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前,我军发现安全隐患,509名军人开装甲车提前进驻香港

文史江山 2023-11-14 18:46:34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7月1日,历经了百年风雨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而在此之前,关于香港回归的问题,中英两国也经历了剑拔弩张的对峙。

长达700多天的谈判,共计22轮,双方交锋激烈。

甚至到了香港回归前夕,我国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让解放军先头部队提前入港。

而这幕后,又有着怎样的暗流涌动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初次交锋,暗流涌动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正式拉开了中英双方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序幕。

9月24日,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会面。

撒切尔首先来到新疆厅,与邓颖超见了面。两人本就是旧识,故友相逢,相谈甚欢。

然而,邓小平所在的福建厅,却是大门紧闭,直到撒切尔夫人走到门前的时候,才慢慢打开。

撒切尔夫人寒暄道:“作为现任首相访华,很高兴见到您。”

邓小平也微笑着和撒切尔握手,可回答却颇为微妙:“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不过现在都已经下台了。欢迎您来。”

宾主就座后,两人闲聊了一会儿。

从川菜一直聊到在伦敦生活多年的马克思,话题十分轻松。

几分钟后,记者们被要求离开,会议在不公开的情况下进行。

大门一闭,气氛陡然一变,“铁娘子”先发制人,将自己酝酿已久的一张王牌拿了出来,那就是“主权”。

撒切尔夫人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遵守。

这位“铁娘子”的对外政策一向强硬,她的目的是要尽一切办法阻止香港回归中国。

最多是把名义上的主权归还给中国,但真正的控制权还是要落到英国手里,这是她的底线。

而撒切尔夫人提到的三个条约,指的是19世纪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中国政府曾在多个场合重申,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英国与清政府在香港问题上所订立的各项协议,则是中国人不能接受的不平等条约。

撒切尔强硬打出了“主权牌”,见惯大风大浪的邓公却始终不慌不忙。

等到撒切尔夫人讲完后,邓小平便立即表明了中方的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而且多次强调,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绝不妥协。

他对撒切尔夫人说:“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眼看主权牌没效果,撒切尔只好又改变方向,晓以利害:“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破坏香港的繁荣。这是对中国的四化建设不利的。”

邓小平镇定自若,直言道:“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邓公的外交智慧和在会谈中的谈判技巧,确实令人钦佩。

他表现出坚定的态度,但也展现出了出色的谈判技巧。

如他所言:“主权问题是不能谈的,中国1997年一定要收回整个香港,至于用什么方法收回,我们可以谈判。”

这既表明了中国在主权问题上坚定不移,但也开放了谈判的空间。

“钢铁公司”,绝不退让

邓小平后来把这次谈判称为“定调子”。

正是因为在这次会谈中,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几点共识。

首先是中国势必要在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其次是中英都希望能通过合作,实现平稳过渡。

而如果在过渡期内香港出现动荡,那么中国也会重新考虑何时及如何收复香港。

这场会谈整整延长了50分钟,其交锋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据媒体报道,会谈结束后,离场时的撒切尔夫人表情十分严肃。

但当她望见楼梯下面的一大群记者时,顿时又一扫凝重,向记者们微笑示意。

却不料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失去了平衡,摔在了石阶上。

一旁的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和几名中方的工作人员看到后,赶忙上前将她扶起。

撒切尔夫人也不愧是身经百战的政客,被扶起后仍然神态自若,从容离去。

尽管她的摔倒显然是一个意外事件,但毫无疑问,在为时两个半小时的会面之后,这位“铁娘子”的情绪是有些糟糕的。

当时参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中国外交部长助理周南,在回忆起此事说道:“有人说她是精神有些恍惚了,铁娘子没想到碰到钢铁公司嘛。”

当天下午,撒切尔夫人就向中外记者宣读了一份仅有83个字的声明:“今天,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

这就是她此次访问中国的全部收获。

撒切尔在9月26日抵达香港后,仍然在宣扬“三个条约有效论”。

她的态度强硬,声称这些条约具有法律依据,即使中方不接受这些条约,那么也应由双方进行讨论商议修改。

如有一方不同意就要废除,那么对于新的条约也就没有信心执行了。

撒切尔夫人所说的一切,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件事:英国舍不得交还香港,所以就算死皮赖脸继续执行那三项不平等条约,也要把香港握在手里。

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一时之间,在国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香港的舆论,也在强烈地谴责撒切尔。

中国政府对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迅速作出了回应。

中国的一贯立场是不接受任何不平等条约的约束,条件成熟时,势必要收回整个香港地区。

因此中国政府的回答仍然是那句话:主权问题不能谈判,要谈判讨论的是如何保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

