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回忆:我1969年入伍,当八年兵退伍时,津贴是每月38元

浩哥评武器 2025-02-14 14:56:45

"你是女兵连的排长,却在执行纪律时处处拖后腿!" 师长的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了我的心窝。

我叫田巧玲,1969年冬天从黑龙江农村参军入伍。那年,我刚满18岁,怀揣着一腔热血来到了中苏边境某部队的通信连。

初到军营的第一天,老班长孙凤琴就给我上了震撼的一课。深夜,她命令全班紧急集合,拿着手电筒照我的鞋:"新兵蛋子,瞧瞧你这歪歪扭扭的鞋带,像什么样子!"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夜里,我们站了整整两个小时,直到每个人的鞋带都笔直如一。

"当兵就得有个兵样!"这是孙班长的口头禅。在她的严格要求下,我很快就掌握了通信员的基本功。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值班,负责接收上级电报。那时候的通讯设备很落后,就是一部老式电台,发报全靠手摇发电机供电。

冬天最难熬,每次爬上十多米高的电线杆检修线路,手都冻得失去知觉。有一次,我在杆顶作业时一不小心滑落,幸好安全带及时刹住,才没出大事。从那以后,战友们送给我一个绰号叫"铁姑娘"。

1971年春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那天,我穿着崭新的军装,右手握拳,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很快,我就被提拔为班长,成为连队里年纪最小的女班长。

1973年,上级开始重视培养女干部,我被选送到军区通信专业培训班。三个月的学习期间,我废寝忘食,拿下了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回到连队后,被提拔为排长,统领着三个班的女兵。

那时的津贴很低,每月只有38元。但我们谁也没把钱放在眼里,一心扑在工作上。我经常对战士们说:"姐妹们,咱们是共和国的花朵,更要像松树一样挺拔!"

1975年的那个隆冬,成了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中苏边境局势紧张,我们接到紧急任务,要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架设野战通信线路。当时,我正发着高烧,可还是咬牙带领战士们冒着风雪往山上爬。

就在我们快要完成任务时,突然发现通信信号出现异常。我二话不说,就开始沿着通信线路往回查。爬上第三根电线杆时,我实在支撑不住了,一头栽了下去。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里,全身打着石膏。

这一摔,让我在医院躺了整整两个月。期间,连里派来了新战士王小梅照顾我。她是我老家的,每次来都偷偷给我塞家乡特产。我严词拒绝:"小梅,咱们要讲规矩,这些东西我不能收。"

可没想到,就因为这件事,却酿成了大祸。有人匿名举报说我借着养伤之机,收受战士贿赂,还包庇王小梅逃避值班。虽然这些都是无中生有,但组织上还是给了我一个严重警告处分。

这个处分,让我痛不欲生。我找到师长要求解释,却被他当场训斥:"你是女兵连的排长,却在执行纪律时处处拖后腿!"这句话,让我足足消沉了半年。

1977年初,连队进行军事技能大比武。我下定决心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带领通信排日夜苦练,最终以全优的成绩夺得了第一名。这一次,师长专门到连队给我们颁奖,当众为之前的误会向我道歉。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我以为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候,1978年初突然接到了退伍命令。八年的军旅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临走那天,我翻开工资存折,八年来累计存了3648元,平均每月才38元。

收拾行李时,我发现自己的军装早已褪色,可那枚珍藏的共产党员徽章依然闪亮。战士们排着队和我告别,有人哭着说:"田排长,您走了,我们可咋办啊?"

我强忍泪水说:"姑娘们,军营就是咱们的家,一定要守护好它。"说完,我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营门,生怕自己一个忍不住,会泪流满面。

回到地方后,我把那本工资存折和发黄的军装,郑重地放进了箱底。这一放,就是几十年。现在每当我翻开那本布满岁月痕迹的存折,看着那个月均38元的数字,内心依然会被深深触动。

有人说我们那一代人傻,那么低的津贴还那么拼命。可我觉得,正是因为我们不计较得失,才守护了祖国的安宁。如今,我虽然已经两鬓斑白,但每当想起那段峥嵘岁月,心中依然会涌起一股热流。

那个处分,现在想来反倒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谨慎,守则要严明。这些,都是军营给予我最珍贵的馈赠。

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梦回战友们的笑脸,梦回那个只有38元津贴但充满激情的年代。醒来时,枕巾常常是湿的,可心里,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0 阅读:1
浩哥评武器

浩哥评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