从我羊”,羊,指的是属羊的朱标。《水浒传》中暗藏了朱标不死,朱棣未必谋反,靖难之役的诱因是“孙立”以及削藩。“义,与善同意”,善,即扇,也就是“骟”。

大明宁王朱权《臞仙肘后经·蚕丝六畜类》:“騖马、宦牛、羯羊、阉猪、鐓鸡、善狗、净猫”,善,就是阉割的意思。因此,施耐庵专门为宋江虚构了一个兄弟“铁扇子”。铁,在《水浒传》中是借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而作“天”,比如生铁佛是升天佛,隐写曾经做过和尚的朱元璋已经升天。因此,铁扇子就是“天骟子”,寓意朱洪武确立的“太子位下”的皇统就从被阉割。同时,也寓意大明“亡伦(王伦)”而终将亡于封建。

王伦是“亡伦”的谐音。朱元璋以五德“水木火金土”为朱家字辈,越过木字辈而立火字辈,就是“亡伦”。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实际上是继承的朱允炆大统,也是“亡伦”。

花村刀笔吏,点明宋江隐写的是大明皇帝

花,即草化,谐音曹化,大明朱姓化自邾国曹姓。《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邾国的先祖是吴回祝融之子陆终的曹姓后代,名叫曹安。

曹安,又叫晏安,“王教头私走延安府”,隐写的是燕王之藩,去的是“晏安”。安,家女,寓意北方玄武之女宿,这是大明都城之所在。晏,则假语为燕王夺位做了皇帝,然后迁都于“晏安”。

晏安的后代曹侠,就是周武王封到邾国的第一代国君。《水浒传》开篇引首结尾处有一首七律,其中有一联说:“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侠,指的就是大明先祖曹侠。曹侠又叫曹挟,《水浒传》只取“曹侠”的寓意。

后来,《石头记》中有红楼四侠,也是此喻。红楼四侠中有醉金刚倪二,是以邾分三国之小邾国倪姓为喻,隐写的朱元璋。“醉金刚”本出《水浒传》之“花和尚大闹五台山”醉打金刚。什么意思呢?请看“及时雨”的解读。

村,与“邨”同,邨乃“屯邑”,谐音“豚邑”,豚即朱(猪)。《西游记》第十五回,观音菩萨在鹰愁涧骂孙悟空:“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此“村愚”,又化入《石头记》中的贾雨村。愚,心禺,禺即猴,《水浒传》中以“萬”喻,指的是建于戊申猴年的大明,愚即心猿。

花村,那就指的是朱明而无疑了。那么,“刀笔吏”是何寓意呢?

刀笔吏,本是借用古代竹木简上写字,以刀削去错处之意,指代古代从事文书之类的官吏。《水浒传》中,宋江确实是押司,《大宋宣和遗事》也是写的“宋押司”,但此“刀笔吏”却另有隐喻。

刀,在书中是“道”的谐音,朱棣自称玄武大帝转世,就是“道”。《水浒传》中有十八般兵器,其中就没有刀,寓意大明无道。而最为烂大街的朴刀,其“朴”指的是未晾干的鼠肉,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此年干支庚子,朱棣属鼠。庚为金,白色,白日鼠隐写的就是燕王。

笔,繁体作“筆”,竹聿,谐音“朱玉”。朱元璋之璋为半圭,是白玉祭祀瑞器,故大明太祖“字国瑞”。《水浒传》大致成书于宣德至成化年间,具体而言,梁山大聚义前的故事写于宣德年间,后面的续书(不包括王庆田虎事,共一百回)成书时间就稍后一点了。施耐庵能写到“朱玉”,已经是很大胆的隐喻了。

吏,“从一从史”,这就包含了九纹龙史进。一,是太一(太乙),指的是皇帝,史谐音“豕”,也是朱。

“花村刀笔吏”这个绰号,明确交代宋江是大明皇帝,不仅隐写了大明太祖,最主要隐写的是大明永乐皇帝。后来,《石头记》中的“赤瑕”就是借用了“刀笔吏”,白玉上着朱,就是“赤瑕”。

