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钝感力,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1、对市场的波动要有钝感力。
关于这一点,我以前的札记说得太多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可多说得了,只要记住,波动并不是风险,哪怕是下跌50%的波动也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有两点,一是本金的永久损失,二是回报不足,比如长期跑输基准指数,跑输定期存款,跑输长期无风险利率等。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风险吗?回答是没有了。
这里,再举两个典型案例: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A),1965年的股价大概是19美元,截至2024年10月31日,收盘价为676959.50美元,59年的时间,年复合收益率为19.44%。
按照这个年复合收益率计算,如果1965年投资1万美元,截至2024年10月31日,市值为3.56亿美元。
这么多?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这样令人目瞪口呆!
但是要知道,历史上伯克希尔的股价曾有四次腰斩或接近腰斩!
所以,长期看,真正优秀企业的复利回报惊人,但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你会体验很不好。
比如,如果你有一亿元,下跌50%,就成为5000万了;你有1000万元,下跌50%,就成为500万元了;你有100万元,下跌50%,就成为50万元了,以此类推,这样跌着跌着,在“股价先生”眼里,可能就会突然感觉没有钱了!
然而,在股市里投资,惊人的财富就是这样炼成的,令全世界艳羡的美股也不例外。
据说,这么多年下来,有120多个长期股东跟着巴菲特投资(包括他在奥马哈的一些亲朋),成为了亿万富翁,当然这其间上上下下投资伯克希尔的股东户数不少于5000万人,其中大部分还是跑路了。
注意,上面这组数据,只是我阅读有关材料时的记忆,具体的来源,我自己已无法考证了,仅仅作为一个参考吧(但我相信,最终能够跑下这个投资马拉松的一定不会是多数人)。
再看一看,被称为“股王”的贵州茅台:
2001年8月27日,上市时股价为34.54元(后复权,下同),截至2024年10月31日,收盘价为8835.03元(前复权1527.79元),23年的时间过去了,茅台给投资者带来的年复合收益率为27.26%。
按照这个年复合收益率计算,如果茅台上市时投资50000元,截至2024年10月31日,市值为1279.04万元。
这么多?是的,就是这么多,为了确认这个数据,我自己计算了两遍!
为什么这里说初始投资5万元呢?
因为我本人2000年5月31日入市,那两年就先后投资了5万元的本金,每每计算这个数据,我内心里就时时想起芒格所引用的那句名言: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
说明一下:我个人家庭投资股市的本金后来是不断增加的,虽然这些年自己先后投资了十多家上市公司,自己也熬过了数不清的夜晚,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写下了大量的文章,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前些年增加的这些本金,全部投资于茅台这一家公司,结果会如何呢?我个人家庭现在的资产总额一定会大于当下账户里的市值的。——我想,说到这里,经常阅读我札记的投资朋友,就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我将大部分金融资产聚焦于茅台的原因了。
但是结果很美好,过程却同样艰辛。我以前的札记统计过,茅台自上市以来,其股价至少经历了八次40%以上的下跌或腰斩了。
真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长期投资茅台的财富,同样也是这样炼成的!
