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放下焦虑和高要求,学会接纳,孩子终于不厌学和上课睡觉了

百合读书 2024-09-02 12:09:40

今天早上一睁眼,就看到一位妈妈给我发的信息,说孩子这段跟她特别亲昵,既不怼人,也能听一些学习的劝,她们相处得很愉快。

看到这样的消息,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有种被这样的正向反馈滋养的幸福感。

记得几个月前跟这位妈妈沟通时的场景,除了崩溃就是痛苦,面对孩子的厌学,道理也讲了,狠话也说了,各种威逼利诱,好话也说尽了。

妈妈为了孩子操碎了心,努力到忘了自己,可是孩子厌学的程度更加严重,最后发展到在课上睡觉,作业一字不写。

原本品学兼优的孩子,突然间就摆烂成这样,让妈妈无法接受这种落差感,陷入了痛苦无法自拔。

那时候妈妈的状态也是崩溃的,每天吃不下睡不着,靠着一股仙气强撑着,每天的状态都是度日如年。

我当时给这位妈妈的建议只有两个字:接纳。

不过“接纳”二字并不被妈妈所认可,她无法接受孩子现状,在她看来接纳孩子现在的摆烂,就相当于将她整个人生否认了,将她这么多年的努力否认了。

我很理解妈妈的心情,原本优秀的孩子突然一下子变成了最差劲的孩子,这样的打击带来的冲击的痛苦已经远远大于孩子厌学本身。

此时,妈妈的情绪是失控和焦虑以及崩溃的,即便知道应该接纳,但也做不到接纳。

我不厌其烦跟她聊接纳和接受的区别,接纳是直面现实,并不是任孩子摆烂不管,更不是放弃她,而是先退一步,以退为进。

接纳只是换一种方式,让父母自己好受一点,也让孩子有个喘气和修复的空间。

而接受是被动的,事实摆在那,你不认也不行。

从状态上来看,接纳是流动的,是积极的改变,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而接受是被动的,是消息的被迫接受,是内心不情愿,是将内心的不满强行压下去。

理解了接受和接纳的区别,然后持续做接纳练习,就能做到放下焦虑,放下期待,放下内心的不满和落差感。

看着妈妈和孩子从对骂的亲子关系,到有商有量的和谐关系,我总结出几个接纳的步骤:

第一个接纳练习:学会倾诉内心的不满和释放负情绪。

对我陪跑的父母,我鼓励他们有问题就随时来找我,有情绪及时来找我疏通。

很多时候,父母是有能力解决孩子问题的,只是因为情绪崩溃和父母自己太内耗了,以至于缺乏心力去帮助孩子。

当父母情绪激烈或内耗时,还强撑着去疏导孩子,这时只有一个结果,父母会变成新的问题来拖累孩子,孩子不仅没帮上,反而更糟糕。

所以,我一直主张父母在焦虑或有情绪时,先去解决自己的情绪和焦虑问题,再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第二个接纳练习:不要拿父母的价值感投射给孩子。

出现厌学或上课睡觉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自我认可不够高或者抗挫能力较弱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一个很相似的点,那就是父母很优秀,对孩子要求很高,同时对孩子又包办太多,管理太严格。

在高压力高控制下,父母往往会将自己的价值观不自觉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既有很高的自我要求,又很玻璃心,有很强的畏难心理。

这就变成了一种既想最好又很脆弱,还无法接受自己不够好的心理落差。

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将自己的价值感与孩子的愿景分开,不要混淆和投射。

父母要明白的孩子跟自己不一样,父母能做到的,孩子未必做得到,孩子想要的也未必是父母所期待的。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然后跟孩子保持一种平等的沟通模式。

第三个接纳练习:放下焦虑和高期待,重建亲子关系。

通常我再问父母跟孩子关系怎么样时,父母都回答:我们亲子关系还挺好的。

可是一旦问到孩子会不会敞开心扉地聊学习,聊孩子内心的感受时,父母就会说从来没有过,不提学习都很好,一提学习立马翻车。

看似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只能止步于吃喝玩乐这些话题时,只是说明孩子对父母有依赖与需求,并不是深度亲子关系。

很多父母自认为亲子关系很好,但孩子们却给出的答案是父母一点都不理解他们。

当亲子关系被父母一厢情愿认为很好时,亲子关系就需要重建,从浅关系到深度关系的维系。

父母想帮助孩子走出厌学,走出内耗,走出学习困惑的前提,是有一个深度信任和共情的沟通模式,这时孩子才会敞开心扉。

而重建所有关系的前提,就是接纳,就是放下焦虑和高要求,回归到孩子的感受上。

只有看见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时,父母才能真正做到帮助孩子走出困惑,提升心力,才能用成长型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逃避。

2 阅读:173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