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嘉靖大吼,朕的钱,那么大明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4-10-19 03:18:07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面上的问题,大明缺钱。

钦天监周云逸被皇帝杖杀,原因是,他参奏朝廷花钱太费。

但是周云逸这样一个钦天监官员,怎么会清楚知道朝廷的具体开销呢?

嘉靖自然看明白,这份奏章是针对严党的,那一定是清流在背后指使的。

多疑的嘉靖,怀疑这不仅仅是纯粹党争,还是有人“背后指使”,想逼宫啊?

围绕着缺钱这个面上的问题,朝堂的几股势力在不停地斗。

大明朝堂严党、清流司礼监三股势力,为了解决缺钱的事情,召开了大明御前财政会议。

严党、清流在会上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严嵩提出了建议——改稻为桑,来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只要能搞到钱,嘉靖就放手让内阁去做。

正是这个国策将浙江拖入泥潭,才会有之后马宁远之流中下阶层官员,在忠君的思想下,强行推动改稻为桑。

逼民于水火,才会有胡宗宪赵贞吉这些能臣大放异彩;才会有沈一石这类所谓大商贾欲借东风,官商勾结,最后却留下“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自焚而亡;

才会有小阁老故意决堤,激起民变;才会有国之利器海瑞发出千古怒吼,宝剑出鞘,真正撬动严党倒台的第一块基石,才会有名垂青史的海瑞骂嘉靖。  

嘉靖的想法

嘉靖能够做皇帝是一个意外,因此他一生都在证明自己继承皇位是正统。

十几岁的少年,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就干了一件大事,便是史书后来称之为“大礼议之争”的事情。

最终皇权取得了胜利,嘉靖成为大明王朝真正呼风唤雨之人,所有人,都要听他的话!

年轻的皇帝曾经励精图治,但是他贪财,好色,迷信,差一点被宫女勒死。

于是他躲到西苑沉迷炼道,修长生,贪淫奢享。

二十年嘉靖没上朝,居然仍旧牢牢掌控君权,从未旁落,他倒严党而未倒严嵩,杀严世藩而未杀海瑞。

浙江人为决堤,他没有发怒;百姓流离失所,他也没有发怒;严党贪墨更是不在话下。但是严党贪了他嘉靖的银子,却龙颜大怒,这才下定决心倒严。

嘉靖与严嵩的协议

严嵩做了二十年的首辅,他是嘉靖朝做得最久的首辅。他能干这么久,自然是和嘉靖有协议,彼此都觉得合适。

严嵩一直有自觉,为嘉靖背锅捞钱,自然严党收取一定的辛苦费,嘉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严嵩对儿子严世藩说:整个大明王朝,只有一人能够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人能遮风挡雨,就是你爹,不是你!”

这一句道尽严嵩二十年盛宠不衰的终极秘密,并将嘉靖和严嵩之间的君臣利害关系,展现在世人面前。

嘉靖倒严的原因,并不是严党搞党争,国家民不聊生,而是严党拿的钱比自己多,原本是替嘉靖捞钱的工具人,结果工具人手伸得太长。

倒严没有倒严嵩,但严世蕃必须死,不然如何平民愤。

严嵩不死,是嘉靖还在乎自己名声。

总之奸臣伏诛了,坏人全死了,二十年的内阁首辅,说罪是你就全是你,贪财?与民争利?那是严嵩。

嘉靖还是一个英明的君主,铲除了奸臣。

钱去了哪里

被大明各级藩王、朝堂中严党、各级官员,更多的是嘉靖自己弄空的。

嘉靖是一个自私的人,只要权力不想负责任,他只顾自己享受,根本不考虑老百姓的死活,放任官吏去鱼肉他们。

他是大明的万恶之源,国库空虚的罪魁祸首,朝廷的官员是知道的。

只是官员不敢委屈君父,只能苦一苦百姓。

海瑞是一个直人,直接上了《治安疏》,把道长气得大脑短路。

清醒过后,嘉靖决定不杀海瑞。

他面对这样一个直臣,明晃晃地指出了大明的弊病。嘉靖反而顾忌,他不能做纣王。

嘉靖年纪大了,想着死后的名声,不能落下一个不容许臣子进谏的坏名声。

嘉靖曾经私下悄悄去监狱,想要说服海瑞。

谁道海瑞义正词严,句句字字皆为诛心之言,像一把把刀以前无古人之势横劈进嘉靖内心,几乎是逼着嘉靖跪在众生面前,听他们的泣血之音。

最后嘉靖直接吐血落荒而逃。

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嘉靖终于想起自己对国家的责任,穿起久违的龙袍,黄锦找了半天才找到。

海瑞诛心终于成功。嘉靖服软了,承认自己错了。

天子弃天下苍生于不顾,以至京师内外饿殍万里,满朝文武,良臣将相,整天想的是捞钱夺权,竟无一敢言!

嘉靖是万恶之源这个事实,由海瑞来揭开。

海瑞也得先做好家破人亡,永无可赦的准备,才敢去揭开事实,并且依然不能改变什么。



0 阅读:26

不会落水的焱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