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沙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居全市第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80亿元。虽然,在整个荆州来说,沙市还是排得上号,但是和过去的沙市相比,这种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
要知道早在80年代的时候,据说当时的沙市的GDP就达到了约160亿元,全国仅次于上海、北京、武汉三个城市。对比现在,40多年过去,经济也就翻了两番,增长了4倍,这个成绩放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过去的沙市有很多“标签”,它是码头林立的“小汉口”,是繁华富庶的“小上海”,是工业发达的“小香港”。
沙市海关大楼(左)和税务司楼(右)
早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沙市首家机器织布厂就在九十铺街创办。次年,中日烟厂在青石街开办。民国初期,云锦织布厂、胜家机器公司、信义面粉厂、崇石印刷厂、电棉机厂、普照电气有限公司等相继创办。 1927年,汉口打包有限公司沙市分公司创办,1929年建成沙市打包厂。1929年,沙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31年建成沙市纱厂。这两家公司是长江沿岸较先进的大型工厂。 1930至1949年间,印刷、米面加工、电力、机械制造、玻璃制品、日用化妆制品等工厂发展到20多家。
1934年所建荆州沙市市三民路现今为解放路
民国时期,外商在沙市设立的洋行、公司有20多家。1923年起,棉花成为沙市大宗出口货物,出口量曾仅次于汉口、天津。1948年,沙市有牌名的商业店铺达1635家。中国四大银行都在沙市设有办事机构。
1935年张学良视察荆沙洪灾时于飞机上拍摄的俯瞰图,图里可以看到沙市的打包厂
轮船招商局、民生等轮船公司在沙设办事机构,小轮船公司鼎盛时达46家。沙市港有至宜昌、汉口等地航线19条,大小码头总计达43个。
1934年的沙市中山路
上世纪80年代,沙市是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沙市40多年前就是改革发展的“先行区”。“鸳鸯”牌床单、“丹凤”牌毛巾、“荆江”牌热水瓶,还有全国闻名的“活力28”......可以说,当时的沙市简直就是全国轻工业发展的摇篮,一批沙市品牌叫响全国,沙市长江中游工商名城“江汉明珠”的名头,传遍大江南北。
1985年活力28广告
当时的沙市,人口仅有二十多万,却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不仅在经济上,当时沙市城市的街道无论是宽阔的大街还是狭窄的小巷,都同样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据说,现在的“门前三包”就是引用当时的沙市经验推广的。
1984年的沙市洪垸小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样板小区
从近代的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到改革开放后“吃螃蟹”的第一城,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湖北GDP排头兵……回顾历史,沙市的过去,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辉煌”。
追忆过往,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下面,让我们通过一组从网上收集整理的老照片来回忆曾经曾经作为全国明星城市——沙市的辉煌与繁华。
沙市商场
商场内景
图为八十年代的沙市商场,荆沙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商场,1984年9月28日开业,现在改建成了安良百货。
荆州红旗大楼
红旗商场
图为八十年代的红旗大楼,建成于1970年,当时东一楼为新华书店北京路门市部。正一楼是红旗百货商店,也叫红旗商场。2011年底这里拆除后建设了现在的人信汇商业广场。
图为80年代沙市生产的明星产品:荆江牌热水瓶、鸳鸯牌床单、还有金蝶牌地毯、银星牌花布、康复牌肺炎片。
图为沙市生产的明星产品,家美乐牌电冰箱、明珠牌洗衣机、分外香酒、荆江牌变形放映物镜、银花牌金星水具,大家都用过哪几个?
图为80年代沙市的棉纺产业介绍,有沙市第一纺织厂、床单总厂、荆沙棉纺厂、沙市印染厂等等,还有外国友人前来参观。
图为沙市一医院。
图为沙市航校的学生在跳伞,可惜后来整体要搬迁到荆门了。
图为80年代原沙市机场波音737客机,旁边是航空路小学的号鼓队。
图为沙市影剧院,现在的凯乐大剧院。
图为80年代沙市的中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