宋公明隐写大明太祖与太宗,“江”隐藏榆木川

公明的“明”无需多做解读,就是大明的明。公,在书中又是做公的、公人。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公,平分也。从八,从厶”。《水浒传》中,很多好汉大战数十合不分胜负,就是“公”。尤其是林冲投奔王伦纳投名状大战青面兽杨志,更是写的“公”。书中说,二人“正斗到分际”,那就是不分胜败,打到“平分”之际。

公,“从八”,谐音重八。分,“从八刀”,其中之谐音寓意,也就无需多做解读了。由此,就要讲到武松的“松”字了。《水浒传》中多处写“松”,比如赤松林、野猪林,以及鲁智深护送林冲去沧州,以禅杖打折路边松树以警告董超薛霸。松,公木,既写大明太祖重八,又写木字辈的燕王。

《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因孙悟空变松树而赶他下灵山,寓意燕王要谋夺大明皇统。

四大名著中的“公”、“松”都是这样的寓意。公明隐写的大明太祖,宋江之上就有个太公,宋太公是为宋江隐写大明太宗伏笔。然而,既是大明太祖与太宗,又为何姓“宋”呢?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这是《水浒传》借宋写明的点题之句。耗,就是耗子,隐写属鼠的燕王。家中有“豕”为朱(猪),木即指的是朱家木字辈,因此,“耗国因家木”写的就是燕王永乐皇帝。

刀即道,书中又作“盗”,所谓“落草”指的就是朱姓本出曹姓。兵,兵卒,兵是“宾”的谐音,“卒”即去世,写的是皇帝宾天。因此,“江”暗写了榆木川。

江,指的是江星,梁山好汉上应天星,此“江”便指的是江星。江星是天河九星之一,在虚、女之北。虚即虚日鼠,还是“耗”,女,指的是女宿,虚女二星都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星宿。虚女之北,寓意大明都城之北。

《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永乐二十二年秋七月:“庚寅。车驾榆木川,上大渐,遗命传位皇太子,且云丧服礼仪一遵太祖皇帝遗制。夜有星如碗大,赤色大光,起自奎宿,东行入参宿中,尾迹炸散,众星摇动。辛卯,上崩。”

榆木川即今之内蒙古多伦西北,也在大明都城之西北,梁山大聚义,西北乾方天上的一只大金盘陨落于梁山南山,就是隐写的永乐驾崩。奎宿、参宿都是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星宿,“林教头误入白虎堂”之白虎堂就出自这里。白虎堂又喻白虎殿,大明仁智殿俗称白虎殿,是皇帝宾天后停灵之所。

书中的木鱼是“榆木”的灯谜谜底。第四回,赵员外带着鲁达来到五台山,此处有一篇古风专赞此山,其中就写到了一只古怪的木鱼:“白面猿时时献果,将怪石敲响木鱼”,敲木鱼的是“白面猿”,用的是“怪石”敲响了木鱼。

白面猿大致出自《平妖传》中的白猿袁公,大明建于戊申是猴,白面猿就是金猴,隐写的是大明皇帝。朱棣生于庚子,庚金为白色。《水浒传》中的五台山实写的是南京五台山,山西五台山又称清凉山,南京也有清凉山。此“凉山”则又谐音梁山,文殊院隐写的大明太宗文皇帝,殊,歹朱,可见施耐庵对太宗文皇帝是何感情。原本,《水浒传》原著疑似谷王朱橞所著,为燕王进京立下头功的这位“蒋门神”,事后却遭到了永乐皇帝的清算。

怪,心圣,圣,既指“大明太祖圣神……大孝高皇帝”,也暗写了“大明太宗……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孝义黑三郎的“孝”也出自这里,《西游记》中的大圣实写的是大明谥号中带“圣”的皇帝。《水浒传》中早就写了大圣,那就是泗州大圣,泗州大圣是观音菩萨,隐藏,《水浒传》之后的《西游记》、《石头记》中的观音隐写的是朱元璋。

