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追悼会上,宋庆龄中途愤怒离去,并扬言要辞去全部职位?

癸妹聊历史 2023-05-26 10:49:04

周总理

前言

1976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伟人永远地合上了自己的眼睑。

悲伤地讯息随着哀乐传遍了中华的每一寸土地,人民敬爱的周总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人民大会堂上,邓小平同志哽咽的说道:

“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周恩来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在读悼词的时候,面对镜头的邓小平同志几次因为悲伤低下头来,擦拭眼泪。

邓小平

宋庆龄在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泣不成声,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拖着沉重的身躯,不远万里从上海赶到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对于宋庆龄来讲,周恩来是自己的知己,自己的老战友,两人为建设新中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可是在追悼会上,宋庆龄竟然因为旁人的一句话愤然离场,闹出辞职风波。

那么宋庆龄与周总理究竟是什么关系,能让八十岁的她不远万里赶来北京?

旁人究竟说了什么,竟让宋庆龄如此愤怒,没有顾全大局地愤然离场?

邓颖超与宋庆龄

知己初识黄埔

1917年,孙中山先生得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深受鼓舞,他支持五四运动,鼓励学生闹革命,还委托胡汉民等人创建各种杂志,来宣传民主革命的理论。

1920年孙中山先生率领闽、粤军击败了桂系军阀,接触到了苏俄人士,在与苏俄人士深入交流之后孙中山先生深受启发,决定向苏联“抄作业”,模仿苏联的模式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党与部队。

1924年,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之下,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了,此时的孙中山先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他想要为中国培养一批革命的军事人才,带中国走向富强。

此时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周总理受党组织委托,来到了孙中山先生身边,在促膝长谈之后孙中山对眼前这个仪表堂堂一身正气的少年甚是喜欢;因为其出众的能力,孙中山先生让周总理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也就在此时,通过孙中山先生的介绍,周总理与宋庆龄相识了。

宋庆龄与孙中山

此时毛主席正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部长,毛主席口才出众,身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总理经常邀请毛主席去黄埔军校演讲;并且每次都亲自去码头边迎接毛主席,两人一路谈笑着来到黄埔军校。

毛主席当时很乐意与年轻的学子们进行交流。

那时孙中山先生还在世,只要毛主席一来,蒋介石就不敢怠慢。

他全副武装,带着白手套,站在大花厅的礼堂内带领着全体官生三期一千多人立正集合,等待着着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到来。

蒋介石与孙中山先生

有一次宋庆龄来到黄埔军校,好巧不巧正好碰到周总理与毛主席在演讲。

此时的周总理,毛主席已成大器,他们讲话颇具风格,演讲内容,既简单明了地分析了中国的局势,又鼓舞了在场师生的士气与斗志。

宋庆龄看着讲台上,出口成章,思路清晰的两个年轻人,大为赞叹。

回到家中他就对孙中山先生说:

“中国的未来一定属于毛泽东、周恩来那样,既有才干又有胆识的年轻人!”

年轻的周总理

晚年宋庆龄的回忆录中,她不止一次描述自己在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的震撼。

后来两人开始接触,宋庆龄不止一次地与周总理交流革命思想与经验;越深入了解,宋庆龄就越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感到敬佩。

当然,周总理在与宋庆龄接触过程中也深受震撼;他很难相信,当时的社会里居然能够孕育出如此开朗,坚定的女性。

再后来宋庆龄和毛主席一样就成为了黄埔军校讲座的常客,她的演讲主次分明,字里行间流露出当时女性对自由与变革的向往。

宋庆龄

她愤慨激昂的演讲,感染了当时黄埔军校的所有学生,让台下的周恩来都对她刮目相看。

周总理也常常赞叹:

“中国有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这样的革命引路人是我们的幸运,他们值得我们去学习。”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为癌症在北京离世,留下宋庆龄独自支撑着国民政府的一大堆烂摊子;蒋介石撕下了自己虚伪的面具,国民党内部乱作一团。

蒋介石娶走了宋庆龄的妹妹宋美龄,企图将她拉拢到自己的阵营里来,但是宋庆龄更看重民族大义,她顶着孙中山先生离去的悲痛与压力,指责蒋介石窃取革命果实,抛弃革命理想。

宋庆龄

浓厚的革命友谊

1926年蒋介石搞出来了影响后世的“中山舰”事件,大量的共产党员的被迫撤出军队,周总理也长时间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

