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来欣赏杜甫(赋到沧桑句便工)

怀霖济物 2022-12-02 16:36:58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已经45岁,战乱年间,是他一生最艰困的时期,但是,也是他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有趣的是,同时期唐朝其他的大诗人,没有像杜甫这样,直接体会战乱的悲情,李白人在江南,无缘恭逢盛会,王维在辋川别墅,潜心念佛,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作了大官,已经远离了平民百姓的心境。

所以,杜甫几乎成了安史乱世中,唯一的盛唐诗人,在诗文作品中,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唐代的诗坛的光辉,几乎为杜甫所独占。

叛军攻占长安,杜甫携带妻小逃到了陕西鄜州城北的羌村,暂时安顿了下来,听说新皇帝肃宗在灵武(今宁夏)即位,杜甫就把妻小留在羌村,自己单身去灵武投奔朝廷,在路上,杜甫被叛军捉住,又送回已被叛军占领的长安,杜甫在长安,是道道地地的坐困愁城,一筹莫展。

这一年(公元756年)的秋天,音讯都断绝了,遍地烽火,杜甫牵挂在远方的妻小,写下了一首非常感人的情诗【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一首诗的写法很特别,杜甫想念自己的妻小,这首【月夜】诗的写法,却是在揣摩他妻子的心情,以他的妻子的笔触来写这首诗。

尤其最后两句话,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说得十分的感人,他的意思是,何时才能团聚,让我俩在月夜窗帘之下,让皎洁月光晾干我俩脸上的泪痕呢?我认为这首诗,是思念妻小的经典诗作。

又过了一年,战乱依旧,杜甫写下了另一首著名的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意思是说,春天到了,诗人并没有怎么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诗人最关切的还是战乱的烽火与分离的家人,无边的思念与忧患,使得诗人的头发,日益花白而稀薄,原先用来绑束头发的发簪,现在都快要没有着力之处了。

这一年的夏天,杜甫终于回到了鄜州羌村探视家人,杜甫写了【北征】与【羌村】三首诗,我尤其喜欢【羌村.第一首】的诗,诗如下: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意思是说,太阳下山了,鸟雀在柴门外呱噪,归客我从千里之外回来了,妻子看着我,想到我在乱世飘荡这么久,居然能活着回来看她,情绪十分的不稳定,不停的擦拭着泪水,邻人都过来看热闹,连墙头边,都满满的站着人,大家也都不停的感叹唏嘘。天黑了,我与妻子点着蜡烛在房间里面面相对,仿佛一切是在梦中。

0 阅读:13
怀霖济物

怀霖济物

怀霖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