梁山大金盘后来写进了《石头记》,第五回写秦氏卧房时有一句:“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飞燕,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这句谶语在《水浒传》中就是青州知府慕容彦达。

《水浒传》开篇词写道:“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求鱼缘木,其实就隐藏了“榆木”。这几句隐写的就是朱家木字辈皇帝开启了大明灭亡的历史。施耐庵预言,大明将亡于木字辈中由字辈的皇帝,最终以大金盘落在梁山之南而预言大明必将如北宋那样亡于金,且将出现南明。

及时雨隐写大明太祖驾崩,继而建文削藩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乙酉。上崩于西宫。……言不及他,闻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寿七十一”。

这段记载,在四大名著中均以“酒”、“醉”暗喻。上文讲到的《石头记》中的醉金刚,此“醉”是隐写大明太祖“酉卒”。

朱元璋属龙,故而“闻雨降”而喜,于是趁雨而归。朱允炆迫不及待“是夜即敛,七日而葬”,登基称帝,朱棣说他是“遂矫诏嗣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是农历戊寅年,第二十四回王婆假说潘金莲年龄:“那娘子属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岁。”九十三即诗禅数字二十二,朱元璋驾崩,朱允炆“该明年为建文元年”,建文元年即大明新年。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丁巳)大雪节,是龙虎山上的雪花大蛇,建文元年,朱允炆就是二十二岁。

也就是在建文元年,朱允炆在削去了五大藩王之后,向朱棣动刀,七月,靖难之役爆发。阳谷县就是隐写的建文削藩,“藩”去掉草字头就是个“潘”字。

对于大明太祖而言,这场雨是及时雨,对于朱允炆来讲,也是一场及时雨,而对于朱棣,这场雨更是一场盼望已久的天降甘霖(甘露)。因此,宋江出场时,书中这样写及时雨:“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山东即梁山之东,指的是燕藩,河北乃清河之北。棺乃木官,借用北宋称皇帝为官家而云大明木字辈皇帝。藥,即草樂,隐写的就是永乐。及时雨的“时”,乃后文书中的鼓上蚤时迁。时,指的是计时之圭,指的是朱元璋,又谐音为龟,时迁乃龟迁,隐写的是永乐迁都。萬,是草禺,指的就是大明。

押司呼保义,宋江上应天魁星

宋江是郓城县押司,这是《大宋宣和遗事》记载的,施耐庵不改写历史,《水浒传》中的宋江即此身份。但是,施耐庵却因书中的主题,赋予每个历史人物以新的寓意。押,谐音“鸭”。

书中多写鸡鸭、鹅鸭,比如第二回,王教头到来史家村,书中写道:“打麦场鹅鸭成群……家有馀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此打麦场,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这段记载就是四大名著,以及《平妖传》、《封神演义》等等“天香”的出处。

潘金莲、西门庆的事被郓哥撞破,便来到街上找武大郎,以“籴些麦稃”为暗喻报信,武大郎说:“我屋里又不养鹅鸭,那里有这麦稃?”此麦,也是打麦场,与史家村、桃花村、穆家庄的“打麦场”是一喻。

鸡为姬姓,朱元璋就自称“金鸡”。鸭乃甲鸟,喻凤阳、朱雀之地之燕雀湖上的大明皇城,以及大明燕王。因此,《水浒传》中的“鸟”不是骂人的话,而是暗写的大明。

“司,主也”,宋江是梁山之主,也就是大明之主,主,又谐音“朱”。宋江既是大明朱家之主,则必是天魁星。魁,魁首,鬼斗,斗是星斗之斗,鬼是圭、龟、贵的谐音,又以“鬼脸儿”暗写朱允炆被皇宫之火烧成了没面目“焦”挺。

既是魁首,乃“呼群保义”,义即骟。因此,宋江在梁山呼群保义,那一轮大金盘“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施耐庵说,大明亡于朱元璋封建诸子,亡于大明诸侯之乱,《水浒传》的主题就是“封建必亡”。

0 阅读:0
绿野萍踪文化行

绿野萍踪文化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