多轮谈判,达成协议

两位领袖的这一次会谈,尽管存在很大的分歧,但还是为后续的正式谈判提供了一个起点。

双方都表现出了愿意继续对话,解决香港回归问题的迹象。

1982年10月,中英双方又进行了一次有关香港问题的秘密会谈。

谈判开始后,英方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

一边是以钟士元和港督尤德为首,坚持认为中方是在虚张声势,因此即使有谈判破裂的风险,也主张对中国继续施加压力,逼中国接受英方的提议。

而另一派则是由柯利达领导的,他们认为继续这样对抗下去,只会给香港带来灾难。

五个月的时间里,中英双方先后举行了五轮会谈。

英方坚持认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才是双方的共同目标。

而中方则强调,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由于双方在这个核心问题上相互不妥协,谈判陷入僵局,最终五轮会谈无果而终。

这之后中英双方经历了将近10个月的“苦闷期”,直到1983年7月1日两国才同时宣布,第二阶段会谈将于1983年7月12日在北京举行。

在这一次的谈判中,英国虽然放弃了“三个条约有效论”,但仍然主张“以主权换治权”。

中国政府寸步不让,一再强调主权和治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可能接受只有名义上的主权而无实际上的治权。

双方又一次各执己见,僵持不下,谈判再度走进死胡同。

1983年10月,英国政府终于调整了战略,同意先听取中国政府的想法,并希望1997年后仍能在香港保持较为权威的影响力。

12月7日,柯利达正式宣布英国放弃1997年后对香港的治权。

避免真空,不辱使命

1984年9月18日,中英两国在经历了两个阶段艰难的协商与谈判之后,最终通过了《联合声明》。

26日上午,中英联合声明草签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当天下午,一系列文件在北京、伦敦和香港同时公布。

按照该协定的内容,解放军驻港部队将在 1997年7月1日零时进驻香港。

然而5月4日,中央领导人在听取有关汇报时敏锐地发现,这个方案存在一个严重缺陷与安全隐患。

不算部队进入各自岗位的时间,光是从北部深圳向南抵达营地的路途,就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这也就是说,假如驻港部队真的在7月1日零时才准时开进,那么当中英两国首脑和各国政要、各界名流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香港将出现长达几个小时的严重防务真空。

中央领导表示,香港刚回归祖国,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能有一分钟不设防。

因此,驻港部队必须组织一支先锋部队,在 7月1日零时以前就向香港进发,以保证在香港的防务职责能在零时就生效。

外交部接到命令后,立刻通过各种途径与英国进行谈判。

但英国人一心想要体面地撤离,所以坚决表示拒绝。

6月16日中午,港澳事务办负责香港回归事宜的陈佐洱,突然接到了通知,让他到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赵稷华大使的办公室,接听一通来自北京的重要电话。

电话是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亲自打来的,他指示陈佐洱立即率领工作组中防务与治安专家组,就中国驻军先行进驻香港一事,与英方进行磋商。

“时间不多了,一定要争取在一周的时间内与英方达成协议。关键是必须要快!”

北京以这样的方式向中代处下达指示,是非常罕见的,而且限定只有一周的时间,在之前的谈判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

陈佐洱非常清楚情况的紧迫,于是此后的五天五夜里,他可以说是不眠不休地为谈判一事忙碌。

陈佐洱

头两天,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一整天的谈判再次以失败告终后,陈佐洱和英方代表包雅伦都感到非常郁闷沮丧。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相似的心情,促使他们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想要和对方再次进行私下交流。

两人返回谈判大厅时,工作人员已经在收拾房间了,于是他们只好走进旁边一个小储藏室。

在这个只有三四平米的简陋房间里,他们简短而坦率地交换了看法。

尽管这次非正式的谈话未被记录,也不能解决实质问题,但双方都明确了一点——谈判还有希望。

6月21日,情势突然发生了变化,双方很快就军队驻扎的安排问题达成了一致。

先头部队的509名士兵,终于可以在香港回归前的3小时内,开着装甲车进驻石岗、昂船洲、威尔斯亲王大厦英军总部和赤柱的四个关键军营。

23日下午,英国代表处正式通知,伦敦高层接受了中英专家小组会议达成的全部共识。

当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先头部队,提前进驻香港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而这一天,也正好是陈佐洱接受谈判任务的第7天。

他不辱使命,在一周内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尽管过程一波三折,但1997年7月1日这个令人激动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临了。

当时,负责香港回归事宜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和不规律的饮食起居,严重影响了健康。

在香港回归问题上,从制定政策一直到谈判、筹备、确定《基本法》,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他们兢兢业业,付出了全部心血。

然而当他们站在典礼现场,亲眼看着五星红旗升起来时,内心的壮志和激情似乎已经完全战胜了疾病。

参考文献

[1]邢利宇.陈佐洱亲历的香港回归前的中英谈判[J].中国统一战线,2014,(07):75-76.

[2]王凯.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日日夜夜[N].团结报,2017-06-29(005)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2 阅读:3991
评论列表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