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爆发了剧烈的武力冲突。
一片战火之中,两国边境之间,希亚姆观察哨的维和战士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34岁的杜照宇中校,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作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他一向聪明、坚韧、英勇。
7月17日,来自爱尔兰的观察员帕特迪琳在忙乱之中,用自己的相机给同事们拍了几张照片,照片上杜照宇笑得很开心。
可是,帕特迪琳想不到,这将是杜照宇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奋不顾身杜照宇生于济南一个书香门第。
从小,他就是个优秀的人,学习成绩永远名列前茅,而且为人热情正直,人缘极好。
他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为了这个梦想,他一直奋斗,终于考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三年之后,他因为表现优异,顺利入党。
他的履历一直都足够漂亮,从学校毕业之后,他便进入了国防部,几年后还调到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担任武官秘书,获得了解放军中校军衔。
作为军人,他一直牢记着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全心全意,报效祖国。
所以,当祖国的任务来临时,他毫不犹豫。
这个任务,便是需要委派他担任联合国观察员,作为维和部队的一员,前往风险重重的黎巴嫩边境。
他当然可以选择不去,留在更安稳的地方,但他还是去了。
因为,中东地区的局势,已经糟糕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杜照宇要去的地方,位于黎巴嫩和以色列的交界处。
当时,以色列贪图黎巴嫩南部的丰富资源,所以挑起了战火。
这一非正义的侵略行为,得到了不少西方势力的支持,以色列由此更加肆无忌惮。
黎巴嫩国小民弱,在以色列密集的军事打击之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而一系列恶性事件也很快在边境发生,以色列在黎巴嫩境内肆意烧杀抢掠,展开屠杀,直接把屠刀对准了当地平民。
战争开始没几天,黎巴嫩的南部便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大量的黎巴嫩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舍生忘死以色列在黎巴嫩的一系列行为,引起了联合国的注意。为了尽可能的阻止以色列的暴行,联合国决定,往两国交战的区域委派联合国的战争观察员,以此来约束以色列的暴虐行为。
但是,如果了解以色列这个国家,就会知道,他们是出了名的丧心病狂。
联合国委派观察员,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但以色列并不愿意停止自己倒行逆施的行为。
所以,面对联合国派来的观察员,以色列横眉冷对,甚至放话威胁。
像是杜照宇等人,都接到过来自以色列军方的死亡警告。
以色列要求观察员隐瞒事实,放任战争进行。
但是,敢于来到这片土地的人,自然不会轻易被以色列吓住。
虽然危险重重,但杜照宇等人还是顽强的坚守在这个危险的地方,兢兢业业的为全世界传递战区最为真实的情报,竭力的阻止这场不人道的战争。
在战区停留的八个月时间里,杜照宇以及他的战友们进行了150多次巡逻,提交了200多份有关战争的真实报告,为战区人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当年的一些资料里,可以看到,杜照宇所在的希亚姆哨所受到过很多表彰。
人们将这里称之为战区最优秀的哨所。
随着冲突的一步步升级,哨所也变得岌岌可危。
毕竟,炮弹不长眼睛,而且,以色列对观察员们一直心怀不满,想要伺机报复。
出于安全考虑,战区的每一个哨所,都专门用白漆在屋顶上画了十分醒目的标识。
这是为了防止以色列以战争的理由,随意轰炸伤及观察人员。
此外,联合国每隔一段时间,便允许观察员换岗。
杜照宇所在哨所原本有五人,后来因为局势紧张,被缩减到了四人。
7月17日那天,联合国再次派人来换岗,情况已经很不妙了,一枚枚炮弹几乎就在家门口炸响。
虽然,当前以色列顾及联合国的声誉,还没敢公开做什么危险举动。
但是,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谁都不敢保证。
杜照宇本可以趁着这次换岗的机会离开,但他主动提出,自己身强体健,工作经验也最多,应当留下,并让哨所里两位身体虚弱的战友先行离开。
所有人都没想到,悲剧会发生得那么快。
7月25日,希亚姆哨所遭遇了以色列的袭击,一枚炮弹在哨所炸响。
厚颜无耻爆炸惊醒了所有人,联合国的几支救援部队,连忙向出事的地点赶去。
可当时以色列还在密集轰炸,所以,救援队的脚步被阻挡了。
根据当时参与救援的一些军官回忆,以色列不仅袭击了哨所,而且,在他们发现救援部队的身影的时候,也曾试图用炮弹打击。
在一片枪林弹雨之中,由四个印度人组成的救援小队,总算是艰难的赶到了现场。
然而,他们发现哨所早已经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他们呼喊着杜照宇的名字,可再也没有人回答。
他们无法接受,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战争之中陨落。
杜照宇无数次的重复过一句话,说自己是为了世界和平而来的,他用自己短暂而热烈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誓言。
救援队在废墟之中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已经没有呼吸的杜照宇。
他趴在地下掩体里,浑身鲜血,身下还散落着一些碎纸片,那是他正在书写的工作报告,他是在工作的过程中突然遭到袭击的。
人们认为,这是以色列蓄意为之。
因为,在那一天,有多个观察站都遭到了来自以色列的袭击,连同杜照宇在内,共有四人遇难,其余三人分别来自芬兰,奥地利以及加拿大。
以色列为了将这场罪恶的战争进行下去,真可谓不择手段。
整个救援期间,轰炸声从未停止,以色列似乎要把所有了解战争真相的人,都杀死在这片土地上。
印度救援队顶着炮火,将杜照宇的遗体带了出来。
并且,在此过程中,一位印度救援队员身中流弹,不幸牺牲。
此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在和黎巴嫩总理进行磋商,希望能够尽快和以色列达成一致,停止战争。
然而,很快,坏消息便传到了安南的耳中。
据在场人士回忆,安南当时十分激动,正吃饭的他,几乎是把刀叉一摔就冲出了大门。
安南面对门口等待第一手消息的记者,安南愤怒地说:“以色列国防军显然是故意袭击联合国哨所,我对此消息感到震惊和悲哀!”