但是这样并不能阻挡宋庆龄与周总理的友情。

为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宋庆龄经常给周总理书信,让其联络共产党、俄国人士延缓革命阵营的分裂。

1927年蒋介石秘密召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制定反共计策,决定武力清除共产党,同年4月蒋介石大量捕杀共产党人士和革命群众,造成了5000多人“失踪”的大惨案。

蒋介石

宋庆龄得知后,立马联系了周总理等中共高层,让他们隐藏好自己,保护好自身安全。

在同年4月,公开发表声明,痛斥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孙中山先生的可耻行为。

在声明里她言辞恳切的写到:

“中国共产党无疑是,未来中国革命力量的最大动力!”

宋庆龄

为了挽救当时弱小的共产党,周总理来到南昌,在江西大旅社召开会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在此期间宋庆龄经常与周总理进行书信往来,两人的革命感情进一步升温,宋庆龄经常不顾自身安危的掩护共产党员。

她长时间接受蒋介石手下的国民党特务监视,还经常收到相关的威胁信。

但宋庆龄没有退缩,宋庆龄借着”位高权重“的身份,悄悄地搜集共产人士的下落,并且将他们秘密保护起来,并有序的组织转移。

南昌起义

宋庆龄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周恩来传递情报,保护共产党人士。

在当时宋庆龄“通共”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蒋介石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几次想要将其引诱到南京杀害,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

后来红军长征胜利,全世界大为震撼。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想要采访共产党高层,采访周总理,但是由于蒋介石政府的压力,很难实现。

于是斯诺就找到了宋庆龄,想让她帮帮忙。

埃德加·斯诺

宋庆龄通过书信联系到了远在延安的周总理。

周总理得知后立马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机会。

周总理随即下令,让中共地下党员悄悄带领着斯诺,穿过国民党重重的包围圈,安全抵达延安。

在这里斯诺不止见到了周总理、还见到了毛主席、彭德怀等中共高层;后来他还用自己美国人的身份掩护邓颖超(周总理之妻)在北平脱险。

斯诺将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著作《红星照耀中国》,震撼了整个世界!

最初“共产党走向世界”,可以说有宋庆龄一半的功劳的!

在此期间,周总理出于对宋庆龄安全的考虑,多次提出意见;让她转移到重庆,但是宋庆龄为了保护更多的共产党员、革命人士拒绝了周总理的请求。

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关系越来越好,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就会互相书信联络联络革命感情。

红军长征后的周总理

为对抗侵略者而共同努力

1937年,日本在卢沟桥发动事变,侵略中国的野心一览无遗。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逼近的铁蹄,宋庆龄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发表《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当时的国民党改变自己的立场,团结抗日。

在会议上她铿锵有力的说道:

“内战必须停止!和平统一必须实现。”

宋庆龄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中央决定派遣周总理、博古等人去庐山与蒋介石谈判。

在此途中,周总理等人要途径上海,周总理于是就打算顺道拜访一下这个老朋友。

此时两人已经差不多十年不见了,这十年里两人没有见过面,仅仅依靠地下组织传递的书信进行联络。

当地下的党组织把,周总理将要来见她的消息传达给宋庆龄的时候,她表现的相当兴奋,多次向地下党人员确定消息的真实性。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宋庆龄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周恩来

1937年7月下旬,的一天黄昏,一辆汽车来到了上海香山路29号公寓门口,宋庆龄站在门口亲自迎接着周总理的到来。

两人在门口握了握手,便进到了屋子里,这十年以来的家长里短、家国离乱,全都化做了这一时相逢。

可惜,可惜现在不是中华好风景,两位老友并没有向现在的我们一样唠起家常,而是讨论起了中国未来的危急存亡。

这次会见,周总理详细且深刻的分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周总理坚信中华民族是永远打不垮的。

宋庆龄故居(上海)

因为各种原因这场相见终究还是短暂的,两位老友都感到惋惜。

周总理感叹道:

“希望这次相见之后不再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与周总理会面之后,宋庆龄几乎动用了自己的所有力量,促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蒋介石也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同意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政策。

