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沐言。
先秦时期《考工记》曾这样记载过:“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算得上是中国古代造物思想的重要原则,而这种理念在宋瓷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凝结了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感的宋代瓷器,强调细腻温和,体现细腻含蓄之美,让它们的价值不止于实用器物,更是具有深层内涵的艺术产物。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一件来自宋代淄博窑的黄釉盘,就配得上精品宋瓷的殊荣。
作为以青瓷起家的淄博窑,是山东地区乃至北方地区的知名民窑,造民生之所想,汇日常之所用,更在五代至北宋时期实现了质的飞跃,短暂烧造过黄釉官造器。作为对品质把控都十分严格的官造器,能将淄博窑器物收于其中,可见这一时期淄博窑的工艺很纯熟,经得起高标准考验。不过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传世器物极少,完整器更是难得,与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件黄釉盘同类型器物仅在淄博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
北宋 淄博窑黄釉盘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这件淄博窑黄釉盘通体施以黄釉,釉面光润,釉色鲜亮,细品之下发现黄釉中带有深浅不一的纹片,让目光所及之处并未是一成不变的静态颜色,更多了色彩流动变幻之感。宋元时期的单色釉瓷器追求简约,以简单的色彩与线条,勾勒属于时代的审美风格,较之明清官窑的奢华风格更显雅趣。
宋代的黄釉器物与明清时期的相比,更多了古朴的味道,釉质不似明清时期的明艳炫目,但多了些许坚实沉稳之意,审美中倾向极致淡雅和返璞归真。宋代瓷器器物呈现物感韵味,在瓷器烧制过程中,窑炉温度变化虽由窑工控制,但瓷器最终物感艺术效果,只能在开窑后才得以确认,而开窑也像开盲盒一般,充满期待与惊喜。
北宋 淄博窑黄釉盘(局部)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黄色对中国人来说,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宋代,黄釉瓷除作为陈设观赏、日用生活用器外,还是宫廷祭祀用器。从这件黄釉盘的形制与工艺来看,它不会是寻常百姓家的日用之器。
从侧面看,盘身的线条舒展流畅,弧度略小但与整器造型契合,器物内在张力从底足向上延展,在口沿处聚拢,生长出内敛的深沉稳重,简单大方的器型,自带属于它的高贵优雅。
北宋 淄博窑黄釉盘(局部)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器身靠近盘口的地方,有一道明显的弦纹,水平展开并环绕器物一周,在此处凝结的釉色都是更为深沉的黄色,视线向下游走,隐隐有多条平行的线条,看似朴素却富有韵律,为盘身加持了立体和直观的美感。这是宋瓷别致的美学理念,那是并不需要繁复纹饰就能表达出的美感,合理拉开审美分化层级,一物之上是生活更是艺术。
淄博窑在金代以前的烧造工艺主要是以支钉烧造为主,到了金代则逐步由垫圈代替,从而使碗、盘一类的器具上出现了刮圈的痕迹,这也成为了宋、金时期淄博窑瓷器划分的重要依据。这件黄釉盘就采用支钉垫烧方式烧造,盘内有三个明显清晰的支烧痕,是宋代淄博窑惯用的烧造工艺。
北宋 淄博窑黄釉盘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从盘底来看,盘底满釉,釉色与盘身部分不尽相同,这种满釉支烧工艺是追求满釉、烧造精致器物的一种装烧方法,具体做法是将通体施满釉的器物用支钉窑具承托,裸烧或匣钵装烧,烧成后将支钉窑具敲掉,仅在器物上留有支钉装烧痕迹。
满釉支烧工艺作为一种复杂且成本高的装烧工艺,在金代以前,淄博窑常用这种工艺烧造器物,也看得出它虽为民窑,却将打造精品作为目标,这件黄釉盘也采用此种考究的烧造工艺,呈现出别于他物的神韵。虽说在淄博窑的发展史中只有短暂的官用瓷时期,但也证明了那时的它足够优秀。
北宋 淄博窑黄釉盘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宋人精于对道法自然的崇尚追求,陶瓷工匠通过素雅质朴的釉色物感,呈现理性宁静的艺术美感,他们在顺应物的自然属性基础上,再进行复刻和创新。以器之用,综合形制、釉色、纹饰来表达,在这件黄釉盘中,同样体现这样的特点。淄博窑匠师用极简的器型,高雅尊贵的釉色,精湛纯熟的烧造工艺,凝练出这件典雅素净的佳作。
北宋 淄博窑黄釉盘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淄博窑黄釉器历经近千年的岁月洗礼,能够传世保存至今或经考古发现与民间收集的方式而被发现的数量较为稀少。这件黄釉盘保存完好,是一件艺术造诣极高的罕见珍品,为研究宋代黄釉的制造工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有时候一件看似简单的器物,藏在它背后的历史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发现,厚重的历史背后,有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才造就了传承后世的艺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