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袁绍——北方霸主的没落(9拥立刘虞)

吕尘玄 2024-04-21 03:15:12

第三章 讨董盟主

4.拥立刘虞

凡此种种,关东联军的讨董之战终于变成了一出闹剧。在这场闹剧之后,袁绍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皇权至高无上的信仰逐渐在袁绍心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己巨大的政治威信重新走上权力中心的想法。

能证明袁绍心态转变的最好例子,就是发生在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拥立刘虞的事件。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二年春,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

《三国志·袁术传》注引《吴书》中记载了袁绍此时给袁术的一封信:“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今西名有幼君,无血桩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违天不祥,愿详思之。”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与冀州刺史韩馥及山东诸将商议,因为刘协年幼,受制于董卓,而且远隔关山,不知道是否还活着,想拥立宗室中岁数大、辈分高的刘虞为皇帝。于是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拜见刘虞,呈上众议,刘虞却断然拒绝。他们又请他领尚书事,承制封拜,也同样被刘虞拒绝了,但刘虞仍然与袁绍联盟。

如果说讨伐董卓是袁绍谋求恢复东汉中叶之前正常的社会秩序、继续发挥世家大族在社会中支配性地位的话,那么,拥立刘虞无疑是袁绍从大汉忠臣变成割据诸侯的一个政治信号。

从此,袁绍也和其他的割据势力一样,走上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道路。

0 阅读:1
吕尘玄

吕尘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