2、对企业的经营波动要有钝感力。
截至10月31日,我大A股5600多家上市公司的前三季报公布完毕了,不少的投资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对持有的几家公司进行一下分析或点评呢?如实说,我原本是有这个想法的,但是后来一想,一家公司再优秀,其经营数据的增长也不可能是保持匀速直线上升的,有的年份快些,有的年份慢些,是很为正常的事情,因为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既受其内部各种资源要素的制约,更会受到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行业周期的影响更是无法逃避掉的(只是影响大小、强弱程度不同)。
我觉得,这里关键是要抓住主因(主要矛盾),即一家企业经营放缓或负增长,究竟是企业内部原因,还是企业外部原因,如果企业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仅仅是受行业外部环境或条件的制约与影响,是大可不必大惊小怪的。
依我当下“个人家庭非控股的多元化公司”为例,东阿阿胶、贵州茅台、片仔癀、恒瑞医药的前三季报,有的有惊喜(阿胶),有的仍如神一般存在(茅台),有的可以接受(片片、恒瑞),特别是对比同行业竞争对手,它们的表现完全可以说可圈可点。
通策医疗、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平缓,但更多的是受外部行业环境的影响,相比较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它们的龙头风范仍存,相比较之下,其竞争对手的业绩有的下滑得快溃不成军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有时与竞争对手们相比较一下,我对自己持有的企业成员,就感觉到心安了。
格力电器的第三季度收入下滑,主要是业务调整的结果,但其主营业务空调的收入仍然保持小幅增长,其毛利率、净利率水平仍然为竞争对手所不及,其ROE水平仍然是稳健。格力的收入大头主要是空调,这个基本盘不倒,格力就不会倒。相比较于另外两个白电公司,格力的收入更多的是国内收入,而且空调对于个人家庭来讲,也是大件消费品,所以,在消费低迷的环境下,就是增长低于另外两个白电公司,也是很正常的。格力电器已经是相对成熟的企业了,自己投资于格力的“初心”主要的是获取其分红收入,其股价跌下来,也正好将来分红再投资(落实投资八字诀)。依其当下的估值水平和较高的股息率,还有啥可担心的呢?!
正是基于以上的判断,所以,为了保持自己对自己“麾下”企业经营波动的钝感力,自己就没有再专门作文分析三季报了(其实就整个组合的“透视盈余”来看,自己总体上还是满意的)。而且我也一向认为,投资若汲汲于一两个季度的经营数据,而不对其经营数据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行分析,是永远做不好投资的。
3、对一些突发事件要保持钝感力。
据有关书籍介绍,当年同样居住在奥马哈的投资大师邓普顿,也喜欢居住在自己安静的小镇上,因为当时他第二天才能够收到报纸(那时还没有互联网),而股市在前一天就对当天或好或坏的消息进行反应了,他认为这对他很有帮助。巴菲特也说过,离华尔街太近了,肾上缐素会上升,所以,他也乐于居住在自己的奥马哈。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显然不同了,网络的便利可以让我们迅速获取各种信息,但同时也让我们不免受到各种噪音的强烈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自己必要的钝感力更是十分必要的。
以东阿阿胶为例,过去的这个双休日复方阿胶浆追溯码重复一事被推上了热搜,尽管公司及时做出了公告,与公司的产品无关,但是今天一开盘,东阿阿胶股价一度下跌5个点之多。看到这一点,我就感觉很好笑。今天收盘后,东阿阿胶全天有11.97亿的成交量(收盘下跌3.05%),我猜想,又不知有多少投资者交出了优质的筹码!
如果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都让自己慌不择路地跑掉,还在股市里做投资这劳什子干啥呢?!——当然,这其间跑掉的可能多是投机分子。
一家偌大的上市公司,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不仅有原材料供给系统、生产系统,还有渠道系统,以及面对各种各样的终端消费者,所以,时不时地整出一些热点事件,进而通过网络快速发酵,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关键是要对这些突发的热点事件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如果这些突发的热点事件对企业经营没有伤筋动骨,甚至连点擦皮伤都算不上,那就安心地看着股价表演就可以了。如果股价进行了过激的下跌反应,不仅不是伤害,反而更可能是加买的机会。
我经常想,一个投资人究竟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这种钝感力呢?
大致说来,就包括以上三个方面。但是钝感力这东西,有时容易意会又不容易言传,因为钝感力,说到底并不是愚钝力,反而会折射出一个投资人对商业世界清晰的洞察力,折射出一个投资人对所持公司商业模式和优秀企业文化长期观察的穿透力。唯有建立在这种洞察力和穿透力基础之上的钝感力,才是真正的钝感力。
当然,这其间又包含着一些投资的辩证法了。而修炼到这种境界,又可能是一个投资人需要终身学习、终身追求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