以色列这一场袭击,将此前所有人为和平所做的努力化为泡影,留给黎巴嫩百姓的,将是更为深重的苦难。
而中国这边,在得知杜照宇牺牲的消息之后,也是群情激愤。
中国外交部很快发了声明,要求以色列和黎巴嫩双方,尽快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给中国一个交代。
而此时此刻,面对全世界的质疑和愤怒,以色列更是把厚颜无耻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色列的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
事发之后,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第一个出来说话,他表示:“我们现在还无法证实此事件,不知道是国防军干的还是真主党民兵干的。当然,联合国部队确实是处于两军交火地带。”
此言一出,更是激起了无数人的怒火。
人们之所以能够确定是以色列动手,绝不是凭空推测。那天出事的时候,有不少目击证人,都能证明是以色列国防部队动的手,光天化日之下,以色列还敢否定事实吗?
甚至,以色列大使这句话,就是要把责任甩给黎巴嫩。
他们已经让黎巴嫩饱尝苦难,却仍没有一丝悔过之心。
事实证明,以色列就是有睁眼说瞎话的本领,甚至还倒打一耙,要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
安南谴责以色列这件事情登上报纸之后,以色列方面的官员立刻发声说:“我对秘书长指名道姓地说以色列故意袭击联合国哨所感到震惊和遗憾,这个结论为时过早,我要求安南道歉。”
至于一直站在以色列背后的美国,对这件事情自然也是极尽遮掩。
作为联合国五常,美国对于配合调查一事一直兴致缺缺,浑水摸鱼。
不过,对于这样一起明显的袭击事件,以色列不可能用三言两语遮掩过去。
联合国方面的调查人员很快就拿出了证据,证明以色列在出事当天,曾经调集军队针对哨所发动袭击。
此外,还有一些资料可以证明,以色列曾经多次向联合国,确认了观察员所在哨所的位置。
当时,以色列确认位置,拿出的理由是避免误炸。
但结合这一系列事件,很显然,以色列根本不是为了避免,就是要发动精准的袭击。
经历过那场浩劫的救援人员,以及附近的百姓也都纷纷表示,愿意到国际法庭上去作证,让以色列认罪。
在真凭实据之下,以色列方面终于不敢再狡辩了,可是,他们仍不愿承担责任。
没有道歉,没有赔偿,以色列做出的交代是,这只是一个地图上的错误。
他们解释说,当天,他们只是想要和黎巴嫩军队交火,不过发放给军队的军事地图上出现了异常,导致士兵错误的锁定了目标,所以,才让炮弹稀里糊涂的落到了联合国的哨所。
对于那几位不幸殉难的观察员,以色列坚称,他们的死不过是一场意外。
不敢忘不能忘多年之后,以色列仍坚持当年的说法。
而更无耻的是,他们试图美化自己的罪恶,让所有人忘记当年的血泪。
他们利用舆论攻势,轰轰烈烈的炒作着以色列对于中国人的友好,对于他们在中东地区所犯下的一切罪孽,则闭口不谈。
犹太民族特殊的经历,更是让以色列凭空获得了一层光环。
因为,他们在二战之中,遭到过残忍的迫害,所以,这赢得了全世界人民,对于这个民族无限的同情。
以色列也乐于利用自己的悲惨经历,不断的炒作,塑造出一个安全、无害、温良的民族形象。
而他们做这一切,无非是为了利益。
如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以色列和中国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情谊,那么,以色列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中国这个巨大的经济市场。
另外,在外交上,博取同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多年来,以色列在中东充当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可是,全世界浑然不觉。
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更是认为以色列才是被侵略的一方。
这不正是因为,以色列的对外形象塑造得太成功吗?
可是,对于真实发生过的一切,我们怎么能够忘记?
如果不是因为以色列的一己私欲,34岁的杜照宇本还有着大好的人生,他是一个如此优秀而勇敢的军人。
他曾说过一句话:“军人的职责不是制造战争,而是制止战争。”
而这句话背后的重量,那些发动战争的以色列人,永远都不会懂。
这么多年来,他们依旧无休止地挑起战火,葬送更多人的生命。
而且,他们试图抹杀杜照宇在这个世上的存在。
他们认为,只要杜照宇这样的英雄被世界渐渐忘记,那么,以色列所犯下的罪孽,也就可以化为云烟。
可是,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英雄的牺牲。
而且,这个世界上有一味挑起战争的人,那么,也就会有无数舍生忘死,保卫和平的人。
在杜照宇牺牲之后,新一代的维和战士们,依然义无反顾地走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英雄的精神,早就已经刻在了每一个人的灵魂之中。
参考资料:
樊永强《杜照宇:镌刻在和平丰碑上的英名》
新华社《不能忘却的纪念》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