国共第二次合作号召大会

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人缺少战胜日本的信心,社会上产生了“恐日”的情绪。

宋庆龄连夜写下了《中国是不可能征服的》,在各大报刊发表,并且每日每夜的在中国各地进行演讲,给当时除与绝望中的中国人民带来希望与鼓舞。

后来抗日战争的战势逐渐严峻,上海即将沦陷,周总理非常担心宋庆龄的安危,几次写信劝宋庆龄离开上海,前往安全的地方。

但是遭到了宋庆龄的拒绝,她在给周总理的书信中表示:

我要跟上海人民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一直坚持到上海的陷落,我不想因为自身的安全就轻易离开。

1937年年底,上海陷落,宋庆龄被迫前往香港。

在这里她依旧没有闲下来,她在香港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用自己的名声向向全世界筹款,为前线的士兵输送紧缺医疗用品。

除此之外她还在报纸上严厉抨击国民党内部的极端保守势力,揭露日军侵略的恶性。

在这么严峻的情况下,她与周总理还是能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写上一两封书信,两人在书信里就像是亲密无间的好友。

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义两人无话不谈。

1939年,宋庆龄与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一起前往香港码头察看支援抗战物资装运情况

1941年12月,香港终究也沦陷了,周总理担心宋庆龄的安危,他多次写信劝宋庆龄来到重庆,也遭到了拒绝。

后来周总理干脆不写信了,直接派廖承志等人快马加鞭赶到香港,带走宋庆龄。

临走前周总理多次叮嘱:

“你们务必要保护好宋庆龄同志的安危,断不可有一点闪失!”

最终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宋庆龄来到了重庆。

宋庆龄

在这里她依旧没有停下工作,他重建了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继续为抗日战争争取外部援助。

1945年日本向同盟国宣布投降,周总理书信宋庆龄,希望她能够为中国和平建国做出努力。

宋庆龄看着一片焦土的中国,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她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共同迎接中国的黎明。

但是此刻蒋介石想要独吞胜利的果实,他毅然决然的发动内战。

新中国成立前的友情

解放战争时期,她来到上海积极配合解放上海的工作,她将大量的物资送往解放区;大量有技术有能力的国外医生护士在她的号召下前往解放区。

也就是在此时国民党当局开始密谋劫持她离开上海。

周总理得知后,命令中共地下党组织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她的安危;她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多次更换住址,躲过了一次次的危机。

宋庆龄

1949年1月,解放战争的局势已经明了。

周总理兴奋的向宋庆龄致电:

“中国革命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经千辛万苦,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望先生命驾北上,参加此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总其以安全第一!”

宋庆龄收到这封电报后大为感动,掩面而涕,留下了眼泪。

周恩来与邓颖超

上海解放后,宋庆龄才公开身份,她走到上海街头与上海各界人民一同庆祝。

同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派人去上海接宋庆龄北上。

北平是宋庆龄的伤心地,在这里她送走了孙中山先生,看着中国逐渐陷入水深火热;所以宋庆龄起初是不那么愿意回到北平的。

见此情形,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带着周总理写的亲笔信前往上海,请宋庆龄来到北平。

在信中周总理言辞恳切的写到: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敢借颖超专程迎接,敬希今日命驾,视为荣幸……”

周总理写给宋庆龄的亲笔信

读完信后宋庆龄下定决心前往北平。

同年9月,宋庆龄安全抵达北平,周恩来亲自来到火车站站台接接自己的这位故友。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当选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主席,肩负起了新中国建设的重任。

面对重大问题时,周总理都会想起这位国母,询问询问她的意见

1951年10月1日国庆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宋庆龄(右二)等天安门城楼上

最后的道别与愤然离去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并没有闲着,她经常与周总理见面讨论国家大事顺便联络一下革命友情。

面对帝国主义舆论上的封锁,她与周恩来商议过后建立中国当时唯一对外的刊物《中国建设》。

创立了中国第一家妇幼保健院;代表中国参加了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和平会议……

她一生没有子嗣,将自己的母爱全部挥洒给了新中国的孩子们。

周恩来称其为——国之瑰宝。

左一宋庆龄

1976年,周总理的病情突然加重,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医院不止一次的给邓颖超和中共高层下达病危通知书。

周总理离世后的第二天清晨,八十多岁高龄的宋庆龄像往常一样,缓慢的从床上爬起来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的哀乐让她心头一紧。

随后宋庆龄听见,广播里年轻的女生用沉重的音调念着悼词:

“周恩来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失掉了我们敬爱的总理而感到深切的悲痛!”

不到1500字的悼词,足足念了将近20分钟,播音员几次因为哽咽而说不出话来。

听完悼词的宋庆龄,一下子就瘫软在了地上,宋庆龄一生没有子嗣;隋永清见此情形赶紧上前,将老太太搀扶到了座椅上。

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回想起了曾经的峥嵘岁月,老太的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

她嘴里一直嘟囔着,我要再见他一面,我要再见他一面。

此时的宋庆龄年事已高,身上患有多种老年人容易得的慢性疾病,医生劝她还是不去为妙,害怕她扛不住路途的坎坷。

晚年宋庆龄会见柬埔寨亲王夫妇

世界上最固执的两种人分别是小孩与老人,医生终究还是拗不过年事已高的宋庆龄。

她要顶着病躯最后再见自己的老友一面,50多年真挚的友情最后还是没能抵过时间的洪流。

宋庆龄明白,这一面将会是永别。

她看着书桌上堆成小山的书信,回想起52年前的相识,周总理意气风发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

于是宋庆龄,挥泪写下著名的《怀念周总理》

宋庆龄

1月10日在宋庆龄坐上从上海飞往北京的专机。

在隋氏姐妹的搀扶下,宋庆龄终于来到了老友的身边。

看着灵柩里的老友,宋庆龄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她双腿瘫软使不上一点力气,要不是因为隋氏姐妹强撑着她,她早就瘫软在了地上。

宋庆龄哭着对道:

“恩来……你为人民操劳了一辈子,我早就叫你主意身体,可你就是不听……恩来,现在你终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而就在此时宋庆龄的身后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

“原来宋主席是周总理派的啊!”

背后的两人喃喃道。

还没等隋氏姐妹开口制止,另一个人就用手捂着嘴小声附和道:

“宋主席真有面儿,出席周总理的追悼会,还要带两个毫不相关秘书来……”

宋庆龄听到他们两个人的对话,气的浑身颤抖,顾忌大局,她强行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隋氏姐妹搀扶自己,在大庭广众的注视下,离开了周总理的追悼会。

宋庆龄

回到北京住处后,宋庆龄就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情绪崩溃的哭了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我与周总理将近50年的交情,在她们眼里是在分帮派……隋氏姐妹也是周总理亲眼看着,亲手带大的为什么在他们眼里,就是无关人士……”

见此情形隋氏姐妹赶紧上前安慰宋庆龄;可是长时间压抑的情绪怎么可能被一两句话安慰“平息”。

宋庆龄越哭越激动:

“我年纪也大了,也为党,为人民做不了什么事情了,是时候辞职回上海养老了。”

周总理与宋庆龄

第二天,一封辞职信就送到了中央。

此时邓颖超和中共高层正为宋庆龄的突然离场感到困惑,收到辞职信时更是一头雾水。

周总理逝世后,留给中央的担子就更重了,此时宋庆龄这个“国母”再一辞职,中国刚刚有起色的外交事业肯定又要四处碰壁。

所以中央相当重视封辞职信,在摸清楚来龙去脉后,立马派人前往上海劝宋庆龄。

最终在众人的好说歹说和隋氏姐妹的推波助澜下,宋庆龄才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

结语

周总理逝世后,宋庆龄扛起了外交的重任。

先后接见了美国妇女访问团、西哈努克亲王、全国政协茶会…….

1981年春季,88岁高龄的宋庆龄终于扛不住了,她躺在病床上,嘴唇颤抖的对隋氏姐妹说道:

“我想成为中国共产党。”

邓小平听说后,立马召开了紧急会议并发出了《接受宋庆龄统治为中国共产党的决定》。

1981年6月3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

又一位璀璨的巨星,照亮了我们消失在历史的星河之中。

邓小平亲自主持了宋庆龄的追悼会,他沉重的说道:

“宋庆龄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时以来的夙愿。这是宋庆龄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6 阅读:1195
评论列表
  • 2023-06-25 22:59

    一辈子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